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巍
【摘要】現階段,隨著國家不斷前行,社會對人才的渴望愈發強烈。在原有的高中化學授課實踐中,受教育者往往呈現需要鞭策的狀況,以習題練習實現知識的運用,以考試檢測學習成果。這種原有的授課方式屬于機械性的學習,學生很難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效率也不盡人意。為了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高中學校正在積極探索提升教學效率的授課方式。文章在篇首段落闡釋了當前高中化學課堂的低效現狀,進而對教學低效問題的成因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提升高中化學課堂效率的具體措施建議。
【關鍵詞】高中化學高效教學模式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182-01 一、傳統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現存問題分析
1.課堂教學低效
傳統課堂實踐普遍存在授課低效的問題,授課實踐低效與授課實踐低效率不完全等同,低效的范圍更加廣泛。授課實踐低效問題分為兩類:一類是授課效率的低效,即常說的授課實踐低效率,另一類是授課實踐效果的低效,將其稱為授課實踐低效果。原有授課實踐中包括學生、教師、學校在內的各方面因素都會影響授課效率,引發授課實踐的低效性問題。
2.課堂教學低效性問題的原因
課堂教學低效性問題的產生可以分為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兩方面,對于客觀方面的原因很難改變,因此,主要分析低效性問題產生的主觀原因。
(1)教師自身因素
①教學素質。高中生尚未形成穩定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師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良好的教學素質可以引導學生的行為,使其具有組織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②教學方式。原有教學的基本做法是:教師只管傳授、學生只管接受,通過默寫、背誦的方式完成記憶,通過大量練習的方式完成應用和實踐。這種傳統的授課流程是一種機械性的過程,學生很難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且,這種授課流程的結果就是所學知識很容易淡忘。
(2)學生自身因素
①學習態度。學習態度是學生的內在原因,也是授課低效性的誘因之一。學生的學習態度決定了對知識的期盼程度,進而影響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效性。盡管教學過程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負責聽講,但如果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積極、學習熱情不高也會影響教師的講課情緒,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②自身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自身能力不同,在接受知識能力上有所差別,有時為了照顧能力比較弱的學生,教學進度會有所放慢,這樣就導致教學內容減少,或者在后期為了追趕預計的教學進度,加快講課速度,導致學生的接受效果下降。
二、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效率的措施分析
1.合理分組,構建問題,提升教學效率
由于班內學生各有優缺點,因此,應根據學生的自身能力和條件的不同,將學生進行分類和組合,從而在小組內形成優勢互補,互相學習、彼此促進的學習氛圍。在此環節中,首先,教師應為學生制定出明確的學習目標,此為提升教學效率的基本前提和首要出發點。例如,在蘇教版高中化學教材,“天然氣的利用 甲烷”一節,在本節教學課程中,將學習目標設定如下:(1)通過甲烷分子式的學習,初步掌握確定氣態的烴分子式的方法,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2)復習碳的原子結構以及共價鍵的內容,掌握甲烷的結構式以及電子式的記法,培養想象能力;(3)掌握甲烷的化學性質,提升能源關注度。其次,為教學營造適當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教師依據對學生自身能力的了解,將學生分為由3~5人組成的學習小組。在問題拋出之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通過多人討論形式,可以使學生的思路更加廣闊,在有限的時間內碰撞出更多的重點,提升效率。
2.利用教學情景,推動教學效率提升[1]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于許多較為難于描述的知識,可以充分利用先進科技手段所帶來的便利,從而使得難以描述的現象可以得到清晰地呈現,并且讓學生對于抽象的知識具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當前廣泛應用的先進技術——幻燈片技術、仿真模擬技術等,為教學增色。例如,在上述教學內容中,在課堂教學開展初期,教師花費1~2分鐘時間,通過預先準備好的材料、道具等,營造適當的教學情景,使學生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要求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教師在營造教學情景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自發性探究,此過程大約占課堂教學時間的1/4。
輔助問題如下:
(1)我們時常聽見國家的一項重點工程——西氣東輸,誰知道在“西氣東輸”工程中輸送的氣體為何物?
(2)有誰知道在農村普遍使用的沼氣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當前,科學家在海底發現了新的能源,是什么?其實質構成是什么?
(4)通過什么實驗可以確定甲烷的分子式為“CH4”?
3.組織討論、疑點解答[2]
當學生的自主性學習階段結束后,教師將在此過程中搜集到的有關學生自學的全部信息進行歸類、總結,并一一標注于黑板,同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通過自主性學習階段,可以清晰的抓住課程的學習重點:
(1)甲烷的分子式應通過何種方法加以確定;
(2)甲烷分子在空間上的構成形式;
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置于主動的、核心的地位,引導學生圍繞學習重點,并按照教學的內容進行小組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的營造出民主、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質疑,并允許存在一定程度的“激烈爭吵”。教師也要在適當的時機參與到小組討論當中,幫助學生進行方式、方法的創新,同時了解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效果,依據實際情況調整課堂教學的進度和走向,同時搜集課堂教學反映出來的信息,為下一階段的具體任務提供基礎數據。
三、總結
化學課程是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在化學課程中融入多元化教學方法,從而提升化學課程的授課效率,是一項值得認真研究的問題。本文從“合理分組,構建問題,提升教學效率;利用教學情景,推動教學效率提升;組織討論、疑點解答”三方面闡述了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效率的具體策略。應用措施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宏偉,李志方.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05:4
[2]黃劍鋒.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06: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