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雅琴 李國軍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加,物價指數的持續走高,人們的理財需求正日益旺盛。加上銀行自身經營理念的變化,中間業務,尤其是個人理財業務正日益成為銀行經營的重點業務。個人理財業務中的銀行理財產品的發展相對較慢,但是憑借其風險小、收益穩定等優點成為日益受歡迎的投資方式。本文首先概述了個人理財業務和銀行理財業務,然后剖析了銀行理財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問題的根源,最后提出可操作性的發展建議,從而對銀行理財業務未來的發展進行展望。
【關鍵詞】個人理財 銀行理財
一、我國商業銀行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概述
我國是一個高儲蓄率國家,金融市場還不發達,如何讓居民的閑置資金得到保值增值,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居民在追求投資高收益的同時,防范風險的意識越來越強,因此,對于那些高收益卻伴隨高風險的投資方式,居民的選擇更加斟酌謹慎。經過近幾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我國城鄉居民的財富不斷積累,人們對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大大增加,這成為了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需求基礎,也成為了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根本動力。
銀行理財業務作為個人理財業務的一部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居民對資產的保值增值,能夠獲得比儲蓄更高的收益來降低資產的負增長,能夠很大的確保資產的安全性。對于擁有一部分閑置資金卻不夠用于投資股票、基金的居民來說,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既能避免這些資金貶值,又能得到一部分收益。近年來,由于股市不振,通脹壓力巨大,房價居高不下等原因,老百姓投資理財的愿望越來越強烈。據統計,2011年前三季度,全國100家中外資銀行共發行16974款銀行理財產品,比去年同期增長75%。其中,普通類理財產品達到15598款,占92%的份額,結構性理財產品的比重為8%。
二、我國商業銀行銀行理財業務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外部問題及原因
1.持有比例低,對未來購買意愿不高。這個問題由多個原因造成。首先,我國的儲蓄率相當高,居民對銀行儲蓄的安全性相當信賴而對銀行理財產品不夠放心。居民考慮到未來還需大量的資金支出來保證養老、教育等問題,所以更多的考慮資金的安全性,就會選擇儲蓄而不是略有風險的銀行理財產品。其次,善于投資并且有一定投資經驗的居民會選擇收益更高的產品來投資,比如債券、股票、外匯等等。投資者中選擇銀行理財產品的通常都是一些沒有投資經驗和相對保守的人,這部分人試水投資,在銀行推介人員簡單推介之下購買理財產品,投資金額往往較小。
2.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滿意度不高。這表現在許多銀行理財產品的利率雖然高于存款利率,但還是低于CPI水平,也就是說居民的資產還是處于負增長狀態,也就是說這種一味追求安全的投資沒有太大的意義,這就使得許多投資者放棄銀行理財產品而轉投一些收益更高的理財產品。在銀行理財產品中保本型產品不多,這部分產品的利率往往低于非保本型產品。
(二)內部問題及原因
1.營運能力低下,高素質人才缺乏。這表現在銀行未能給客戶提供明確的資金損益情況說明。在產品到期后,對資金的本金損益、利率應得、風險損益、手續費扣除等項目均無明確標示。這種透明度的不足會使得客戶對銀行理財業務運作上存在不滿。我國目前的個人理財服務人員多數是從事傳統銀行業務的員工,對證券、保險、法律等專業知識了解不多,未能真正為客戶提供適當的、全面的個性化服務,深層次的理財業務還無法開展。而銀行理財的推介人員是直接與客戶接觸來推介產品的,他們專業素質和對產品了解程度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客戶對銀行理財產品的印象。
2.銀行理財產品品種單一。目前的銀行理財市場還是個小市場,銀行雖然每年推出的銀行理財品種都有所增加,但是仍然相當有限。由于目前國內金融業尚處于分業經營階段,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市場相互割裂,金融機構不能代客買賣,商業銀行不能直接涉足證券、保險業務。客戶資金一般只能在各自的體系內循環,這使得銀行無法利用證券和保險這兩個市場為客戶實現增值。同時,銀行理財產品缺乏創新,同質化現象嚴重,業務水平停留在較低的層次。我國商業銀行銀行理財產品功能相對單一,復合性產品少。產品之間界限分明,缺乏相互聯系,從而導致產品之間缺乏有機整合,整體競爭力不夠。
3.市場營銷滯后。盡管銀行資金來源大部分是個人儲蓄,但銀行業務利潤大部分來自企業。銀行做慣了“批發式”業務,認為“零售式”業務既費時又費力,而且利潤少,因此銀行在對個人營銷銀行理財產品上力度不強。個人理財作為一項面向大眾的服務,在金融產品易被模仿的事實下,要保持競爭優勢,品牌無疑是重要的。品牌效應使得客戶對銀行業務的認知程度大大提高,成為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重要手段。我國商業銀行銀行理財業務品牌建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品牌同化現象嚴重。目前我國各家銀行推出的銀行理財產品大同小異,只是名字上的差異而已,不能真正體現各銀行的整體形象。其次,不注重品牌營銷。許多銀行在理財產品上都屬于“雷聲大、雨點小”,營銷理念落后,營銷方式簡單,品牌推廣不足,導致品牌認知度較差。
三、對策建議
(一)增加和創新理財品種
現在的銀行理財市場是各大銀行各自推出自己的理財產品,在網上發布有關信息,或者直接向前去存款的居民推薦。然而各大行的理財產品大同小異,無非是利率各不相等對應持續期各不相等的理財產品,主要的競爭在于那“0.1%”利率差。各大銀行的理財產品基本都能完成最終的籌資計劃,這種情況下競爭的就是籌資期限了,期限有長有短,其中的隱成本就會有所不同。銀行只有創新理財產品,創造更多“雙贏”產品,創新宣傳理財產品的途徑,比如短信告知、網絡購買等等,才能使本銀行的理財產品有更大的競爭力,優于其他機構的銷售速度,同時有利于擴大和鞏固銀行理財市場。
(二)鼓勵全民理財
我們國家要發展金融市場,可以先從個人理財業務著手,鼓勵沒有經驗的初級投資者從銀行理財產品入手來接觸投資、深入投資,一步步學習其他資產增值保值的途徑。這是因為市場上善于投資和理財的居民占少數,多數還是沒有什么投資和理財經驗的普通市民,他們不僅不善于投資,甚至投資意識非常薄弱。所以,我們需要深入群眾,宣傳資產保值增值觀念,全面介紹除了存款之外的其他資產增值的途徑。
(三)加強銀行內部治理
銀行只有完善自己的運作過程,才能增加投資者信心,留住老客戶,爭取新客戶。試想當客戶投資期滿拿到本息,卻發現數額不足,而銀行無法找出原因給出明確答復,最終歸咎于風險損失時,投資者的心情是怎樣的?投資者是會覺得真的是風險損失了還是被銀行蓄意扣除了一些不合理收費呢?所以,銀行在運作過程中,應該更加明確所需費用,如手續費、管理費等等并向客戶明確說明。在結算時,能夠讓客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資金增值了多少,扣除了多少費用,有沒有風險損失等等,而不是一問三不知,最終將一切推到風險身上。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投資者的信任,才能留住老客戶,爭取新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