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醒

2013年5月,《郭的秀》節目組安排的賓館房間里,33歲的聶超恍然有種回到學生時代的錯覺。他和同屋的另一位節目嘉賓——擲出窗外網的創始人吳恒徹夜“臥談”,聊一種正在國外發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國內卻剛剛起步的互聯網新形態——眾籌網站。
在這個泛著理想主義氣息的“臥談會”上,吳恒表達了自己對國內眾籌網站的擔憂:國內眾籌網站“小眾”的屬性,決定了這是一個不可能做大體量的商業模式。那時,吳恒剛剛參與了一家眾籌網站的前期建設。
一語成讖。這一年前后,國內有十幾家眾籌網站陸續上線,或者陸續死亡。而聶超與他的好夢網呢?
一場秀
白天的節目錄制現場,聶超在主持人郭德綱的間歇調侃中,展示“夢想秀”:征集年輕的父母一起籌錢養奶牛,讓自己的寶寶喝上健康奶。彼時,公眾正在為“美麗素兒毒奶粉”事件、香港奶粉“限購令”等接踵而至的“中國奶事”吵得沸沸揚揚。
與此同時,在距離北京1500公里遠的重慶,有20多位愛子心切的家長剛剛在一個名叫“好夢網”的眾籌網站上,為“共養奶牛”項目籌資2萬元。這個網站的創始人,正是聶超——
QQ頭像閃了一下,群里有網友貼出一條新聞鏈接:三位內地市民因違反香港奶粉“限購令”被拘留。其他二十多位群友頓時義憤填膺:“國內奶粉不能信,國外奶粉出問題,現在連香港奶粉也不能買了,娃兒吃啥?”
聶超所在的這個QQ群,是他在現實生活中幾位新晉爸媽的朋友為交流育兒心得建立的。他剛剛擁有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
這天是2013年3月初,好夢網剛剛上線,網站框架尚未搭建完成。聶超和他的7人團隊,正在互聯網汪洋般的信息流中篩選合適的眾籌項目。
線上眾籌的邏輯非常簡單:有創意的人在眾籌平臺發起項目;喜歡該創意的人出資;若項目成功,出資人獲得非金錢回報,平臺抽取10%所籌資金作為管理費用。這讓聶超想到當時正熱播的《中國夢想秀》,他希望把自己的眾籌網站打造成一個“網上夢想秀”,甚至就讓發起項目的人用精致的視頻向網友們“秀”夢想。這些念頭,最終變成好夢網的一句口號:網絡夢想秀,有夢不拼爹。
有群友說氣話:“再這么下去,我們只好買只奶牛自己擠奶了!”聶超心中一動:城市家庭養奶牛固然不切實際,可假若大家籌資共養一頭奶牛,將其放在郊區專業的牧場里飼養,產奶過程由出資人全程監控,這樣不就解決了奶源安全問題?根據進一步了解,聶超發現,一頭英國迷你奶牛的日產奶量高達9升,足以支撐20個家庭寶寶飲用,而且這種迷你奶牛的飼養成本比普通奶牛少1/3!
這是一個頗具誘惑力的想法,然而可行性與否,無論是聶超還是對此頗為心動的小伙伴們,都沒有經驗。于是大家紛紛幫助尋找足以支撐這個創意的案例,終于一張“柬埔寨一歲半幼童嘬母牛乳頭飲鮮奶”的照片,讓聶超們興奮異常:外國小孩“直飲”鮮奶都能健康長大,我們自產牛奶并進行加工自然就更沒有問題了。群里有朋友甚至當即索要聶超的銀行卡準備匯款。
如此,一場持續了3個多月、伴隨好夢網發展始終的“眾籌包養奶牛”事件,在這次家長里短地討論中揭開帷幕。
成也牛奶,敗也奶牛
創業之前,聶超是當地一家主流都市報的首席記者,有著長達10年的媒體從業經歷。憑借著嫻熟的媒體操作技巧和深厚的媒介資源,聶超所有的重大舉動都少不了媒體幫忙。
當月月底,天涯論壇上一個知名ID發帖,呼吁“重慶媽媽通過好夢網籌資為寶寶共養一頭奶牛”。3天后,重慶幾家主流都市報、網媒以此為由頭,紛紛予以長篇幅報道,并隨著微博等新媒體及時參與,事件熱度甚囂塵上,很快成為名噪一時的公共話題,覆蓋全國。
火了!聶超根本就不用特意查看在各論壇、微博上對“包養奶牛”的議論多么熱鬧,他為方便與有意出資的家長溝通而創建的QQ群,在毫無宣傳的情況下,當天就迎來30多位家長——這些人既有新晉爸媽的年輕夫婦,也有掛念孫輩的爺爺奶奶,甚至還有自己想喝到新鮮牛奶的成年人也跑來報名。這一天,也是“眾籌包養奶牛”項目上線的第一天,籌資數目高達7000元——該項目預籌資金總數僅為2萬元。
當然,也有頗為謹慎的家長,不但打電話與聶超進行長時間的交流,甚至還跑到好夢網團隊的辦公地點進行細致地咨詢。這些家長表示:只要聶超能找到養奶牛的地方,錢不是問題!
錢有了,去哪里養奶牛?聶超與家長們線上線下反復商榷后認為,與重慶本地的奶企達成合作是最佳的方式:在專業牧場中租養一頭奶牛,由專業人員單獨飼養,所產牛奶也進行單獨消毒和配送。雖然有奶企對這個想法大感興趣,然而雙方坐在一起洽談細則時卻發現,執行起來困難重重。
重慶本地一知名奶企負責人在洽談時表示,他們的設備全都是為大流水線設計,一次性處理的牛奶量覆蓋整個牧場,無法單獨處理一頭奶牛所產的“微量”牛奶;如果為客戶單獨配置微型處理設備,所產生的成本也是奶企不愿承受的。
望著眼前面積數百畝的牧場,聶超們的熱情遭遇第一次挫折。
恰在此時,重慶市九龍坡區的一位奶農打來電話,表示愿意將自己僅有的一頭奶牛賣給聶超們,自己負責奶牛飼養和牛奶配送。然而,奶農的附加條件卻讓大家難以接受:達成協議后,自己只是被雇傭的工人,奶牛可能遭遇的疾病、意外死亡、牛奶產量等風險,則需家長們全部承擔!在聶超們看來,眾籌行為中投資方所承擔的唯一責任就是出資,回報則是每天供應的健康牛奶,此外不存在其他風險,如果在繁忙的日常工作外還需要分出精力和金錢照料奶牛,他們不愿意。
在眾籌的游戲規則中,如果項目未在期限內籌齊資金,或者因故不能執行,所有資金需全部返還。最終,尋求奶企合作和雇傭奶農均不能實現,到位的資金閑置2個月后,無可奈何花落去。
“好項目”是眾籌網站的攔路虎,“項目一定要能面向大眾,如果小眾的眾籌網站再發起小眾的項目,路一定是越走越窄。”然而在那時的理想主義者聶超心中,眾籌是實現夢想的途徑,而夢想是足以讓一個人“偏執”的理由。縱然外界有不少質疑,項目征集和執行也很困難,但聶超決定堅持下去。
眾籌“變性”
當“眾籌包養奶牛”在重慶本地媒體上逐級升溫的時候,湖南長沙剛剛下了一場暴雨,城區一處沒有井蓋的下水道吞噬了一位年輕美麗的生命。“井蓋”立時成為“中國奶事”之外的另一個熱點話題。
2013年3月中旬,重慶一家都市報發起了“美化井蓋”方案征集活動,呼吁重慶各大美術院校學子、有設計繪畫才能的市民,為市內井蓋提供涂鴉、彩繪方案。短短半個月內,該報社就收到了122份投稿。就在征集活動抵達高潮的4月初,重慶市巴南區發起井蓋整治活動,來自民間的“美化井蓋”得到了政府的背書。
——幕后,顯然是“首席記者”聶超再一次嗅準時機。只不過這一次,好夢網并沒有直接拋頭露面。
早在“長沙墜井”事件發生后不久,聶超就想到了“美化井蓋”的創意。首先,好夢網團隊聯系到國內一家井蓋制造企業,獲知一只球墨鑄鐵井蓋最便宜的不到300元,而彩繪、涂鴉等成本也非常低廉,這完全在網友出資的承受范圍之內。
此外,聶超深知此類市政工程類項目,必須得到政府的支持。恰在此時,由于“井蓋”的熱度甚囂塵上,不少地方政府陸續開展井蓋整治專項活動,巴南區正是其中之一。
當地政府對聶的創意大為贊賞,并當即聯系了區市政園林局局長,安排其負責和聶超一起細化創意的執行方案。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隨著媒體大力宣傳和政府出面背書,該項目引起了一些企業的關注,它們紛紛表示愿意“認捐”部分井蓋,但需要在井蓋的彩繪中植入企業廣告。有本地一家教育培訓公司甚至直接找到名義上發起該項目的都市報,公開表示支持。這讓聶超看到了新的方向:如果主動尋求更多企業的合作,這個項目的范圍將很快突破巴南一個區,甚至覆蓋重慶!
為了解企業的合作意向,聶超來到工商聯,與相關負責人探討可行性。在討論中,聶超猛然驚醒:隨著政府和企業兩股強勢力量的介入,好夢網和將要線上出資的普通網友均被替換了——政府發起項目,企業出錢,好夢網淪為“跑腿工”。這顯然有悖于聶超希望借此項目宣傳好夢網平臺的初衷。況且,在操作模式上,那更像是一個巧設名目拉贊助的營銷行為,高舉“眾籌”理想主義旗幟的聶超不能接受。
一番思索后,好夢網在“美化井蓋”方案征集活動告一段落后,悄然結束了這個項目。 “現在看來,這個活動更像是一場公益,好夢網無法以眾籌的名義從中獲利。政府、企業的實力太強勢,與草根氣息的眾籌無法嫁接,它們也不會成為未來眾籌的參與者。”
理想歸來
曾有一次,聶超在拜訪知名投資機構IDG的合伙人李峰時,對方半開玩笑地問他:“一個網站做了一年沒有做好,是因為什么?”問題有些突然,聶超只好說些“大路”話:“大概是因為沒有用心做吧……”這個細節,后來被聶超解讀為:如果好夢網能在一年內證明自己可行,IDG或許就會投資。一年前,IDG一次性對重慶本地的另一家網站投資超千萬美元。
現實卻如此殘酷。好夢網上線3個多月,燒掉50萬元,真正成功的項目僅十幾個,籌資金額最大的一筆錢,竟是“成功并失敗著”的“共養奶牛”項目。與此同時,“點名時間網”因“十萬個冷笑話”和“大魚·海棠”等項目名聲大躁。反觀好夢網,卻盡是 “籌錢赴泰國旅游”、“籌錢拍紀錄片”一類尚停留在想象當中的小眾項目。“無論是項目本身還是承諾的回報,都太過理想主義。”聶超反思,“眾籌要接地氣,打動出資人的是他們能切實感受到、看到甚至已經體驗到的東西。”
2013年11月,長安保險與某眾籌網站合作推出了一款名為“愛情保險”的保險項目。該項目規定,花520元購買該保險的情侶,5年后可憑借結婚證領取每份999元的婚姻津貼。項目在10天內共銷售12059份,總保費超600萬元。
這給在眾籌領域蟄伏了大半年的聶超以極大的啟發:“誰說眾籌一定要籌錢呢,對于創業者而言,資源是比錢更重要的質素!”
他以養魚為例:A有養魚的技術,B有空閑的魚塘,C有閑置的資金,如果創業者D在好夢網發起眾籌——提供技術者可獲股權20%,提供魚塘者可獲股權15%,提供資金者可獲股權20%——小微企業就可以通過聚合社會上空閑的資源發展壯大起來。
這個模式,用聶超的話說:“其實并不新鮮,就是將傳統的融資,放在了線上”。但這樣做,有三個顯而易見的好處:以企業而非個體的名義發起項目,有著更大成功的可能性;聶超創辦的一家營銷公司可以作為一項“資源”參與眾籌,用于置換其他公司的股權,從而擴大其受益的渠道;好夢網將簡化為一個純粹的“資源”展示平臺,所需的人力成本、線下溝通成本大幅降低。
2014年3月底,聶超坐在其位于重慶某新商圈的辦公室里,策劃著馬上重新啟程的好夢網,仿佛又找到了曾經理想主義者的“偏執”:“放眼國內的眾籌網站,無一敢說自己很成功,都在摸著石頭過河,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眾籌路……或許這世上本沒有眾籌模式,摸索的人多了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