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惠琴
摘要】智障孩子對音樂的喜歡是從心里發出來的,但是先天的不足卻讓他們對音樂課望而卻步,他們不知道當音樂成為了一節課時會變成怎么樣,還是不是他們心中的那樣歡快,如何讓他們自信的上課,自信的表現就取決于課的導入,恰當而又符合智障學生心理的導入能夠激發他們心中對音樂的熱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更好的參與課堂。
【關鍵詞】培智學校音樂課堂導入興趣
【中圖分類號】G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218-01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好的開頭就成功了一半”,成功的事情總要有個好的開端,培智學校音樂課也是如此,從一節課的導入開始,就已經定下了這節課是否會成功。培智學校的學生極易受外界影響,注意力不集中,好動,接受能力弱,更甚至有不會說話的學生只能默默地聽著,如果不能激起他們的興趣,不但教學任務完成不了,連課堂秩序也維持不了,所以精彩又適合智障學生特點的導入對培智音樂課堂顯得尤為重要。
導入,就是教師在教學新知識之前,將事先設計好的教學內容,通過情境創設、生動的語言、形象的動作、借助某種教學手段,巧妙地將學生帶入到特定的音樂氛圍中來,或從前一教學內容過渡到新的課堂教學內容之中,也稱“引子”,因此,不論是課前的導入還是教學環節中環環相扣的導入,都是通往新課的橋梁,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下面是我常用的、效果比較好的幾種不同的導入形式:
一、情境創設導入
情境導入法,就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預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下進入新課。這種方法形象、直觀,非常符合智障學生的特點,極易調動他們的興趣。如在教授《春天來了》這一課時,我預先將音樂教室布置成春天的景象,窗戶上掛了柳條,玻璃上貼了各種花,黑板上還畫了兩只小燕子和兩只布谷鳥,讓學生一進教室就感受到春天的氣息,并從黑板上的小燕子自覺地唱著《小燕子》,教師再由《布谷鳥》引出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學生不但學會了歌曲,還增長了知識,了解了春天的特征。
二、多媒體、圖片導入
這是另一種比較形象、直觀的導入方法,它適合于不易展現的場景中。如教授《牧童之歌》時,我便運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新疆的服飾、水果、舞蹈等特色;教授《大家學雷鋒》時,我利用雷鋒圖片讓學生了解雷鋒;教授《小星星》和《在歡樂的日子里》時,利用視頻讓大家領略印度尼西亞不一樣的風情……這些都是學生平時沒見過的,在看的過程中你一言我一語的,別提多開心了,就更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生機,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三、謎語導入
智障學生的心理年齡其實都還很小,他們也都喜歡小朋友玩的游戲,我就時常利用這一特點,根據歌曲內容或者題目設計有趣的謎語,作為課堂的導入。在教《白胖鴨》時就出了這么一個謎語:“嘴像小鏟子,腳像小扇子,走路直搖晃,唱歌呷呷叫”,配合教師形象的動作學生一看就知道是什么,而且個個都在模仿,注意力完全吸引過來了;《數青蛙》可以這么出:“一位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小時有尾沒有腳,大時有腳沒尾巴”,當學生聽到“呱呱呱”時就自然知道是青蛙了,學生高興地做起青蛙跳的動作,別提多高興了,還一個勁地說“老師快教我們唱歌”,由此,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猜謎語”引出新課,一下子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
四、故事導入
根據智障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運用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走入新課,也是常用的一種方法。教師可以根教學內容,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導入,這樣學生就興趣盎然,學習的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如《小紅帽》一課,就可以用“大灰狼”的故事引入,學生被這個故事內容所吸引,個個都在說大灰狼大壞蛋,《學習雷鋒好榜樣》就可以向學生講述雷鋒的小故事,以達到學生共識,同時有很好的教育意義。
五、律動導入
智障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常常高興起來就手舞足蹈,教師是他們課堂上的目光集中者,所以不管是教師示范還是帶領學生律動都能很好的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其中,并樂在其中。如《娃哈哈》一課,我就用不標準的新疆舞蹈(扭脖子、舞步)導入,惹得學生哄堂大笑,但是學生的注意力被我吸引過來了,這就達到我的目的了。《火車開了》一課,我就和學生一起律動導入,我做火車頭,學生跟在后面做車廂,邊聽音樂邊律動,短短的五分鐘已經讓學生對新學歌曲有了很深的印象,學起來也就興趣高漲,學的效率也提高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
當然,音樂課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不會都一樣,但是不管怎么樣,只要符合智障學生的特點,符合教學的內容,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就是成功的導入。我們要將所有的導入方法融會貫通,發揮它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導入法[J].廣西教育,2007,(25)
[2]特殊教育[M]. 國立臺灣師范大學教育研究所
[3]金亞文. 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吳萍. 試析不同切入點對歌曲學唱的影響. 中國音樂教育[J]. 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