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豪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065-01 信息社會的新形式,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對語文教學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教學逐漸深入課堂并初具規模,它給現代教育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下面,我就以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所發揮的優勢與不足。
一、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所發揮的優勢。
1.信息技術可以豐富教學內容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技術對多種信息具有數據處理、編輯、存儲、播放等功能,成為學校課堂教學信息呈現的重要手段。多媒體技術集各種功能于一身,多媒體課件承載著多種信息,具有處理文字、圖形、圖像、動畫、音頻、視頻、三維動畫的綜合能力,集中了幻燈、投影、電影、電視、錄音、錄像、立體模型等教學媒體的優點,并且具有人機交互的獨到之處。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學媒體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心理體驗才會產生心向往之的情感,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實現學生主動學習。
2.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呈現事物現象的本質屬性,美妙的自然風光,奇特的自然現象,事物的本質特征,事件過程的演繹……還可以運用各種技巧,如對比、疊合、拖移、夸張,以及將事物變大為小,變小為大,變快為慢,變慢為快等等,使學生對事物的本質,事件的發展有直觀的感受,清晰的邏輯,深刻的印象。運用多媒體制作的課件為學生創設出了一個極為生動的情境,提供了豐富的外部刺激,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既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果。
3.信息技術可以拓展學生學習方式
信息技術不僅是豐富的資源,而且是有力的學習工具,變革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變革著學生的學習方式。例如:多媒體語言實驗室為學生學習外語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師生實現雙向對話,學生可聽可視,錄音跟讀,并且反復出現多種教學信息,學生能夠自主選擇信息,反復操練、強化;每位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不受同班學生學習進度影響,主動選取和控制教學信息,自覺反復操練、模仿強化;教師可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進行個別指導,調控教學,學生愉悅、主動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學會如何利用這些資源材料,探索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利用網絡資源的共享性,讓學生在網上進行通信、交流、查詢、分析,開展各類協作、討論活動,培養信息應用能力和協作精神。
4.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蘇霍姆林斯基在《給都教師的建議》中指出,“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采取研究的態度”,要求學生自主地學習,強調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誘發了學生制作課件的欲望,使我受到了啟發,利用這種方式,給學生幾篇課文放手讓學生自己備課、自己講課,于是學生較成功的講授了《論語十則》、《靜夜》等課,在學生講課的準備過程中,他們在網上、書籍中瀏覽翻閱了大量資料:要先一步把課文讀懂、讀透。制作課件時要與人合作,同學們為了配合這些學生的講課也積極的做好預習,所以,利用現代技術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使學生學會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5.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優化課堂教學,突破重難點。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學難點和重點,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能直觀地看到這一點。在現代文的教學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味和理解重要詞語的意義和作用,這正是學生難以突破的一關,利用多媒體教學則能直觀地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攻破學習難關。如在教學《祝福》一文時,為了讓學生從祥林嫂形象特征和生活的社會環境分析入手,探討造成其悲劇命運的深刻根源,認識舊社會封建禮教和宗法制度的罪惡本質,我在多媒體教學中利用課件把教學中的重點語句,一一表列出來,逐一解決,則能更好的實現學生在重點難點上的突破。采用多媒體手段教學,可以視聽并用,變靜為動,充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更好的突破重難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二、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問題與不足。
在教學中,邊探索邊思考,也發現了一些要注意的問題與誤區。 如教師利用多媒體并把它當作講解演示教學的內容的工具,其實這樣錯了,語文課件的制作不能一味追求動畫,形式多樣的插圖等,而是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等。電化教學在實際地運用、操作過程中卻走入了兩級化的誤區。
1.電教媒體的運用趨與偶然性
電教媒體的引進其目的,其關鍵在于運用。可在大部分老師看來,運用電教手段“挺麻煩”,有的甚至認為是多此一舉。在大量的日常常規教學中,許多教師所配置的燈片、投影、錄音、錄象卻長眠柜中。學生只能在公開課、觀摩課、競賽課中感受之。任何先進的教育手段,只有人充分認識其重要性、先進性,掌握其特點,善用活用,恰到好處,才能充分發揮其良好的作用,產生優化和預期的結果。而這恰恰是許多老師的不足之處。面對這種境況,要加強老師們的電教意識,改變電化教學只為“賽課”服務的做法。
2.電教媒體的運用趨于濫用性
在大部分老師的觀念中,認為選用媒體愈多就愈受歡迎,效果就會愈好。于是把多種媒體堆積到一起,統統搬運到課堂上使用。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例如,有的老師上課一邊讓學生看錄象,一邊又讓學生看幻燈片、看書,這樣交織進行,很難讓學生接受到多種媒體所傳遞的信息。每個教師授課前必須深入鉆研教材,掌握其要領,經過思考,確定本堂課需要使用的電教媒體,需在那些環節使用電教媒體,切不可簡單地堆砌、濫用。
作為一名第一線的老師,我們要不斷探討用電教手段促進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結構、教學模式,讓電教真正做到有教無類,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素質服務。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應用》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2]《論多媒體教學課件的特點與作用》李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