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蓬 姜娟娟 周超
【摘要】目前高職教育已經占據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許多高職院校畢業生在人際關系、技能操作、解決問題等方面表現出的職業能力上存在欠缺,從而加大了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應聘難度。職業能力是畢業生適應各種職業崗位變化的基本綜合能力。只有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畢業生才會適應各種職業崗位與環境的變化,成為社會需求的高技能實用型人才。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能力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004-01 目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了。一直以來教育就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之計,因此高等職業教育也是這個教育系統里重要的組成部分。伴隨著我國現代化、信息化建設的步伐,社會中人力資源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正發生著深刻的變革,對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斷的增加,對于人才水平的要求同樣也在不斷的提高。不但要求員工應具備相應的專業水平,還應具有人際溝通能力、應用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等職業能力。所以職業能力是其適應各種職業崗位變化的基本能力。那些具備職業能力的員工可以從事不同的工作崗位,也能夠充分的發揮出自己的聰明才干。所以在現代社會的人才培養中,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專業能力之外的職業能力培養,從而使畢業生可以應付不同的崗位變化。
現在我國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的理論、經驗還不充分,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通過全面的參照國內外對于職業能力培養的理論、經驗,當地調查部分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能力狀況,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關于職業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對于提出的實際問題總結經驗分析相關對策,希望能對加強高職院校職業能力培養提供借鑒意義,并提高社會對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關注度。
一、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1.高職院校職業能力培養觀念淡薄。高職院校從領導到教師對于職業能力培養重視不足,這一致命的劣勢足以致使職業能力培養沒有被放到應有的位置上。
2.高職院校學生本身對于職業能力的認知不足。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不牢靠也不積極學習,再加之對職業能力的培養認識不足,不能積極主動的去發揮自身學習優勢提高自我職業能力。
3.社會對于職業能力的認可程度不夠。社會上很多人不了解職業能力是什么,不知道職業能力存在什么優勢,也就沒對職業能力的培養訴求于學校。
4.高職院校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指導還不夠。雖然現在很多高職院校開辦了就業指導課,但是一些老師以完成任務為目標沒有去進行深入的指導,而且還缺乏實踐指導。
5.高職院校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到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高職院校更是資金不夠,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教育所必備的軟硬件等等設施就無從談起。所以沒有足夠的資金要想提高學生職業能力難度非常大。
6.社會與學校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機制。例如很多時候學校沒有及時準確獲得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信息,也就不能采取針對性的職業能力培養方案。當然社會也就不能得到其更需要的人才。 7.高職院校的高水平師資相對薄弱。沒有德才兼備的高質量師資隊伍,就沒有高職院校職業能力培養的質量保證,整個人才培養體系也就不完善。
8.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特色不夠鮮明。例如辦學指導思路、管理制度、課程設置、實踐培養等等缺乏特色千篇一律。當今社會沒有特色就沒有競爭優勢,也影響著高職院校職業能力培養的水平。
9.校企之間的交流合作還不夠深入。由于企業沒能很好的參與到學校的職業能力培養分析中,雙方缺乏交流的平臺,企業只是被動的接受學校的決策。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10.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不足。涉及到高職院校相關教育政策法規較少,尤其是那些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規范細則更少,使得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遇到的一些問題找不到規范依據得不到有效地解決。
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策略
綜上對各種問題的分析總結,要想提高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成效,首先就要在思想觀念上努力提升自己,全校上下從領導到老師再到學生都應在思想上保持對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視,當然也包括社會人員。人們的思想觀念提升了,再想辦法在具體的實際操作中下功夫找措施。如建立一個高水平的職業能力培養教育團隊,為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教育提供意見及措施方法。校領導、教師、優秀學生,校外專家、企事業領導等等都可加入到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團隊中,從而為我們的國家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加強高職院校的軟硬件教育平臺方面的建設。硬件方面如:加強校園素質文化方面的建設設施,教學實訓基地方面的建設,學生職業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建設。軟件方面如: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網站建設,設置一些信息化的管理測試平臺。
資金是解決高職院校培養教育的關鍵保障因素。為了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應多方籌措資金。現在來說一般高校撥款都比高職院校多,國家應該通過相關法規、政策加大對我國的高職院校的撥款力度,保證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能力。高職院校所在的當地政府應當認識到高職院校對當地經濟的服務貢獻,高職院校為當地經濟創造的收益。所以政府應采取相關的優惠政策來保證高職院校的經濟來源。社會上的企業家、有志之士應發揚國家主人翁的態度為我國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供物質保障。高職院校自己也應爭取各方資金,如爭取申請示范院校,適當的擴大招生規模等來增加資金收入。
優化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高職教育應該正確定位找準自己的方向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靈活設置專業。高職教育應面向生產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尤其要注重本地區、本行業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求,不能脫離為經濟現代化建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服務的辦學方向。還要設置一些特色專業來提高特色教育的內涵,通過實行有內涵的特色專業來帶動發展整個專業體系。
加大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高職院校應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加大力度吸引高素質教師隊伍,完善高職教師培訓模式。高職教師應將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去,靈活采取各種教學手法把職業能力培養融合到課堂中。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依據評價標準對學生職業能力進行評估。及時進行結果反饋,對于好的素質給予肯定,對于不好的要多加指導培養。
高職院校要建設實踐實訓基地。高職院校應依據自身情況購買或更新實訓中心的設備。高職院校還應積極的同企業合作,建立更加有效的實踐實訓場地。高職院校也要建立健全的監督管理評價體系,保障學生在校外的相關權益,保證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環境。
在目前社會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應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我國高職教育職業能力培養還是存在不少問題的,本文就我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了相關策略。高職院校應首先從思想觀念上提高覺悟認識,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設置專業應結合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多方面的籌措資金,加強院校軟硬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采取完善的職業能力考核系統,建立實踐實訓基地校企聯合等等措施,總之,應該多渠道、多層次、多方面加強我國高職院校職業能力培養,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技術全面、能力突出的高技能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石偉平.比較職業技術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呂鑫祥.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4]孫小恒. 工科類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問題與策略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3.
[5]靖德云. 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