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 要:《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對后世文學有深遠影響。本文立足互文性理論,通過從男女性關系,被壓制的欲望以及水的意象三個互文性具體方面揭示了美國當代女作家喬伊斯·卡羅爾·歐茨的《黑水》與《哈姆雷特》互相指涉,互相映射的部分。挖掘《黑水》與《哈姆雷特》劇本的互文關系。展現了歐茨對于女性的人文關懷以及生存問題的關注,豐富了作品的文學內涵。
關鍵詞:互文性;凱利·凱萊赫;歐菲莉亞;意象
[中圖分類號]: 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0--01
“互文性”作為一個重要的批評概念,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隨即成為后現代、后解構批評的標識性術語,它通常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文本之間發生的互文關系,基于互文性的文學文本是對源文本的一次創造性閱。《黑水》是喬伊斯·卡羅爾·歐茨1992年創作的,被認為是歐茨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對于《黑水》的解讀,我們發現這部作品與《哈姆雷特》存在互文性。作為一個男性作家,莎士比亞始終無法擺脫某種局限性——即以男性為中心的意識,他塑造的歐菲莉亞更是一種反映男權中心意識的理想形象。歐茨解構了哈姆雷特的前文本,將女性置于主人公的位置,通過對女性心理的具體刻畫,展現了歐茨對于女性的人文關懷。
一、女性與男性
威廉·莎士比亞創作的悲劇《哈姆雷特》講述了哈姆雷特王子為父王復仇的故事。《黑水》描述了一個26歲的雜志編輯凱利·凱萊赫溺水身亡前的故事及心理狀況。歐菲莉亞與凱利·凱萊赫都崇拜并愛慕這兩個在社會中有著顯赫位置的男性,一個是丹麥王子,另一個是參議員。女性對他們來說都是無足輕重的,兩個男性直接或者間接地導致了女性的死亡。歐菲莉亞全身心地愛著哈姆雷特,而哈姆雷特卻沉浸在自己的復仇世界里。對愛情的失望,加上父親的死讓歐菲莉亞陷入精神錯亂,最終失足落水溺斃。凱利·凱萊赫的死則是由于參議員的酒后駕車疏忽導致。對于歐菲莉亞和凱利·凱萊赫的情感,在一開始都受到了身邊人的警告,她的雷歐提斯和她的父親波洛尼斯都曾警告過歐菲莉亞,反對她與哈姆雷特的戀情。當參議員打算帶凱利·凱萊赫到他的酒店“浪漫約會”的時候,她的好友芭菲也極力勸她不要赴約,雖然此時她自己心里也不確定自己是否已經做好準備接受這樣的一種“關系”。
兩個文本的互文性使我們看到,文學就是歷史的一面鏡子,作家將自己的關注點轉向女性的生存狀態以及心理狀態,表現出對女性心理與精神狀態的關注。
二、壓制的欲望
在男性欲望的表現方面,議員和哈姆雷特都是直接的表達并且有行動上的體現。而在女性欲望的表現方面,她們總是在壓制自己的性欲望力圖在父母面前表明自己是一個好女孩,她們的性欲望則通過其他方式表現出來。在歐菲莉亞的民歌中有這樣一段:他下了床,披了衣裳,他打開了房門;她進去時是個女郎,出來變了婦人。歐菲莉亞壓制著自己的欲望,直到她失去了理智才唱了出來。凱利·凱萊赫自從和上一個男朋友分手以后,也一直在壓制著自己的欲望,她總是在自己的手袋里裝著避孕套,雖然她從來都不用它們。當她看到她的好友時常更換這些避孕套的時候,她潛意識的嫉妒著。當她遇到了自己從大學一開始就敬仰的議員時,她幾乎是立即就決定了要和他過夜,雖然她的心理并未準備好。
女性與男性一樣有著性的欲望和沖動,像歐菲莉亞一樣,凱利·凱萊赫雖然在極力壓制著自己潛意識里的欲望,但是她卻決定釋放自己的心靈,即使自己也許還沒有做好準備。
三、“水”的意象
“溺水”這一意境總是與女性相聯系,將女性的柔弱與男性的剛毅相對。歐菲莉亞的死與水相關,在劇中,格特魯德女王在她的自白中說道:(在小溪邊有一棵歪斜的柳樹)歐菲莉亞爬上了那棵柳樹,有一個樹枝斷了,歐菲莉亞掉進了小溪,并且淹死了。當汽車沖進骯臟的泥沼似得黑水里時,凱麗的命運也走向了終結。她們都太孱弱,如果歐菲莉亞能夠更堅強一些,她或許能免于一死,而凱麗一直相信議員會挽救她的性命,也正是因為這個,她失去了自我拯救的最佳時機。水最終都溺死了兩位女主人公。但是最后溺死的歐菲莉亞并沒有言語,她只是一個失去了理智的瘋女人。而凱利·凱萊赫最終溺死在水里時,作者用大量篇幅來展現她的內心世界,給予了女性話語權。
四、結尾
《黑水》的創作表現了喬伊斯·卡羅爾·歐茨對現代女性的精神和生存狀態的人文主義關懷。兩個文本之間的互文性不僅折射出女性在男權社會里的悲劇性命運,同時也使這部小說成為了一部經典之作。《黑水》可以說是從《哈姆雷特》中派生出來的文學作品,但在閱讀《黑水》的過程中,讀者又重新思考了《哈姆雷特》,尤其對兩部作品中不同時代女性的生存狀態有了更好地了解和把握。
參考文獻:
[1] Joyce Carol Oates. Black Water, New York: Dutton Adult, 1992.
[2] William Shakespeare. Hamlet, New York: Wordsworth Editions Ltd, 1992.
[3] Elaine Showalter, ed. New feminist criticism: essays on women, literature, and theory.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