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
玫瑰,有稱為切花月季,別名切花玫瑰。市面上都是月季品種,月季還有很多品種,鮮切花類可稱之切花月季。
1 切花玫瑰特征
形態:常綠或半常綠灌木,高1~2米;小枝有鉤狀皮刺或近于無刺。小葉3~5片,少數為7片,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2~6厘米,寬1~3厘米,頂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至近圓形,邊緣有銳鋸齒,兩面毛;葉柄、葉軸散生皮刺或短腺毛;托葉大部和葉柄合生,邊緣有睫毛狀腺毛。花紅色或粉紅色,很少白色,重瓣,直徑約5厘米,常數朵聚生或單生,不香或微香;花柄長3~5厘米,散生短腺毛;萼片邊緣羽狀分裂;花柱分離,比雄蕊短,有毛。薔薇果近球形,直徑1.5~2厘米,黃紅色。月季和玫瑰二者花蕾的區別:前者萼筒倒圓錐形,萼片與未展開花瓣近等長、稍長或略短;后者萼筒半球形,萼片遠比未展開的花瓣長。
2 生活習性
玫瑰原產于亞洲中部和東部干燥地區。喜陽光,耐旱,耐澇,也能耐寒冷,適宜生長在較肥沃的沙質土壤中。
3 土壤準備
栽培周期一般為4~5年甚至更長。因此,應選擇透氣、排水良好,具有團粒結構的肥沃疏松中性壤土。在定植前要進行土壤消毒,消毒可用福爾馬林、敵克松、呋喃丹等藥劑。消毒結束后在準備起壟的位置開溝,溝寬50厘米在溝中填入30厘米深的優質農家肥,然后將地整平、準備起壟。
4 品種選擇
切花玫瑰的栽培周期比較長,一般選擇根系發達,生長勢、抗病性和適應很強的品種進行栽培。根據近幾年來的栽培品種來看,適應我區栽培的品種主要有黑魔術、卡羅拉。
5 種苗繁育技術
玫瑰是深受人們歡迎的花卉之一,經濟價值較高。其繁殖方法一般分為五種。
5.1 播種法
即春季播種繁殖。可穴播,也可溝播。移植時間分春植和秋植兩種,一般在秋末落葉后或初春前進行。
5.2 分株法
分株繁殖多在早春或晚秋進行,方法是將整株玫瑰帶土挖出進行分株,每株有1~2條枝并略帶一些須根,將其定植于盆中或露地,當年就能開花。
5.3 扦插法
一般在早春或晚秋玫瑰休眠時,剪取成熟的帶3~4個芽的枝條進行扦插。如果嫩枝扦插,要適當遮蔭,并保持苗床濕潤。扦插后一般30天即可生根,成活率70%~80%。扦插時若用生根粉蘸枝,成活率更高。
5.4 壓條法
一般在夏季進行,方法是把玫瑰枝條從母體上彎下來壓入土中,在入土枝條的中部,把下部半圈樹皮剝掉,露出枝端,等這根枝條生出不定根并長出新葉以后,再與母體切斷。
5.5 嫁接法
嫁接常用野薔薇作砧木,分芽接和枝接兩種。芽接成活率較高,嫁接部位要盡量靠近地面,具體方法是在砧木莖枝的一側用芽接刀于皮部做“T”形切口,然后從玫瑰的當年生發育良好的枝條中部選取接芽。將接芽插入“T”形切口后,用塑料袋扎縛,并適當遮蔭,這樣經過兩周左右即可愈合。
6 起壟室植
日光溫室切花玫瑰采用高壟栽培。壟寬50厘米,溝寬70厘米,壟高30厘米,在壟上種植兩行,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空植后立即澆定根水,定根水中配上一定的殺菌劑,一棵一棵澆透,定植后及時遮陰,通風口覆蓋防蟲網。
7 定植后的管理
7.1 溫度、光照管理
玫瑰性喜溫暖,適宜生長的溫度為白天15~26℃,夜間12~16℃,最適宜的日光溫度是20~25℃(緩苗期為18~22℃),夜間溫度為14~16℃,30℃以上則生長和開花不良,低于5℃時停止生長。土溫對玫瑰的根系發育有影響,一般保持在18℃左右最好。光照時數每天不少于6 小時,為使光照均勻應使用反光膜。
7.2 水份管理
玫瑰喜濕,平時應保持土壤濕潤(含水量在70%左右),但忌土壤積水。濕度過大,會引發病害,澆水時土溫與水溫最好不要相差5℃,否則容易損傷根系。另外,夏季可以用勤澆水的方法來降低溫度。
7.3 施肥
玫瑰施肥要薄肥勤施,在苗期對氮肥需求多一些,產花期對磷肥需求多一些,總體上施肥應按照N∶P∶K=1∶1∶2或1∶1∶3比例進行施肥。
7.3.1 苗期:苗期是指緩苗結束到留下切花枝以前這段時間,大約三個月左右。這個階段施肥要小肥勤施,每20~25天結合澆水施肥一次,以氮肥為主,每次每畝不超過15千克。葉面噴肥10天一次,用0.2%~0.3%的尿素溶液加入一定量P、K肥及微量元素。
7.3.2 產花期:產花期每隔15~20天結合澆水追肥一次,每次不超過20千克,施用的肥料最好是花卉專用肥或N、P、K復合肥料,每次剪取切花后還應追肥一定量的有機肥。
7.4 植株管理
新枝長到大約40厘米,花苞露色時,應摘除花苞,將枝條壓到壟兩側固定的鐵絲下面,之后長出的枝條也用同樣的方法管理,大約三個月左右三個枝條被壓下做為營養枝之后,再長出的枝條周長大于0.6厘米時,可當作切花枝。之后及時打掉下壓枝上的新芽和花苞及切花枝上的側蕾(此項工作最好在早晨做)。切花枝上長出的花蕾應及時套袋,花套長度8~9厘米。第一枝切花采收時應留10厘米左右的枝干,第二、三枝切花采收時就留3~4厘米枝干。經幾次剪刀之后,一般每株留6個產花母枝,即可保證今有很好的產量。
7.5 病蟲害防治
溫室中玫瑰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等。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蚜蟲、白粉虱。
7.5.1 白粉病:白粉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和莖,發生后一般可用百菌清煙劑熏蒸或用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噴霧防治,用40%的多菌靈硫懸浮劑500倍液噴霧效果也很好。
7.5.2 霜霉病:主要危害葉片,也能危害莖、花梗。發病初期,可用百菌清煙劑、煙熏王等熏蒸,也可用杜邦克露500倍液、普力克700倍液、安克錳鋅700倍液噴霧防治。
7.5.3 紅蜘蛛:主要危害葉片,可以用蟲螨光3 000倍液或掃螨凈1 000倍液噴霧防治。
7.5.4 蚜蟲:日光溫室中蚜蟲主要以成蚜、若蚜越冬或繁殖。用敵敵畏煙劑或滅蚜煙劑熏蒸效果很好。用蚜虱凈1 000倍液或菊酯類農藥3 000~4 000倍噴霧防治效果也不錯。
7.5.5 白飛虱:溫室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尤以春夏發生較嚴重,除必要的農業措施預防外,用滅虱煙劑熏蒸效果十分明顯,每隔7天熏蒸一次,基本能將白粉虱控制殺滅。
8 切花玫瑰的采收及處理
8.1 采收
當最外層的2~3片花瓣外翻時及時采收,采收長度應以60~80厘米為宜,采收最好用專用剪刀采剪。
8.2 采后處理
采后的花枝應立即從溫室中轉移出來,置于5~6℃的溫度下立即將花梗基部浸入清水中,待吸足水分后取出分級。碼放切花的地面應鋪上草簾等物,以保持花朵的清潔。分級時去掉下部的葉和刺,一般留葉3~8片,按品種、花色分類、分級,以10枝或20枝綁扎成束,并用軟紙板把花頭包好,以防運輸時受損。
9 分級標準
一級品:枝條長80厘米,花色鮮艷,花朵圓大,花心整齊,不變色,無雙心,葉片正常,無病蟲危害,枝條均勻。二級品:枝條長70厘米,其余條件同一級品。三級品:枝條長60厘米,其余條件同一級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