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
趙女士,今年45歲,按說她也應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可卻越活膽子越小,整日里神經兮兮、小心翼翼,生怕有什么差錯,自己或家人出現什么問題。
她剛從大學畢業那會兒,并不像現在這樣,只是責任感較強,處處都要求自己做得最好,還希望家庭、工作兩不誤。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她的事業慢慢起步,孩子也一天天長大,日子漸漸富足,壓力應當減緩的時候,趙女士卻覺得身上的擔子似乎沒有減輕,反而在一天天加重,每天考慮的問題也在不斷增多,一天到晚總是放松不下來。有時半夜也控制不住地亂想,想得越多,腦子反而越興奮,越沒睡意。聽到旁邊丈夫鼾聲如雷,她只好用手捂住耳朵,使勁閉著眼睛,在床上翻來覆去地干著急,還時常感覺有便意,一趟趟跑廁所,結果經常一夜無眠。白天,她硬拖著疲憊的身體去上班,本來就精力不佳,加上考慮的問題過多,她覺得腦子越來越不夠用,記性也變差了,有時還會在辦公時走神,犯點兒小錯,這與她追求完美的個性格格不入,這種狀況更加重了她的擔憂。
趙女士對聲音和光線越來越敏感,她不愿環境太吵、光線太亮,否則就感覺煩躁、心慌;同時她又怕黑,晚上還要留一盞燈;以前還能和幾個朋友拉拉家常,可現在她總想躲清靜,就連親友串門也不愿奉陪;迫不得已必須要坐地鐵時,也盡可能避開人群。家人發現她的情感變得極端脆弱,一點小事都承受不了,比如她不敢看兇險或悲情的電視劇,否則不是害怕得不敢睜眼就是哭得稀里嘩啦,將衛生紙一掃而光。
有天晚上,她突然感到一陣陣無緣由的心慌、緊張、手腳發麻、全身發抖、大汗淋漓,就趕緊跑到附近醫院看病。可做完各項檢查,醫生也找不出具體原因,說可能是神經衰弱,開了些安神的藥。服藥后,趙某感覺情況稍有改善,但睡眠仍時好時壞,有時還做噩夢。睡不著時,她就加量服藥,先后換過多種安眠藥,但她入睡依然困難,即使睡著一會兒也容易被驚醒。此后,趙某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緊張、心慌的情況,尤其在逢年過節或需要她作出重大決定時,這種不適感會更加明顯。為此,她總隨身備著速效救心丸,心里一難受就吃藥,剛開始還管用,可慢慢的,緊張、心慌等不適感的發作越來越頻繁。
近幾年,家人發現她愛緊張的毛病變得更加嚴重了。看到周圍鄰居家有事發生,她就擔憂自己家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由于女兒上大學后住校,周末才回家一趟,她就擔心女兒在外會被壞人騙了、被人欺負了,要求女兒一天打三次電話匯報日常活動情況,包括在哪里、做過什么、和誰在一起,如果女兒沒按時打電話,她就會一遍遍地追問,非要刨根問底。她擔心丈夫出門被車撞,其實丈夫上班的地點離家不算太遠,一般下了班就往家趕。如果發現丈夫比平時晚了十幾分鐘,她就會不停地撥手機,直到聯系上才罷休。若無人接聽,她就會浮想聯翩,多是丈夫遭遇各種不測的畫面,這讓她如芒刺在身,坐立不安,唯恐他有個三長兩短,直到丈夫回家她才安心。
有一次,趙女士的丈夫在返家的路上偶遇多年不見的好友,拉著朋友一起去酒吧坐了一會兒,一時聊得高興,忘了告訴妻子自己的行蹤,周圍環境太吵,也根本聽不見包里的電話響。到家一看,妻子不在,手機上面有妻子無數次的電話,還有不少熟人的電話。原來,妻子和他聯系不上,特別害怕,幾乎將所有她知道的號碼全撥了一遍。在毫無結果的情況下,妻子瘋了一樣地出去找他,就差報警了。事后,趙某的丈夫常被朋友調侃說:“你今天和愛人通話匯報了沒有?”趙女士的行為讓她的家人無法忍受,當然,作為她本人更是非常痛苦,在家人的陪同下,她來到心理科門診,才知道原來她患的是廣泛性焦慮障礙。
廣泛性焦慮障礙是以經常或持續的、涉及生活各個方面的、無明確對象或固定內容的緊張不安與過度憂慮為特征的常見精神疾患之一,其典型表現常常是對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問題過分擔心或煩惱,如擔心自己或親戚患病或發生意外,極度擔憂經濟狀況、工作能力或社會交往能力等,這種緊張不安、擔心或煩惱與現實很不相稱,使患病個體難以忍受,但又無法擺脫。患者常伴有心率加快、出汗、手抖等癥狀,表現出過度緊張與過分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