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城市規劃和村莊規劃的區別進行了分析,主要從目標取向和內容深度方面進行了闡述。新農村村莊規劃在具體內容和任務方面有很大不同,主要的影響因素有自然因素、經濟因素、區位因素和人口因素,這些因素對村莊的規劃設計有很大影響,因此一定要給予高度重視。
關鍵詞:村莊規劃;內容和任務;影響因素
在對村莊整治規劃的時候有一定要求,在規劃設計過程中一定對人民群眾的意見進行重視,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規劃設計在實施過程中不會受到阻礙。群眾參與規劃設計是為了更好的為村莊服務,同時也體現了以人文本的宗旨。在進行規劃設計的時候要對傳統的文化進行弘揚,對鄉土特色進行保留。對村莊進行規劃設計,要對古建筑進行保護,這樣能夠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增加農民的收入。村莊規劃設計中要對環境和建筑風格進行重視,體現地方特色和文化特點,這樣能夠更好的將田園風光和人文景觀進行融合。村莊規劃設計要利用地理優勢,在布置方面要和自然環境做到和諧共處,這樣能夠更好的突出地方特色。村莊規劃設計要做到因地制宜,采取符合實際的解決方案,這樣也能更好的促進村莊發展,合理布局,能夠對古建筑進行更好的保護。村莊規劃設計是為了更好的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在規劃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結合。
1 村莊規劃與城市規劃的區別
1.1 目標取向不同
城市規劃在功能方面是為了滿足一定時期內城市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總體部署和空間安排。村莊規劃設計更加重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在提高村莊經濟發展水平的情況下,建設各種配套設施,這樣能夠更好的改善村民的生活化解,同時也能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1.2 內容深度不同
城市規劃主要是從城市人民居住環境方面來考慮,這樣的工作對象就是城市層次問題,因此,其面對的是一個龐大的社會系統,在內容方面也是非常復雜的。村莊規劃在規模上非常小,而且成分比較簡單,這樣在規劃方面就比較方便。村莊規劃設計范圍非常小,規劃用地范圍也非常小,因此,設計的內容也是非常少,對技術因素要求非常低。
1.3 居住建筑形式不同
城市土地集約化程度非常高,這樣就導致了城市建筑形式是以高層或者是多層為主,形式比較多樣化和復雜化。農村土地集約化程度比較低,建筑密度也非常低,因此,農村的住宅在規劃的時候可以采用低層獨立建筑。農村的住宅在使用功能方面不僅僅是可以進行生活,同時也是可以進行生產的,因此,在滿足居住功能的同時,也要使其具備生產功能,在空間保留方面要進行設計。不同地區的農村度住宅建筑的功能也不同,因此,在進行村莊規劃設計的時候要根據當地農村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規劃設計。
1.4 道路系統不同
城市道路系統的結構以城市用地規劃布局作為基礎,道路系統構成通常比較復雜,而且要承擔很大的交通量。農村的道路系統主要的作用就是滿足其和外部的聯系,或者是聯系各戶和農田,因此,在農村進行道路建設的時候,通常道路的等級非常低,而且,規劃設計時以農戶和農田為主要的依據。
1.5 公共設施的不同
城市公共設施是公用設施,在使用的時候具備公共使用特征。城市公共設施分為行政辦公用地、商業金融用地、文化娛樂用地和文物古跡用地等,公共設施用地和城市規模以及城市職能有密切關系。農村經濟在增長過程中,發展程度比較低,人口也比較少,因此,用地結構方面等級比較低,用地分類方面比較簡單,這樣公共設施配置也非常低。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農村建中公共設施也將會越來越多。
2 新農村村莊規劃的內容
2.1 新農村村莊規劃的任務
新農村村莊規劃是村莊在一定時期內的發展計劃,同時也是政府為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作出的新決定,這樣能夠更好的確定村莊發展規模和方向,同時也能改善農村生活、生產以及生態條件。在村莊發展中,可以對布局和具體安排進行明確,這樣也能進行更好的管理。
2.2 新農村村莊規劃的內容
對村莊進行規劃按照空間進行規劃,可以分為村域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村域規劃是指宏觀層面的規劃,這樣在建設過程中能夠結合村莊實際情況,在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布局以及耕地方面做到更加合理。主要包括評價村莊的發展條件,確定村莊的類型、規模和發展方向,提出村莊經濟組織合作方式建議、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農民增收的措施以及農民社會生活的建設目標和措施,對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評價和預測。村莊建設規劃的主要內容有確定村莊內部村民住宅建筑用地、生產建筑用地、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基礎設施用地和綠化用地等的空間布局,具體安排村莊內道路、給水、排水、電力、電信、供熱、燃氣、垃圾點、公廁等基礎設施的規模、位置和走向,提出生態環境、歷史文化遺存保護措施和景觀控制要求等。
3 新農村村莊規劃設計的影響因素
3.1 自然因素
影響新農村村莊規劃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資源狀況和環境狀況兩大類。資源狀況主要指土地、水、礦產、森林、風景資源條件及其分布特點;環境狀況主要指地形地貌、地質、氣候、水文、日照以及自然災害等條件。這些自然因素不僅影響村莊位置、規模、形態、職能和分布,對住宅形式、建筑風格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如肥沃的土地一般會吸引較多人擇地而居,從而可能使耕地資源相對稀缺,這些地方的村莊密度往往較大,耕作半徑相對較小。
3.2 經濟因素
新農村村莊規劃建設在一定層面上受到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類型的制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的村莊,可以在道路交通、給排水管網、電力電信網線布置,公共服務設施等基礎建設方面有更多的投入,來改善村莊的生產生活環境。
3.3 區位條件
村莊的區位條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村莊的規劃設計。如靠近城鎮的村莊, 可以享有城鎮基礎設施的延伸利益,這樣在對村莊的規劃設計時,可以適當減少單獨的配套設施;而距離城市較遠的村莊,村民只能依靠村莊自身配套設施來滿足日常生產、生活的需要,這樣就需要加大村莊基礎設施的規劃項目和內容。
3.4 人口數量
村莊是農民和生活的主要場所,其規模大小受到人口數量多少決定,因此,在很多的大村莊中,人口數量相對比較多。人口數量對存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規模和投資都有很大影響。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自來水供水量、用電量以及公共設施配套水平都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因此,村莊的建設規模受到人口數量影響,在進行規劃的時候要按照人口來進行基礎設施規模和標準。
4 結束語
對農村規劃和城市規劃的目標取向、內容深度、建筑形式、交通系統和公共設施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能夠更好的總結新農村規劃設計中可能出現的影響因素,同時,對相關的事項也能進行重視。新農村村莊規劃在規劃設計中要對不同的影響因素進行控制,然后在平面布局、住宅設計、公共設施和村莊道路方面都要進行很好的分析,這樣能夠為以后的新農村村莊規劃設計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梅耀林.村莊鄉土特色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09.
[2]張泉,梅耀林,趙慶紅.村莊規劃[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11.
[3]葉齊茂.用村莊規劃正確引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小城鎮建設,2005,(8):7-12.
[4]王慧麗.河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07.
作者簡介:楊思思(1985-),女,寧夏銀川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城鄉規劃編制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