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把企業做大的目標,把企業做順似乎更有難度。
一位企業家曾經告訴我們,他的企業擴張很快,但有一個問題沒有想清楚:下指標、搞激勵、建制度、樹標桿,他想盡各種管理制度,也嘗試各種前沿的管理思想,可企業里還是會有員工想盡辦法偷懶。
但看看那些在路邊擺攤擦皮鞋的人,雖沒什么外在約束,但為了1塊錢,哪怕收攤了還是會掉過頭來把鞋擦了。這是為什么?
答案或許有百千種。但歸根結底,做企業,做順人心比做大人數重要。
什么樣的企業狀態符合人類組織發展的規律?做大,顯然只是水到渠成的結果,做順才是日常管理的理想狀態。只要企業戰略方向沒錯,做順了的企業自然會大,而做大了的企業卻不一定順。
縱觀那些被認為改變時代的偉大公司,沒有一家將企業愿景設定于“做大做強”,它們林林總總的口號中,無不為過程而生,為“做順”而設計:Google的“不作惡”,Facebook的“比完美更重要的是完成”,Twitter的“發現、分享此時此刻”……
把企業做順,就像農夫維護農田,春耕秋收、施肥除蟲有著潛在的規律,講究的是一種內部外部的調和。以做大為企業目標的企業,往往性格外向,攻城略地豪言壯語;以做順為企業目標的企業,往往性格內向,卻能激發絕大多數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把企業做順,從管理的角度上看指的是順應人與人相處的規律,順應大多數人心。在核心發展方向鎖定,內部責任權利明晰的基礎上,做順了的企業每個環節上的員工就是相應環節的主人,即便非核心部門的員工也懂得為公司創造隱形收益,因為他們知道蛋糕越分越大。
把企業做順,更關注企業內部機理,就像人的五臟六腑調和了自然能夠帶來強壯。有人說,員工是老板的一面鏡子。老板如果覺得員工狀態普遍性的不對勁,那么一定是老板自己出了問題。同樣,如果老板覺得員工越看越可愛,那么往往員工對公司也有同樣的感受。所有的組織管理舉措都應該考慮人性面。
把企業做順,是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