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說到尼泊爾人們不由會想到珠峰,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正位于此;然而尼泊爾還有一“鋒”,那便是是集勇猛、堅韌,忠誠等優秀品質為一身的聞名世界的尼泊爾“雇傭兵” ——廓爾喀士兵。他們就像自己佩戴的廓爾喀軍刀一樣鋒利,馳騁沙場,承載著使命的榮耀與生活的心酸。
關鍵詞:尼泊爾;廓爾卡;雇傭兵
作者簡介:王子豪,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尼泊爾語專業,曾受國家留學基金委委派前往尼泊爾特里普文大學一年,現任西藏民族學院尼泊爾語教師。
[中圖分類號]: G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7--01
一、廓爾喀雇傭兵的由來
廓爾喀(Gurkha)位于今尼泊爾中西部甘達基專區的山區,是廓爾喀王朝的發祥地。1769年統一尼泊爾建立沙阿王朝的布里特維·納拉揚·沙阿國王就是當時廓爾喀地區的君主。可以說廓爾喀士兵這個具有勇猛、堅韌、忠誠等象征性含義的名詞就是從布里特維統一尼泊爾時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的。
沙阿王朝從其創建者布里特維國王起,便對在印度進行殖民統治的英國人保持著極高的警惕和戒心,尤其是在邊境地區。1814年,英印總督以邊界問題為借口向尼泊爾宣戰,第一次尼英戰爭爆發。戰爭期間,尼泊爾王國以少勝多大敗英軍,但廓爾喀士兵的機智勇敢卻給英軍指揮官留下了深刻印象。1815年,英軍再戰卻仍未有結果。1816年,尼泊爾終因人數和武器上的劣勢而敗,被迫與英國簽訂了《薩高利條約》,將南亞和西部大片土地割讓給英屬印度。該條約雖然沒有任何一條規定允許英國在尼泊爾招募廓爾喀士兵,但由于當時英國是戰勝者,可以將很多苛刻條件強加給失敗的一方,而在這些“隱形的條件”中,招募廓爾喀士兵作為雇傭兵就是其中之一。
1846年拉納家族發動政變,奪取了沙阿王朝的軍政大權并開始實施親英政策。1885年比爾·蘇姆謝爾出任首相時,尼泊爾當局開始正式同意與英方合作,自此英國從尼泊爾招募廓爾喀士兵的數量明顯增長。
二、戰場上的廓爾喀士兵
近代廓爾喀人英勇善戰的形象,主要來自英軍的廓爾喀部隊。這支部隊在十九世紀初被英國征召加入駐印度英軍,之后逐漸演化為英軍的一支常備部隊。他們在兩次世界大戰、??颂m群島戰爭、阿富汗戰爭及伊拉克戰爭等二十世紀的戰役中都有表現。尤其在二戰的緬甸戰場上戰敗日本侵略者,收復仰光的戰役中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另外,他們還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曾在科索沃和東帝汶等地服役。
戰場上的廓爾喀兵身上最顯眼的“裝備”,要屬聞名于世的廓爾喀彎刀了。此種號稱世界十大名刀之一的彎刀鋒利異常,彎刀像狗的后腿形狀,刀背既厚且鈍。這種充滿神奇色彩的軍刀,在肉搏戰中卻非常有用,是廓爾喀人最喜歡的近距離作戰武器。
三、廓爾喀士兵的特征
廓爾喀士兵大多來自于尼泊爾山區淳樸、善良和憨厚的青年,他們誠實守信并絕對服從命令。據說,如果沒有命令,即使一天不吃飯,命令他坐著,他也不會離開。在戰場上,無論負多嚴重的傷,他們總能忍住痛苦,有時甚至疼痛得直掉眼淚,嘴里還在念叨“不能喊,不能叫苦,我是廓爾喀人?!?“與其懦弱地活著,不如就此死去?!边@是廓爾喀人的生存信條。也正是由于他們的英勇善戰、不畏犧牲,常常使得敵人膽戰心驚,甚至聞風喪膽、落荒而逃。
參加過英尼戰爭的一個英國軍國也曾在回憶錄中寫道“我一生從未見過如此的剛毅和勇敢。他們不會逃跑。他們似乎對死亡根本不知道畏懼,盡管他們受傷的同伴陸續在他們的周圍倒下……”。
四、廓爾喀士兵自我認識
充滿神秘色彩的廓爾喀兵,向來以紀律嚴明和英勇善戰聞名于世,而且對雇主非常忠誠。由于廓爾喀兵大多為生活所迫,世代以當兵為業,他們毫不掩飾地說:“當兵就是為了錢,沒有其他目的。”
尼泊爾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尼泊爾人均年收入僅為300美元左右,而廓爾喀兵的年薪卻有8500美元。除了豐厚的薪水外,廊爾喀兵每兩年有一次探親機會。每次回去,他們都是備受歡迎的求親對象。據了解,廊爾喀兵每年都將軍餉的大部分匯回家鄉,這也是尼泊爾國家的一項重要外匯收入。
然而對于大多數山區青年來說,這不是唯一的理由,他們認為當兵是向世人證明自己是勇敢者的方式,也有人認為農村生活閉塞單調,想去看看山外的世界。
總之廓爾喀人并不把當兵看做是一項苦差事,他們喜歡這種莊嚴肅穆的感覺,同時國家、親人也對此給予的極大支持和鼓勵也使得他們對于傭兵表現出了較高的熱情。
五、廓爾喀士兵現狀
進入90年代英國在裁軍的同時也極大減少了對廓爾喀軍隊的招募。大批的山區廓爾喀人賴以生存的職業逐漸消失,于是他們也嘗試著走出山區開始從事除戰事以外的各行各業的工作。其中尤以警察、保安等職業為主,他們靠著過硬的作風和突出的表現,逐漸形成了一種“品牌”。目前在新加坡、中國香港和澳門,均有一定數量的廓爾卡士兵服務于當地公共安全。
2011年12月26日,尼泊爾制憲會議一致同意中止外國從尼泊爾招募廓爾喀士兵,因為這項傳統有損新生共和國的主權與獨立。2012年3月9日,尼泊爾總理辦公室指示外交部及相關部門執行制憲會議的建議。一項延續近200年的傳統有可能就此走向終結。
尼泊爾政局自2012年5月28日制憲會議解散以來一直撲朔迷離,如何恰當有效地處理多民族多黨派融洽相處,以及如何穩定國家秩序等問題也一直尼泊爾政局頭疼的問題。廓爾喀士兵作為尼泊爾國內不可忽視的一個特殊群體,如何合理安排他們在國家的位置以及去留問題也是處理廓爾喀士兵招募問題的關鍵。倘若效力于國內,必將使得其國防能力大升,但如何保障其生活水準以及大量的軍事生活開銷也是需要慎重考慮的。
參考文獻:
[1]《尼泊爾人民與文化》—王宏緯著、《A History of Nepal》—John Whelp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