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芹

傳播環境和形態的改變,直接引發了廣告公司操作流程和服務模式的改變,傳統的廣告公司雖然勝在良好的傳統和豐厚的家底,但在流程上有僵化的一面,整個產出過程中受到各種制約。
不少在國際4A奮戰過多年的“老一輩”廣告人跳出了這個圈子,更有人宣稱:“當冰山來臨,船應該調整方向才能遠離危險,船上的人卻以為重新調整座位就能逃出生天,所以我只好跳船了。”
傳統專業廣告人能否轉角遇到愛?在被“互聯網思維”刷屏刷到爆的今天,嶄新的思維模式,變革中的市場環境會將廣告人帶往何處?又能為廣告人帶來什么?
《互聯網周刊》特別邀請到華揚聯眾北京公司ECD 李文君,從切身的體驗和感受說一說這個話題。
分久必合之大珠小珠
華揚聯眾北京公司ECD 李文君
九十年代中期,當我進入4A廣告公司時,部門是一應俱全的,調研部、策略部、客戶部、創意部、媒介部,公關雖是獨立公司,也近在咫尺,大家圍繞品牌協同作戰,在同一個概念和IDEA下進行整合傳播營銷。后來,媒介分離出去,此處不表。再后來,互聯網時代開始,有了digital部門,再分離出去成了兄弟公司,當時的感受是他們似乎只是利用一些簡單的新技術做一些官網和banner,于品牌傳播捉襟見肘。
此處要致敬互聯網之父Tim Berners-lee爵士和后來的創造者們,他們奠基了互聯網的開放、平等、可延展,開始只是讓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革命,至今是讓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巨變,幾乎所有人每天都離不開互聯網。
在這種巨變之下,互聯網廣告相應也悄然改變著,尤其近四、五年,互聯網廣告越來越不是從傳統廣告獲得一個概念,延展到互聯網,而是從傳播的一開始就要考慮。互聯網廣告公司,以及某些傳統廣告公司開始意識到,大家不是做傳統的廣告,或者互聯網上的廣告,而是在互聯網時代如何做廣告,大家需要兩者都清晰,或者根本不是兩者,是應該放在一起考慮,雖然目前這一點還未在客戶的組織結構上顯現,但實際工作已經開始在“亂戰”中發生,即互聯網廣告公司開始做了leading agency,從策略、核心概念主導了核心IDEA,“傳統廣告公司”也會提出很多“互聯網廣告”,是分久必合,也是合理,然后存在。
大家每天生活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不再有過去的某些令人陌生乃至畏懼的壁壘,因此它越來越回歸到廣告的本來面目,就是對人的生活、人的欲望、人的娛樂等等的深刻洞察,并且通過富有創意的溝通不同程度地觸動人們。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我覺得傳統廣告人和互聯網廣告人的壁壘也會迅速地打破,只有優秀的、平庸的、混事的廣告人。
十一年的傳統廣告生涯,七、八年的互聯網廣告經驗,當我到華揚聯眾創意部的時候,已經深切地不得不意識到這個問題,三年來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不拘傳統和互聯網,對我來講,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豐富的知識背景、對廣告的熱情、對時代的敏感、文字和美術,甚至技術、用戶體驗的專業能力是我考量的,而不是簡單的傳統或者互聯網的經驗。創意也不應再被割裂為傳統和互聯網,而是應該綜合的去看,才能為品牌創造真正的價值,以適應和帶動“分久必合”的大勢。
在我們團隊壯大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各種背景的人成為伙伴:4A的、創意熱店的、傳統廣告公司的、互聯網廣告公司的、技術公司的、鮮活的本地公司的、網站的……這些人已經在我們身邊。背景變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全新的態度,旺盛的求知,和對消費者真正的洞察。
當然也有一些遺憾,當下的機會越來越多,電影行業、制作公司、泛網絡公司、技術公司、新創業公司、獨立創意人等等都在分流過去廣告公司的人才。在此也為公司做個招聘廣告吧,如果你具有我前面提到的某些素質,歡迎來華揚聯眾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