李寧 劉國際 孫志武 張文強 李紅萍
摘要[目的]對野生青莢葉脂肪酸和氨基酸營養成分進行評價。[方法]運用多種分析方法分析青莢葉的脂肪酸及氨基酸的組成及含量,并用必需氨基酸指數(EAAI)、氨基酸分(AAS)和化學分(CS)評價青莢葉中蛋白質營養價值。[結果]青莢葉中粗脂肪含量為4.27%,7種脂肪酸中不飽和脂肪酸占脂肪酸總含量的76.42%,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青莢葉中蛋白質含量為7.74%。18種氨基酸總含量為6.19%,8種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41.36%,9種藥效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60.74%,4種鮮味氨基酸占氨基酸總量的35.22%。AAS和CS均表明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為賴氨酸。[結論]青莢葉口味鮮美,營養均衡,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關鍵詞青莢葉(Helwingia japonica);脂肪酸;氨基酸;營養評價
中圖分類號S5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7-01925-02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科技攻關項目(13A330459)。
作者簡介李寧(1988-),男,河南林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綠色化工與污染控制。*通訊作者,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綠色化工與污染控制研究。
收稿日期20140212 青莢葉(Helwingia japonica)為茱萸科青莢葉屬(Helwingia)常綠灌木,雌雄異株,核果球形,因其雌花無梗,花果均生于葉面中央主脈上而得名,別稱葉上珠、葉上果,《植物名實圖考》又稱之為陰證藥、大部參。青莢葉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陜西、河南、長江流域及華南地區等,生于海拔1 500 m的原始森林,多生育林陰處。青莢葉的葉、根、果和莖髓均可入藥,亦可全株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消腫和治瘡等療效。
目前對青莢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觀賞種植[1]、藥用價值[2]、化學成分分析[3-4]等方面,對其脂肪酸和氨基酸的營養評價研究鮮有報導。筆者通過對青莢葉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種類和含量的測定,對其營養價值進行評價分析,以期為青莢葉作為一種新型食品原料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 研究對象。青莢葉,于2013年7月采自河南省盧氏縣玉皇山國家森林公園,經鑒定為茱萸科青莢葉屬(Helwingia)植物青莢葉(Helwingia japonica)。
1.1.2 主要儀器。HP6890N氣相色譜儀,購自美國安捷倫公司;L-8800氨基酸自動分析儀,購自日本日立公司。
1.1.3 主要試劑。所用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市售。
1.2方法
1.2.1 樣品的預處理。將采摘的新鮮青莢葉用蒸餾水沖洗干凈,自然風干,并用萬能粉碎機粉碎,過40目篩,于干燥器中貯存備用。
1.2.2 營養成分的測定方法。脂肪測定采用索式提取法;蛋白質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氨基酸采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測定,色氨酸測定采用堿水解法處理。脂肪酸測定采用氣相色譜法(GB/T22223-2008)。色譜條件為:色譜柱HP(530 m×0.25 mm,0.25 μm);FID檢測器氣化室(進樣口)溫度250 ℃;柱溫150 ℃保持3 min,然后以10 ℃/min速率升溫至230 ℃;載氣為N2;流速為1.0 ml/min;進樣量為1.0 μl;分流比為50∶1。
1.2.3 氨基酸的評價方法。采用必需氨基酸指數(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氨基酸分(Amino acid score,AAS)和化學分(Chemical score,CS)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5]:
EAAI=(蘇氨酸t/蘇氨酸s×賴氨酸t/賴氨酸s…×纈氨酸t/纈氨酸s)1/n×100
AAS=待測樣品某一種必須氨基酸(mg/g)1FAOWHO評分標準中同一種氨基酸的含量(mg/g)
CS=待測樣品某一種必須氨基酸(mg/g)1雞蛋蛋白中同一種氨基酸的含量(mg/g)
式中:n為比較氨基酸個數;t為實驗蛋白質中氨基酸含量;s為標準蛋白質中氨基酸含量。
2結果與分析
2.1脂肪酸成分及營養評價 計算得青莢葉中粗脂肪含量為4.27%。由表1可知,青莢葉中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占脂肪酸總含量的23.42%;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占總含量的55.6%,多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和亞麻酸,兩者占脂肪酸總含量20.82%。亞油酸(ω6PUFA)和亞麻酸(ω3PUFA)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EFA),在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EFA時會影響前列腺素等重要生物活性物質合成,對人體皮膚健康、生長發育和免疫功能產生影響,如皮炎、生長遲緩等缺乏癥[6]。青莢葉中ω-6型與ω-3型脂肪酸的含量之比為4.91∶1,與近年學者推薦的平衡膳食比為(4~5)∶1一致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