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松 喬博 張志杰
【摘要】士官院校要解決當前士官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必須在教育轉型上轉變士官教育觀念,加速教育理念的轉型;加強基礎環節的建設,加速教育方式的改革;轉變士官教育組訓方式,促進士官教育向多樣化方向發展;打破課程設置的傳統模式,實現知識結構的更新;加強院校環境的建設,適應院校教育轉型的需要。
【關鍵詞】士官教育;教育轉型
一、轉變士官教育觀念,加速教育理念的轉型
現代化教學工程和部隊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需要士官教育向實踐型轉型。士官院校要盡快轉變教育觀念,把目標放在培養一支具有嫻熟技能、熟悉各種武器裝備的、專業技術精湛的、高素質士官隊伍上。一是在教學理念上,實現由學歷教育向職業教育的觀念轉變。士官教育是軍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軍官教育相比較,具有更強的崗位指向性,軍事職業教育特色更為典型,可以說其本質就是任職教育。所以,我們必須從教學觀念上來一個徹底的更新,盡快實現從學歷教育向任職教育的轉變。二是在培訓目標上,實現由“通才”向“專才”的教育觀念轉變。一般來講,士官有其特定工作和特殊崗位,士官院校就是為這些工作崗位輸送人才,使培訓對象適應這一崗位要求,且在某一階段發揮作用。因此,要在培養當前專用型人才上下功夫,不必過多考慮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注重“專才”中的“全才”培養,使之在本專業內成為一個“多面手”。為此,士官教育必須有明確的辦學指向性、教學針對性和內容實用性,最大限度地貼近工作崗位、部隊實際和作戰任務,以解決士官院校培訓與實際工作崗位“兩張皮”的問題。
二、加強基礎環節建設,加速教育方式的改革
基于士官院校現狀,要加速士官院校教育的轉型,首先必須從基礎環節抓起,改進教育方法。
(一)首先要盡快完善專業培訓的配套建設。
1、調整專業劃分。本著“壓、擴、改、上”的原則,壓縮人才需求量小的專業,擴展需求量大的專業,改造一些傳統專業,新上一些急需專業,使專業劃分更加趨于合理化、科學化。
2、更新教員結構。教員隊伍建設要緊跟士官教育的特點,完成從“知識”型向“能力”型的轉變,教員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要考量其學歷文憑,應考量其動手能力。在當前情況下,可以把一些學歷較低,但在專業方面有很強動手能力的軍官或士官充實到教員隊伍中,以滿足學員實踐性教學的需要。
3、修訂培養方案。要根據貼近部隊,貼近實踐的要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突出新知識、新方法和新成果,使人才培養方案更加適應部隊的需求。
4、完善教材體系。按照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的不斷發展和教學實踐的不斷創新的要求,不斷編寫出科學實用的教材,實現教材體系建設滾動式發展。
5、改進考試方法,完善試題庫建設。改進考試方法也是適應士官人才培養需求的重要措施。考試方法靈活多樣,做到開卷與閉卷并舉,理論與操作并存,平時成績與考試成績相結合。
(二)其次要加速改革教育評價體系。
1、實現評價功能的轉化。教育評價要以激發教員、學員教與學的內在動力,以促進教學工作的開展為目的,轉化其評價功能。
2、實現評價指標的多元化。對教學水平、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專業素質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查和綜合評價,以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3、實現評價主體多維化。在評價過程中重視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互動,對被評價者的發展過程進行有效地監控和指導,建立多維一體的評價模式。
(三)最后還是要快速推進士官教學方式改革。
1、構建創新教學方式。充分體現學員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員教學中的組織、指導作用,真正樹立以學員為主體、教員為主導的現代教育思想。
2、構建內驅教學方式。從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入手,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形式和方法,發掘學員學習的內驅力,使學員學習由被動變主動。除了充分發揮學員的學習主動性外,還要教會學員如何學習,掌握學習的技術,提高學習能力,使之終身受益。
三、轉變士官教育組訓方式,促進士官教育向多樣化方向發展
武器裝備更新加快,高新技術含量越來越高,部隊情況越來越復雜,要求新時期士官培訓方式必須符合發展的要求,朝多樣化方向發展。士官教育的組訓方式,應以部隊實際情況為著眼點,以崗位需要為落腳點,針對部隊實際情況和不同崗位需要,有效地組織訓練。
(一)完善“雙元制”培訓模式
“雙元制”培訓模式就是院校和部隊共同進行教育和培養的一種方式。目前,士官院校一般采用“2+1”或“1+l”的培訓體制,即在院校學習兩年或一年,在部隊實習一年。這種培訓體制反映出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方式,是可行的。但現在在校學習重于部隊實習的情況較為普遍,依托部隊對學員進行監督和管理的力度不夠,急需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實習方案,與部隊共同管理。
(二)取得“雙證書”的培養定式
學員從院校畢業后除了取得畢業證書外,還應按要求取得合格的任職資格證書。任職資格證書的取得,可依靠院校自身力量培訓解決,也可與部隊或地方聯合培訓,取得任職資格證書。要把取得任職資格證書列入人才培養方案,作為一項重要的培訓指標來完成。
(三)培訓方式的多樣性
院校除按總部規定培訓對象、任務及學制外,還應針對部隊的實際需要,進行多方位的培訓。如根據部隊的需求,院校進行2—6個月的短期培訓;考慮專業的急需進行短期的專業培訓;士官升級培訓等。使士官培訓更加多樣化和經常化。
四、打破課程設置的傳統模式,實現知識結構的更新
在瞬息萬變的軍事戰略環境和具有多樣性選擇的教育環境下,士官院校教育應主動打破課程設置的傳統模式,從目標管理的實際出發,結合部隊崗位需求,切實做好士官教育課程設置的重組,實現知識結構的更新。
(一)調整課程結構,體現科學性
目前,士官院校新開設的課程當中,軍事共同課和政治理論課在課程設置和學時分配上總部都有明確規定,不能變更。只有在專業課上做些文章,按照“訓用一致”的原則,做到課程設置少而精,避免“華而不實”,盡量以實用為主。在開設的課程中,應加大實踐性內容的教學力度,減少理論部分的教學內容,在理論與實踐的學時比例安排上達到1:1。
(二)注重知識更新,體現動態性
要根據士官職業教育的特點,按照“突出針對性”的原則,優化知識內容。當今世界,知識更新速度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士官職業教育要適應這一特點和要求,在人才培養方案及知識內容上不斷增加新理論和新成果,始終保持動態的發展軌跡。
(三)貼近崗位需求,體現職業性
士官作為軍隊建設的重要力量,有鮮明的自身特點,其服役期長,崗位穩定,技術要求高,這都決定了士官職業教育要以崗位需求為牽引,加強任職能力培養。因此,應結合部隊實際,將部隊中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引入教學內容,科學有效地重組教學模塊,避免貪大求全,確保實用對路的人才快速生成。
綜上所述,士官培訓要適應軍隊現代化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的需要,必須緊密聯系高新技術發展實際,圍繞士官教學與高新技術結合現狀,轉變教育思想觀念,加強戰法訓法研究,優化教學內容體系,推進師資隊伍建設,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深化教學方法改革,為部隊培養適應軍隊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需要的高素質新型士官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