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整合多種模態的優勢,引入CDIO理念,構建以任務為驅動,突出實踐訓練環節,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面授相結合的大學英語項目制教學模式,促進師生互動、交流,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關鍵詞】項目制教學模式多模態互動CDIO理念自主學習
【基金項目】本文為筆者擔任主持人的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JG12DB147 “基于多模態互動的大學英語教學創新模式研究”)、沈陽化工大學教育教學研究基金項目(“基于CDIO理念的大學英語改革與實踐——以卓越工程人才項目制教學為例”)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108-01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交際突破語言的囿限,轉為由包括空間、體勢語、聲音、圖形、圖像、動畫等多種模態在合適的語境中相互配合來共同完成意義的表達,實現交際的目的。[1]“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 [2]
沈陽化工大學以品學兼優的學生組建的教學實踐班(即卓越工程人才班)為試點,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即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四個教育和實踐訓練環節緊密相扣,秉承“做中學”、互動原則,發揮多種模態的優勢,調動聽覺、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參與,開展基于學生分組、項目分解和任務驅動,課堂教學講授、教師面授與學生課下網絡自主學習相結合,必修和選修并舉的項目制教學模式的探索。
二、基于CDIO理念的多模態化英語項目制教學模式的構建
經過實踐摸索,英語課程實行分級、分課型、分階段的動態、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根據英語入學水平測試結果,對新生進行教學分級(英語入學考試成績占70%,高考英語成績占30%):分為卓越班/優創班(A級)和普通班(B級),卓越班進行項目制教學模式實踐探索。對學生的考核實行形成性評估與終結性評估,課程學習采取升、降級動態管理。
(一)基礎教學階段前中期。 在此階段,實行課程講授、多模態網絡化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課堂面授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學生根據特長和興趣被編入不同的小組(3-5人/組),教師運用多種模態和合理的教學策略呈現教學內容和意圖,創設圖文并茂、生動鮮活的語言學習環境;同時將教學任務(項目)分解,指導學生分組基于網絡教學平臺,自主進行資料查閱、問題討論,親自參與并完成任務的構思—設計—實施—運行,將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有機結合。學生則以主動的、 實踐的、 課程之間知識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通過自學、創新、解決問題、交流溝通、團隊合作,在探究、發現中學習理論,進行分組方案設計和創新實踐活動,有效地提升其英語應用能力。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與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相結合所產生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是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3] 分課型、發揮網絡優勢進行大學英語教學,使師生的課下交流更加便捷和順暢。
1)“讀寫譯”課程。大學英語“讀寫譯”課程在多媒體教室進行,著重培養學生基于多模態的自主學習習慣。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和內容,確定學生學習的重點(詞匯、語言點、文化背景等),在課前和課后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以項目的形式發布任務,明確完成期限及最低量化考核標準,督促學生分工協作完成,并在課堂上以分組匯報的形式展示項目成果。同時,教師以技能傳授與策略培養為目標,在課堂面授教學中通過PPT課件等,針對學生自主學習內容,從篇章結構分析、閱讀技巧、寫作及翻譯技巧等方面進行策略指導,組織學生進行組內、組間討論,答疑解惑、評估測試,加強讀、寫、譯等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
2)“視聽說”課程。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在多媒體語音室進行,同時強化課外環節,借助網絡學習平臺上的多模態教學資源,培養學生聽力理解和口語表達能力。學生利用“視聽說”教學軟件,完成每周2學時的課外自主學習內容,實現人機交互。教師則每兩周開展基于多模態的以分組任務法為教學模式的面授課,注重學生聽力和口語的微技能訓練。教師結合上機學習內容設定不同的教學任務(項目),指導學生圍繞項目進行構思、設計,完成交互式對話練習;或根據預設情景,開展角色扮演、訪談等實踐;或利用圖片、視頻和音頻多種模態手段和資源,組織英文電影配音或模仿等競賽活動,交際互動,提高學生語言輸入、輸出能力。多模態語境下,項目制合作學習策略的引入將使學生的個人潛能和需求得到極大的滿足。[4]
(二)基礎教學階段后期 。在大二下學期,即能力拓展階段,對學生實行四、六級分流,整合為四級、六級、六級后三種班型;以大班授課方式,開展外語技能實踐。
對四級班和六級班的學生,根據級別進行相應的筆試、網考培訓。教師采取巡講、模塊式講解等形式,開展聽說讀寫譯等專項訓練;學生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的測試中心、英語四、六級真題在線題庫、英語學習資源系統及教師上傳的優質教學輔助資源(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多模態集成課件等),進行備考自學、自測;教師通過網絡管理平臺,加強對測試網絡化管理及分級教學動態的管理。分流出的六級后學生,可提前修讀大學英語高級課程、選修第二外語、自學課程或修讀語言文化類(跨文化交際、英美文學賞析、英語詩歌賞析等)及語言技能類(交際口語、英語應用文寫作、英漢互譯等)必選課程,額外修得學分。
三、結束語
基于CDIO理念的項目制英語教學模式,兼顧個性化自主學習與課堂教學、語言基礎與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關系[5];在互助的氛圍中,通過在“做中學”,學生的設計能力和課程知識的應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教師的教學投入和積極性也得以發揮。
參考文獻:
[1]張德祿,穆志剛.多模態功能文體學理論框架探索[J].外語教學,2012(3):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3]陳美華,邵爭,鄭玉琪.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5(6):20-24.
[4]張連亮.初探合作學習策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08(9):160.
[5]余瀟.英語教學與網絡教學整合之初探[J].科技信息,2008(34):348
作者簡介:
劉春艷(1974-),女,漢族,遼寧沈陽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英語多媒體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