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軍 史小波
摘要:借鑒美國校企合作模式,結合當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現狀,以及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建設可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條高職院校高裝備實訓基地建設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美國校企合作模式;高裝備實訓基地;借鑒;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4)02-0022-03
“校企合作”已不再陌生,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的各級各類院校都在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其目的都是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筆者有幸入選“江蘇省高校優秀中青年教師和校長境外研修計劃班”,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進行為期一年的研修,借此機會,深入了解了美國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實訓基地建設面臨的問題
高職校企合作教育最早產生在美國。作為現代職業教育的一種學習制度,美國的校企合作有多種培養模式,有合同制教學、合作教育、注冊學徒、職業實習、服務學習、技術準備教育等多種模式。無論哪種模式,其核心之一便是共建實訓基地。
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符合企業需求和有較強實際動手能力的高端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而實訓基地是培養這種能力的重要環節。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技術含量高、資金需求大的實訓裝備越來越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瓶頸。高裝備實訓基地指技術含量高,資金需求大的高水平實訓基地。如與電子組裝技術密切相關的貼片機、印刷機、回流焊爐、自動錫膏檢測儀、AOI、ICT、FT等,以及相關專業軟件都涉及非常昂貴的設備和嚴格的環境要求,需要大量的技術及資金投入。[1]建立的高裝備實訓基地必須達到應有的功能,包括對學生的實訓教學、職業素質訓導及職業技能鑒定等,并使之逐步發展成為培養區域高級專業技術人才的實踐教學、職業技能培訓、師資培訓、鑒定和高新技術推廣應用及產學研結合的重要基地。因此,如何走出一條“多種形式并舉,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的新路子,是需要我們重點思考和探索的問題。[2]
二、美國式的“產學合作”基地
在美國,諸多產學合作中心、工程中心、國家級實驗室是校企合作開展創業教育的重要載體。例如,筆者所在的密歇根大學迪爾伯恩分校,1991年在國內各大汽車公司和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支持下,成立了工程教育與實踐中心,并在2004年改名為亨利·巴頓工程教育與實踐中心(HP-CEEP);1997年,成立了先進汽車系統研究所(IAVS)。HP-CEEP有助于通過實踐教學資源的整合,把不同層次的工程教育的工程實踐、設計、創新和制造技術實現一體化;IAVS的任務是加快在產品開發和制造領域的先進汽車系統的應用研究。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的推動下,美國的高校紛紛與各大企業密切合作,成立了多個與HP-CEEP相同功能的產學合作研究中心,依據企業實踐要求開展課題研究,為企業的發展服務。校企合作共建產學合作基地后,一方面為企業提供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聯合研發科技成果,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此同時,高校也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有效推動了創業教育的發展,成為科研成果轉化和創業型人才的重要孵化基地。[3]
美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成功實施得益于聯邦政府及州政府對校企合作的高度重視、企業的人才需求和積極參與、學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產業發展的需要等,當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校企合作能夠滿足企業、學校、學生各方面的需求。學校與企業雙方充分認識到,只有深化校企合作,推進校企對接,雙方才能各取所需,實現“共贏”。
三、基地的運作保障與借鑒
(一)人員保障
每個學?;旧嫌袑iT的校企合作部門,在密歇根大學迪爾伯恩分校稱之為“訪問委員會”,有的學校稱之為“合作教育部”,在這樣的部門主要有兩類成員:一是承擔校企合作的專業教師;一是溝通學生、學校與企業三者關系,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項目協調人作用,類似于筆者所在學校的培訓主管。項目協調人對外代表學校與企業聯系、洽談和簽訂合作協議,組織校企合作的形式、內容、方式;對內是學生的班主任兼輔導員,根據學生的特長、學校開設的專業及行業、企業發展需求,為學生選擇專業、確定方向,并安排學生企業實習。項目協調人通過有序安排學生的校內學習和校外實習,協調、解決學生學習和實習中出現的各種實際問題,保證校企合作的順利進行。在學生實習期間,項目協調人仍要經常去企業進行走訪與指導,聽取企業與學生雙方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協調與促進學生、學校和企業三者之間的合作關系。
筆者所在學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專業指導委員會,在人員保障方面,成立了由行業協會、企業專家及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等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并定期進行調整充實,通過調研論證,出臺工作章程和會議制度,完善專項工作制度,確保校企雙方共同進行實訓基地的管理、運作,設計、實施、評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進行專業培訓、產品開發與科研項目攻關。校、企間緊密地合作和相互支持,創新了校企合作的方式,鞏固了伙伴關系。
(二)制度保障
校企合作中,每所學校都需制定校企合作計劃,包括合作模式、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企業的投入計劃等,并要做出標準的書面說明。對于企業而言,需要平等地滿足其最大利益需求;對于學校而言,學校需向企業提供書面說明或有利于合作的共同信息材料等??梢?,完善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美國校企合作的順利進行。[4]
為完善合作多贏的動力機制,筆者所在學院按照“利益驅動、成果共享”的原則,制定“校企合作協議”,明確規定院校、企業的責任和權利。充分發揮學院在教育資源、人才培育方面的優勢,讓企業優先選用畢業生,為企業員工開展培訓、繼續教育和技術服務等,調動企業合作辦學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企業在兼職教師資源和新技能方面的優勢,滿足學生實訓、實習和畢業生就業的需要。
2011年,筆者所在學校與三星電子(蘇州)半導體有限公司共建了“江蘇省微電子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為使基地建設順利實施,從制度上加以保障,制定了《微電子技術實訓基地建設管理規范》等一整套實訓基地建設管理規章制度。完善校院法人治理結構,加大ISO質量管理體系的執行力度,實現目標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同時,制定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工作職責,界定其職責范圍;建立基地建設領導小組例會制度,每學期初召開領導小組會議,研究確定實施重點和實施步驟,總結經驗;根據集體領導和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原則,制定相應制度,對基地建設項目從決策實施、方案擬定到驗收檢查等全過程進行規制;建立基地建設實施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明確責任分工,追究失職責任。通過一整套制度,規范基地建設工作,使基地建設不因相應人員的變更而變化,最終保證基地建設工作順利實施。
(三)評價考核
評價考核體系在美國的校企合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校企雙方共同對實訓基地的運作情況進行考核,包括科研成果轉化、人才培養質量、課題研究情況、資金運作情況等,尤其是對學生的評價,由校企雙方共同參與,根據評價考核結果,對人才培養情況進行調整。
為有效完善績效并重的評價機制,筆者所在學校將企業、院校、學生滿意度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完善校企合作評價指標體系。采用校企互評與專家組評價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建立起校企雙向多層評價體系。
在人才培養質量的考核方面,筆者所在學院由學生就業工作的專職輔導員負責,專業主任、教務秘書、班主任等積極參與,制作“畢業生跟蹤調查表”,著重從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效果、專業知識水平教育培養、能力培養效果、身體素質、內在素質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制作“企業反饋信息調查表”,請企業對畢業生從思想政治道德表現、文化素質、職業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等方面進行評價,反映出學生的基本能力和表現。
同時,筆者所在學校還依托研究機構,實行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與麥可思公司一起做好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特別關注畢業生首次就業與對口程度、畢業生薪酬信息、畢業生轉崗信息、畢業生用人單位滿意度、家長滿意度、社會滿意度等信息的收集反饋。根據反饋信息對人才培養方案及時進行調整優化。
四、實訓基地建設的新路子
以上可以看出,筆者所在學校在建設高裝備實訓基地的過程中,與美國的校企合作模式在人員保障、制度保障、評價考核方面有著許多異曲同工之處,但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在評價體系的科研成果轉化方面,應進一步借鑒美國校企合作模式,完善績效并重的評價機制,有效地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等。
因此,借鑒美國校企合作模式,結合本地區、本行業以及各院校的實際情況,有效地將其應用到本土的實踐當中,必將有力推動高裝備實訓基地的建設,促進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滿足區域經濟的發展需求。實訓基地的運作應采用市場化模式,不斷整合優化各種資源,集約經營管理,以自身的良好效益來不斷完善基地建設。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上立足于“合作”,以“互惠共贏”的方式吸引包括企業、學校和政府等在內的社會各界,利用各自資源優勢,共同推進實訓基地建設。同時完善實訓基地的運作機制,通過資源整合,建立高裝備實訓基地。
參考文獻:
[1]張銘軍,朱利軍.高裝備實訓基地建設思路探析[J].職業技術,2011.
[2]王應海,史小波,金曦.關于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7(26).
[3]劉存剛.美國的校企合作及其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借鑒意義[J].教育探索,2007(8).
[4]黃亞妮.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比較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04(28).
(責任編輯: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