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張俊
【摘要】在技工學校維修電工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特點運用直觀教學法、合作學習法、參觀教學法等多種不同的教學法,能使學生既掌握“必需、夠用”的理論知識,又突出基本應用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法操作技能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250-02 《維修電工》課程的特點是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并重,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密切結合,但在技工學校學生中普遍存在不喜歡復雜的邏輯思維,不善于從理論推導得出結論的現象,加之這類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較低,如果在對他們的電工教學中仍沿襲傳統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理論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嚴密性,往往使他們厭學情緒越來越嚴重。筆者在多年的維修電工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法,通過多種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相結合,以技術應用為關鍵、以技能培養為主線,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突出學生基本應用能力、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以下是我在教學中常用的三種教學法的運用心得。
一、直觀教學法在電工教學中的運用
教育實踐理論學家夸美紐斯曾說過:“一切知識都是以感官的認知開始的。”直觀教學既可以使技工學校學生從感性認識入手,逐步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又符合維修電工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密切結合的教學特點,因此在整個電工教學中是運用效果不錯的一種教學法。
直觀教學法是利用圖表、實物、教具、掛圖等進行課堂教學,把抽象的知識寓于直觀的圖表、實物、教具、掛圖之中,使教學內容簡單化、形象化,以利于學生接受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減少學習抽象概念的困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直觀教學法運用中主要有: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語言(形象)直觀。
實物直觀就是直接將實物呈現在學生面前,能夠較為充分和真實有效地為學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須的感性經驗。通過組織學生對實物進行形態、動作、變化等的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獲得新知識,鞏固舊知識。
交流接觸器是維修電工教學中經常涉及到的一種低壓電器,在電力的開斷和控制電路(如電力拖動自動控制線路)中常用到它。在介紹這個電器時,我給學生每人發一個交流接觸器,采用邊觀察邊講解的方法,讓學生觀察交流接觸器的構造、主觸頭與輔助觸頭的作用、常開觸頭和常閉觸頭的動作順序。通過實物,同學們很直觀地看到:交流接觸器利用主觸頭來開閉電路,用輔助觸頭來執行控制指令。主觸頭一般是常開觸頭,而輔助觸頭常有兩對具有常開和常閉功能的觸頭。交流接觸器的動作動力來源于交流電磁鐵,電磁鐵由兩個“山”字形的幼硅鋼片疊成,其中一個靜鐵心,在上面套上線圈。為了使磁力穩定,鐵芯的吸合面加上短路環。交流接觸器在失電后,依靠彈簧復位。另一個是動鐵心,用以帶動主觸頭和輔助觸頭的開斷。交流接觸器的觸頭,由銀鎢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耐高溫燒蝕性。20安培以上的接觸器加有滅弧罩,利用斷開電路時產生的電磁力,快速拉斷電弧,以保護觸頭。按下觸頭系統,常閉觸頭先斷開,然后常開觸頭才閉合;松開觸頭系統,常開觸頭先分斷,常閉觸頭后閉合。由于這些知識是同學們自己通過觀察得到的,因而印象深刻。
但是實物直觀易受客觀條件(如學校實驗設施、設備、場所)的限制,因此教學上還得結合其他直觀手段來彌補其不足。
模象直觀是通過對實際事物的各種模擬形象來進行教學,包括各種教學掛圖、模型、模擬線路板等。模象直觀的優點是:設施投入要求低、表象重點突出。尤其是多媒體教學的飛速發展,使模象直觀成為目前教學中應用最多、教學效果最好的一種直觀手段。
多媒體課件是文字、圖形、圖像、視頻、動畫和聲音等的集合,能夠讓學生的感官全方位地感受信息。充分發揮多媒體形象直觀、動態演示、圖文并茂的優勢,能把抽象的講解變成直接形象的認識,把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的影像,使理論知識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本來難以講清道明的問題一下子迎刃而解,增強了教學效果。在“電磁感應”這一節的講解時,由于電場與磁場無法通過實驗看到,學生感到很抽象,這時采用三維動畫技術模擬電磁感應過程,就能讓學生清晰地看到電場線、磁感線的分布及動態變化過程,變抽象為形象,學生就容易理解并掌握這部分知識。
語言(形象)直觀是教師用形象化的語言(包括肢體語言)對事物或某個變化過程進行描述,使學生通過想象或模仿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在“安全用電”這一內容的教學過程中,我一般通過講解結合實際示范,運用身體語言,使學生較快掌握胸外擠壓法、口對口呼吸法等觸電急救知識。語言(形象)直觀教學手段的運用,能使知識講解淺顯易懂、生動形象。
二、合作學習法在電工教學中的運用
所謂“合作學習”就是以若干人(4-6人為宜)為一組,將學生按照年齡、能力、性格等方面因素組建成若干個最優化的合作學習小組,組員之間有明確的職責分工,有共同的目標任務,互幫互助,在合作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社會交往能力,多用在維修電工實操教學中。組員互相交流想法觀點,思維靈感碰撞激發,最終產生集體智慧成果。
在合作學習法運用過程中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1.分組要合理
根據學習任務,綜合學員特點,按照“互補互助、和諧協調”的原則分組。可以是能力差異性組合(小組中既有動手能力強的、又有動手能力弱的;既有理論基礎扎實的、又有理論基礎薄弱的),可以是性別搭配性組合(女生一般理論基礎扎實、實操能力偏弱,男生則恰好相反,可以實現互補),也可以讓學生自由搭配式組合(小組成員興趣愛好相似,合作更加融洽)。
2.分工要明確
每個合作小組必須有一名組長,由組長牽頭,將具體分工明確到人。組長一般由組織協調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分工中要發揮每位成員的特長,確保每個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擔任恰當的角色,承擔必要的責任。比如,理論基礎扎實的學生負責制定方案、提供理論依據;動手能力強的學生負責具體操作;謹慎仔細的學生負責查找方案中的漏洞;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負責總結,并在班上介紹自己小組的成果。
3.教學任務設計要有所選擇
合作學習法適用于具有一定挑戰性、開放性和探索性的問題,如對教材內容進行拓展性的探究、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等等。
比如在“電氣室內布線”教學時,我通過運用合作學習法就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多數合作學習小組拿出的布線圖各有特色,而且同學們為了使自己小組拿出的方案更勝一籌,自覺地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自學涉及到的其他學科知識,通過群策群力拿出了最佳方案。然后通過小組間方案孰優孰劣的辯駁,互相取長補短,大家對這部分知識的熟練運用又上了一個臺階。
因此,合作學習的教學任務設計必須緊扣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難度適中,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有時還可以設些獎勵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三、參觀教學法在電工教學中的運用
維修電工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學校雖然建立了多個實訓室,但受設施、設備、場地的限制,無法讓學生接觸到許多大型設備,通過參觀教學法就可以彌補這個缺憾。通過參觀,使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同生產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驗證、擴充和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為實操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和提高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運用好參觀教學法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1.選擇合適的參觀單位
參觀環節雖然以看為主,動手機會較少,但可以了解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理解一些課堂上光憑想象無法理解的知識點。好的參觀單位,不僅能讓學生學到先進的專業知識,還可以讓學生學到規范的操作技能。
2.選擇合適時機
在學習某些新課題前,我們可以通過準備性參觀,使學生積累必要的感性經驗;在學習某些課題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并行性參觀,使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在完成某些課題之后,我們可以通過總結性參觀,幫助學生驗證、加深理解、鞏固強化所學知識。
3.帶著問題去參觀
按照學生特點、教學內容來設計參觀方案,安排參觀內容,組織參觀活動。參觀前,先要在課堂上結合參觀的內容介紹與參觀有關的理論知識,著重介紹參觀中可以看到或接觸到的內容的相關知識,讓學生知道參觀什么、注意什么、通過參觀要解決什么問題,只有帶著問題去參觀,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參觀與講解相結合
參觀時,教師可以邊提出問題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對于學生在參觀過程中提出的問題教師要認真回答,必要時還可以請單位有專長的師傅進行講解指導。另外,還要指導學生整理好參觀材料,做好參觀筆記。
5.參觀后及時總結
參觀后,要指導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整理好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從而達到鞏固已學理論知識、了解最新前沿知識的目的。
《維修電工》教學中運用的教學方法遠不止上述三種,只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不同的設備條件,選擇一種或幾種最優的教學方法,綜合加以運用,才能教好《維修電工》這門課。
參考文獻:
[1]程書芬.淺談“直觀教學法”在實踐中的應用[J].硅谷,2009(2):165
[2]李顯全(主編).維修電工(初級、中級、高級)[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