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一大貢獻就是在批判舊唯物主義實踐管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實踐觀的科學理論。實踐是人能動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感性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人能動的改變環境,與此同時,環境也在通過實踐這個中介來改變人。馬克思的科學實踐論突破了舊唯物主義的局限性,將科學的實踐觀與社會發展結合在一起,在實踐的基礎上,環境的改變與自我的改變是統一的。
關鍵詞:實踐;環境改變;自我改變
作者簡介:黃發友(1988-),男,山東聊城人,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佛教與道家、道教思想。
[中圖分類號]: A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0--01
馬克思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其最重大的理論貢獻便是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馬克思第一次科學的解決了社會的本質與科學實踐觀的完美結合,突破了原有的舊的實踐觀的局限性,確立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科學實踐觀的確立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以及科學的世界觀的基石與立足點。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是其唯物史觀的最基本的也是首要的觀點。“環境是客體,人是主體,實踐是連接主客體的中介。”[1](p53)這一同一過程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不可偏廢。
(一)客觀物質環境的改變與自我改變的一致
馬克思指出,舊的唯物主義在理解世界的過程中,具有機械性,沒有將人的實踐考慮進去,僅僅是從主體出發單方面的研究客體或者客體所表現的形式,這樣的結果是缺少了人的實踐環節的。因為對世界的研究也是一種人類的實踐活動,忽略了這一點,所得出的結論是不可靠的不全面的。唯心主義的發展是抽象的發展而不是具體的實踐的發展,是脫離了社會實踐的發展,因而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無論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都僅僅是將觀察世界的過程武斷的看做是單方向的一方主導的,而沒有看到人的實踐在其中所起的重要地位。馬克思的科學實踐觀認為實踐是客觀的,而不是費爾巴哈所謂的抽象的實踐觀。“費爾巴哈不滿意抽象的思維而訴諸感性的直觀;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實踐的,人類感性的活動。”[2](p139)費爾巴哈對于思維的態度是謹慎保守的,他認為思維的抽象性是存疑的,他寧愿用感性的直觀來說明世界來解釋世界。與此同時,他并沒有將感性看做是人類在實踐的過程中伴隨發生的,是人類的感性活動這一個事實。恰恰如馬克思的科學實踐理論所言,實踐是人的感性活動作用于客觀物質世界以及人類社會的過程。
(二)社會環境的改變與自我改變的一致
馬克思則通過將實踐引入社會生活領域,在實踐基礎上實現了社會改變與自我改變的統一。社會起源于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生活的基本內容是實踐。人類最基本的活動室生產物質生活資料的活動,它是社會發展和存在的基礎性因素,同時也對于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與制約作用。無論是自然界的自然規律還是人類社會的社會規律,在其本質上都是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的,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有其各自本身的特點。人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認識規律,而這些社會規律發生作用也離不開人類社會實踐的參與。“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2](p134)費爾巴哈為代表的舊唯物主義,由于沒有看到社會實踐與人類社會的歷史性關系,從而割裂了實踐活動、環境的改變以及社會歷史之間的密切聯系。機械地將三者分開,而不是看作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有機的整體,因而是不能說明社會歷史的本質。馬克思的科學實踐觀,是將環境的改變與人類社會的改變統一在了人類的社會實踐過程中,通過社會實踐來說明歷史。馬克思在這里跳出了舊唯物主義抽象主義的窠臼,以歷史的實踐來打通環境、實踐、社會之間的關系,來說明環境與人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實現的辯證統一。
(三)環境的改變與自我的改變在實踐的基礎上的統一
環境能夠影響改變人,人也在創造改變環境,而環境與人的相互影響改變的基礎正是實踐。在人類的社會實踐中,人能動地認識與改變社會,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改變和調整社會關系,創造出新的社會環境,促進了社會的前幾與發展。人類實踐所創造的新的社會環境也影響和改變人的新的本質和特征,把人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人雖然說無法選擇自己生下來就面臨的既定的社會歷史前提,但是人可以通過自己實踐性的活動來不斷地將環境對象化,形成“人化環境”,從而自己創造自身生存與發展的社會環境。人既是為自身而存在著的能動的存在物,也是社會環境的創造與改變者。“當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一致的時候, 人的實踐活動才具有革命性的意義。”[3](p11)環境改變和自我改變是統一在人的實踐的基礎上的,人類的實踐活動是在認識客觀物質世界的同時也對客觀的物質世界進行能動的改造。在改造和認識客觀物質世界的進程中,被人類改變了的社會環境反過來會通過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影響人,使得人自我的改變,二者的改變都是以實踐為中介進行,并且統一于實踐。
小結:實踐既是主體實現對環境改變的能動過程,也是主體在環境的影響和作用下改變自身的過程。實踐在社會環境、物質環境改變的過程中與自我的改變發生聯系、相互作用一并進行,二者在人類的實踐基礎上得到統一。馬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舊唯物主義的同時闡明了其科學的實踐觀,從而真正的完成了從舊唯物主義到科學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觀上的飛躍,而科學的實踐觀是這場飛躍的基石與關鍵性理論。
參考文獻:
[1] 黃明娣. “ 環境的改變” 和人的“ 自我改造” 的一致——論《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關于人與環境的關系[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6,2:53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上冊[M].中央編譯局編譯.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李維意,杜萍.論馬克思實踐的革命性[J],求實,200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