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志愿
【摘要】漢語言文學這門學科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同時,其又包含了社會科學等等領域,其覆蓋的學科面比較廣,綜合性很強。漢語言文學主要學習的是我國古代的詩詞歌賦,同時也會學習現代和當代的小說、散文、戲劇等,不僅僅要學習我國的古典文化,同時也要研究西方的文學和文藝思潮。我國的社會經濟在不斷發展的今天,漢語言文學的知識領域越來越寬泛,如果還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則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漢語言文學的教學要跟上時代的步伐,進行革新。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新的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
【關鍵詞】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的內容非常地廣泛,漢語言文學專業所學的內容涉及到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專業,但是,此專業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傳統的教學方法不符合時代的發展,不能與時代的發展同步,這就要求漢語言文學專業要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繼續以新的教學理念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漢語言文學是傳統的專業,歷史悠久,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一、現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分析
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的目的在于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展現我國古典文化的精神風貌,繼續發揚我國的人文主義精神,讓學生們都能受到人文主義精神的熏陶。漢語言文學的內容比較寬泛,包括古典的詩詞歌賦,也包括現代和當代的小說,也包括戲劇和報告文學等形式,通過學習漢語言文學,學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學修養,可以不斷地感受到人文知識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同樣能夠對歷史的風貌進行鑒賞,對歷史事件進行評判,從而能夠更好地對當下的社會事件作出反應,對社會上的現象作出理智的判斷。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道理,提高對事物辨別的能力,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同樣,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的基礎,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
(一)在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沒有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
現在,人們進入了現代化的社會,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精神生活的豐富化,導致了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市場需要更加高端的人才。創新是一個民族得以進步和發展的靈魂,創新能夠促進各個領域的發展,學生只有具有創新的能力,才能在市場上受到重用,才能夠滿足市場的要求,所以,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將古典的詩詞歌賦或者現代小說讓學生鑒賞,讓學生了解文學常識,而是在教學中讓學生形成創新的能力,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中之重?,F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只是著重講解課本上的知識,將課本上的知識羅列出來,即使是已經接受了義務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大學生,也不能適應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被動,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時間對問題思考,也不能與老師產生互動,老師沒有組織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對問題進行探究,學生也沒有學會探究問題的辦法。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不能在課堂上自由地表達自身的看法,語言表達能力也有待提高,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探究潛力不能充分地挖掘出來,時間長了,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漢語言文學教學的老師也不重視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寫作時,內容大多是千篇一律的,寫作中不能挖掘出自己的東西,學生的創作能力得不到有效地開發,學生每每寫論文的時候就會比較頭疼。所以,漢語言文學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充分挖掘學生的創作潛能,離開了創新,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就失去了靈魂,文字本身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漢語言文學的老師不僅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文學常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養成創新的思維,運用創新的思維創作出佳作,在賞析小說和詩歌的時候,能夠運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想象作者寫作時的心情,分析作品的感情色彩,從而使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二)在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占據主導地位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一直都處于從屬的地位,學生的思維受到課堂的制約,學生不能發揮自身的想象力來欣賞文學作品,即使學生有想法,也是轉瞬即逝的,學生的思維受到了老師講課的干擾,學生在課堂上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問題。在漢語言文學課堂上,老師占據主導地位,這不僅僅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思維定勢,學生不能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在傳統的漢語言文學課堂上,老師在課堂上講課,不會給學生留出時間思考,將教材上的知識串聯成一個體系,并且將所有的知識點都以板書的形式呈現,學生在高度緊張的課堂氛圍中十分地疲勞,只是機械地記錄知識點,而不去思考。在下課后,學生還是會沉浸在單調而緊張的課堂分鐘鐘,不會主動地拿出記錄的筆記去思考問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老師在平時與學生的交流也不多,僅僅是局限于課堂上的交流,老師對學生的知識水平也不了解,在講課的過程中是按照自身的節奏在完成授課,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都被磨滅。
二、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的創新方法探究
(一)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進行授課
在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中,老師是課堂的主導,老師按照自己的節奏來講課,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沒有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淡漠,由于這種上下級的關系,導致學生與老師之間存在距離感,學生在課堂上不能與老師平等地對話,久而久之,學生就不愿意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習的積極性降低。老師在課堂上就是主宰,學生必須按照老師的要求,傳統的課堂上形成了一種單向傳授的模式,沒有形成雙向的互動,時間長了,學生就不能養成自主思考的習慣,在課堂上還會感覺到疲勞。因此,在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中,老師應該多與學生交流和溝通,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勤于思考,讓學生喜歡與老師溝通,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模式。
(二)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應該采取以探究和合作為主的學習模式,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在課堂上會講授很多理論,理論知識在課堂上占據了大量的時間,而且也不利于學生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教學的單一性導致學生將漢語言文學的學習當作是一種負擔。所以,在新時期,老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探究,通過學生們的合作,得出結論,然后通過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發表自身的看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在課堂探究學習中,學生可以先在課下查找各類資料,以豐富自己的論點,將課上所學的知識與課外的知識聯系在一起。老師在教學中主要起到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得出結論,老師在最后可以進行評價,分析學生的論點是否是全面的,將學生遺漏的問題進行補充。老師也可以設計一些比較新穎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得出答案,在探究合作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學會與他人合作,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同時,學生在探究問題中,也開動了大腦,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思維能力。
三、結束語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這門學科主要是傳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這門專業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使學生提高文學素養,但是,漢語言文學教學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的,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只是著重講解課本上的知識,將課本上的知識羅列出來,即使是已經接受了義務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大學生,也不能適應這種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被動,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時間對問題思考,也不能與老師產生互動。在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中,老師應該多與學生交流和溝通,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勤于思考,讓學生喜歡與老師溝通,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模式。
參考文獻:
[1]王志勇.新時期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的轉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12:122.
[2]王廣利.淺談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的轉變[J].科技與企業,2013,16:279.
[3]關會明.淺談新時期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模式的轉變[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