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融資難問題始終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中小企業可以采取風險投資策略,進入資本市場融通資金。本文首先論述了風險投資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的作用,其次剖析了風險投資在促進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問題,給出了相關的思考和政策建議。
【關鍵詞】融資 風險投資 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融資難始終是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風險投資能夠有效地將中小企業與資本市場連接起來,不僅能夠為其提供發展資金,而且還能提高其經營管理水平,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本文針對風險投資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的重要作用,探索發展風險投資市場與構建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途徑。
一、風險投資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的作用
(一)風險投資可以彌補中小企業資金的不足
從中小企業的階段性融資需求特征看,成長期的中小企業的融資幾乎是一個空白。此時,依賴親緣關系的融資已經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業務需要,政策性融資由于規模小也不能滿足其需求,而商業性金融機構也因為征信成本太高而不愿意進人此領城。風險投資的存在剛好為融資體系拾遺補缺,增加了中小企業發育階段的融資供給。
(二)風險投資有利于提高中小企業管理水平
長遠的戰略眼光和高水準的專業素養往往是風險投資者的特長,風險投資實現了風險投資公司和中小企業的利益捆綁,風險投資者會積極參與到企業管理中來,從企業的發展規劃、銷售策略制定和財務成本控制等多方面,為中小企業提出專業性和建設性的意見,從利益捆綁到形成管理決策和合力,這無疑會大大提高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
(三)風險投資有利于中小企業資源優化配置
投資者作出投資之前,勢必進行項目的可行性調查、產品的市場前景分析和風險概率的測算等,以確保獲取投資收益。風險資本注入企業之后,風險投資公司必然對中小企業的經營活動實施監管,會建立相應的風險控制機制,確保投資操作的規范性,通過對資金流量與流向的控制,確保企業將有限的資金用于提高科技含量、投資良好效益項目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二、風險投資在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
風險資本的注入雖然可以從一方面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但是至今尚未形成規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風險資本來源單一
從我國風險資本來源來看,大部分的風險資本來源于政府機構,官辦的風險投資公司的行政色彩濃厚,對投資項目選擇不積極,在資金投入方面也偏好那些風險小的短期項目。更多的民間資本根本沒有進入到風險投資體系中,不利于調動民間資金的投入積極性,風險投資的融資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
(二)風險投資的資本規模較小
我國目前的投資公司的營運資金規模比較小,多在在幾百萬到上千萬之間,因此投資公司所投資的中小企業的規模也比較小,選擇投資的項目也是見效快風險小的項目。而中企業的經營風險比較高,因此很難吸引投資者的目光。因此,風險投資很難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發揮主導作用。
(三)為風險投資提供服務的中介機構和人才太少
風險投資中介機構是連接投資者和中小企業的橋梁,這些中介機構為風險投資者提供法律和信息咨詢咨詢、財務顧問以及資產評估等服務,成為風險投資的有效輔助。但是目前.風險投資中介機構太少,很多投資是通過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經理自己尋找投資目標、或者是有融資需求的中小企業自己尋找投資機構,另外存在風險投資中介機構人員素質不高以及監督考核機制不完善等問題。
(四)風險資本退出渠道需要進一步完善
風險資本退出是風險投資的終點,也是風險投資的核心,風險資本成功退出投資領域才能實現風險投資資金的增值和循環流動。首次公開上市(IPO)、并購、回購和清算是風險投資退出的主要途徑。由于我國的法律體系不完善,這幾種方式都存在法律上的障礙,另外,產權交易市場不發達,尚未形成統一的產權交易市場,跨行業跨地區的產權交易更是難以實現。
三、以風險投資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的方法與對策
(一)拓寬
風險投資渠道,發展多元化的投資主體。風險投資融入中小企業的關鍵在于充分動員民間資本進入中小企業投資領域。因此,政府應轉變投資主體的角色,更多地為風險投資業發展提供充足的政策保障,積極培養我國城鄉居民的風險投資意識;同時鼓勵民間投資者采用公司制、有限合伙制等多種形式組建風險投資機構。
(二)優化風險投資環境
首先是建立健全有關風險投資的法律法規,建立適應風險投資需要的市場制度、法律法規,引導風險投資業沿著健康有序的軌道發展。其次,建立風險投資政策扶持體系,對風險投資活動實行稅收優惠政策,財政擔保與貼息,引導風險資本流入中小企業。再次,加強輿論宣傳和組織各種培訓活動,使人民了解風險投資的運作過程和行業發展前景,這樣才能吸引資金和人才逐步流向這一行業。
(三)建立健全風險投資中介服務機構體系
豐富風險投資中介機構的種類,鼓勵咨詢、顧問機構等中介機構如的建立,使更多社會資源投入中介服務業。支持風險投資行業協會的發展,加強行業協會的自律管理。政府監管機構加強對中介機構的監督和管理,使中介機構得以規范運行,以增強投資者對其的信心。
(四)構建完善的退出機制
首先。產權交易是風險資本退出的必經途徑。因此,規范產權交易市場,完善產權交易的法律法規,才能為中小企業的產權轉讓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其次,產權證券化即將實物的產權交易形式向證券化產權交易形式轉化,是提高交易效率的重要途徑。再次,建立真正意義上二板市場,實現以IPO等增值程度較高的方式實現風險資本的退出。最后,發展兼并與收購市場、公司清理等多種退出機制,以拓寬風險資本的退出渠道。
到目前為止,從事風險投資業作為新興行業,其業務處于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與之有關的風險投資中介機構也越來越多。風險投資體系基本建立并不斷完善,通過風險資本注入中小企業,開拓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新渠道,為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帶來了新思路,雖然目前仍然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隨著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以及國家政策的支持,勢必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參考文獻
[1]劉大勇,陳廣勝,仲崇崗.關于風險投資機構的作用及存在意義的研究.《商業研究》2003年第9期.
[2]孔淑紅.風險投資與融資[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2.
[3]陳琦偉,馮文偉.創業資本概論[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4]叢菡.“淺談創業風險投資對中小企業融資作用”.《財會通訊》,2010年第3期(中).
作者簡介:劉天雄(1993-),男,漢族,河北衡水人,就讀于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研究方向:投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