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
【摘要】當代藝術文化形式向多元化發展,人們審美追求不斷變化,對青綠山水畫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的認識不斷提升,促進了傳統青綠山水畫向現代轉型,同時青綠山水畫教學也需要同步變革,只有這樣教學才不會與時代脫軌。
【關鍵詞】當下;青綠山水;教學;轉向
青綠山水畫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在各個朝代的興替中傳承和發展,在不同思想興起和文化傳入中碰撞,在各個歷史時期中形成了不同風格。與西方藝術史的發展不同,中國畫在歷史的發展中更加注重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繼承先人的繪畫技法、理論,我們秉承在前人的藝術成就之上進行創新和發展,這并不意味著對傳統繪畫的全盤肯定,我們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藝術形式和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今天,對于青綠山水畫的繼承主要是師承。如何將當代文化語境融入傳統青綠山水中并應用于課堂教學,發展具有時代氣息的青綠山水畫教學,開闊學生們的視野,突破舊有的教學觀念范疇,并吸取世界當代藝術教學中新的元素,豐富完善當代青綠山水畫教學語言。
一、青綠山水畫在教學中傳承
針對當下青綠山水畫教學而言,首先在教學的過程中傳授學生基本的繪畫技法和繪畫語言,而在當今時代傳統語言與繪畫技法已經無法承載時代變遷的要求,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這樣就要改變傳統式教學方法,加入現代的繪畫技法與繪畫語言。其次我們要認清楚傳統文化的根源性和當下文化的走向,只有這樣才能有助于我們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們梳理青綠山水畫的脈絡,讓教學與時代接軌,樹立當代中國畫的藝術形象。
我國最早的工筆畫出土于長沙,刻畫入微,雅俗共賞。作為炎黃子孫,我們必須繼承中國傳統文化。傳統青綠山水畫是工筆畫的一只分支,是表現古人生活的自然環境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當下我們的畫應要表現現實生活,傳統要繼承但必須發展、必須創新,不能在原地踏步。當代語境中山水畫獲得的藝術表現空間遠遠超過以往,無論是創作觀念還是藝術語言,似乎都沒有什么限制。以自身繪畫語言的精微和對事物描寫細膩的現代版青綠山水畫呈現出超強的包容性,符合當下藝術審美需要和藝術價值觀。在東西文化的碰撞、傳統與現代的論爭中,我們需要尋找立足當代語境的表現內容、表現形式、新的筆墨語言和表現技法,對傳統進行再闡釋,尋找傳統文化與現實生存的新關系,尋找藝術自律在新時代的新表達,展現對當代社會生活的感受,創造出符合時代審美需求的新青綠山水,使山水畫教學與時俱進。
二、青綠山水課程轉向的探索實踐
青綠山水課程要與寫生課程和臨摹課程結合起來,一方面青綠山水畫的創作元素來源于大自然中的山川湖泊,在自然山川中尋找創作素材,只有來源于現實生活的符號才能保持作品的時代性、保持藝術作品生命力始終旺盛與持久。另一方面,青綠山水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富有獨特的裝飾性和審美價值,是意象和情感的高度結合。傳統青綠山水的制作與表現技法豐富,還需要我們努力去學習、繼承,但在色彩語言搭配方面比較單一,有一定的創新空間。古人的經驗以及他們總結的技法,應用于當下的教學中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在教學方法上針對學生的藝術表現能力而進行調整,在教學內容上要隨時更新,把最新的技法和創作理念傳遞給學生。
在教學中把自己的觀點與創作心得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學生,這是很自然的過程,也是不可避免的。本人在青綠山水畫的創新實踐上,首先選擇從色彩語言著手,改變傳統青綠山水畫單一的色彩模式,融入西方繪畫色彩語言與繪畫技法,提升青綠山水畫的藝術品質與藝術精神,創作出與前人完全不同的青綠山水畫。作為女性畫家我在青綠山水畫的色彩上本著與男性畫家拉開距離想法,把女性的柔美和細膩用繪畫展現出來。把女性靈魂深處充滿神奇色彩的世界和對客觀世界的感受結合起來,展現別開生面的女性藝術。其次從畫面構圖、技法、繪畫材質等方面入手。學習外國新的繪畫概念,將當代西方藝術創作理念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相融合,學習借鑒日本畫中的撞水技法、撞粉法和沒骨法相糅合,創造出雄勁奔放、煥然一新的風格,使傳統的青綠山水畫煥發出新的生機。這正如教育家徐悲鴻在其《美的解剖》一文中“欲振中國之藝術,必須重倡吾國美術之古典主義,如尊宋人尚繁密平等,畫材不專上山水。欲救目前之弊,必采歐洲之寫實主義,如荷蘭人體物之精,法國庫爾貝、米勒、勒班習、德國萊柏爾等構境之雅”提出融貫中西的設想。這種設想為中國畫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前進方向。
三、當下青綠山水畫課程的現實意義
當代青綠山水課程與傳統教學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學生的創作意識和審美方向與當代社會結合得更加緊密,形成了一種文化思想意識開放的生態系統。當下學生的繪畫表現出比以往更關注個人情感與精神世界的敘述,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所要傳遞給學生的信息不再是死板的刻畫,更重要的是對藝術本身與人文社會深層的挖掘和解讀。
青綠山水課程模式的改變是由當下藝術形式的發展形勢所帶動,對于傳統中國繪畫藝術的轉向和探索是中國藝術家一直都在探索和追求的一種狀態。青綠山水畫的當代轉向也隨之展開,由于中國青綠山水畫的傳統悠久,發展的過程需要內因與外因的共同作用。中國青綠山水畫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和底蘊,上個世紀開始,西方文化的傳入使藝術家們拓展的同時也掀起對中國畫創新的思考,中國畫何去何從,是否要保留傳統,如何創新成為了不斷被爭論的話題,中國繪畫創新是一個歷史的必然趨勢也是中國畫的發展出路。只有這樣青綠山水畫才能走向世界,成為中國文化藝術的一張名片。同時青綠山水畫教學內容也必然隨時代的發展而發生改變,繪畫要與時俱進,同樣這句話也適合于教學。
繪畫教學是延續性的發展,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很難在短時間內呈現教學的全貌,這也給我們帶來很大的發展空間,對青綠山水畫課程的當代轉向同樣如此。任何課程的變革上短時間都會存在一定的弊端,這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正所謂利弊相隨。但隨著我們不斷改變,會一點一點把不足之處填上。
在教學的過程中把新的藝術觀點、創作技法與創作的時代變革融入其中,不能以個人在創作技法上的偏好而妄加評論,作為老師可以提出自己的觀點,但不可以強加于學生。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在藝術作品中創新一直是畫家在藝術道路上的追求。但是,過分強調和促進創新是不行的,因為藝術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過分執著很容易使其誤入歧途。過于激進反傳統與完全排斥繼承傳統的創新藝術語言都是難以成立的?,F今中國畫的發展日新月異,表現手法與技巧也更加豐富,這些都得益于中外文化交流與繪畫條件的改善。采取創新的方法來繪制與中國文化相符合的現代青綠山水畫。藝術越具有民族特點就越具有世界性,其作品的藝術風格才是弘揚民族文化與民族藝術的立足點。
參考文獻:
[1]丘 挺. 山水畫筆墨技法詳解[J].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2]李才根. 細分模式系統設置合理流程——以山水教學為例[J].美術觀察,2009年12期.
[3]張谷旻. 從寫生走向創作.山水畫[J].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4]郭志煒. 山水畫教學談[J].美術大觀,2009年6期
[5]惠 劍. 當代高校的山水畫寫生教學[J].文藝研究,2009年7期.
[6]林容生.現代青綠山水畫的認識與實踐[J].國畫家,2000年01期.
【陳 麗,衡陽師范學院美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