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
【摘要】太極拳教學已經納入高校的教學內容之中,它作為一項修身養性的傳統項目,引入到體育課程的教學當中,但是在許多高校的非體育專業學生中卻將其作為一門普修課來對待,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本文就太極拳特點、學生身心特點等提出相關見解,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太極拳;普修課;商榷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武術的瑰寶,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內涵,而且太極拳在習練上具有一定的健身效果,是一項很好的修身養性、鍛煉身體的運動項目,因此,當今的許多高校都將太極拳引入學校作為一門普修課程傳授給學生,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我們針對高校非體育專業學生身心特點、拳術特點以及開設太極拳課程的實際教學情況進行探討,提出相應的見解,以助于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1 太極拳的拳術特點
太極拳動作講究中正安舒、無過無不及,它既不可以追求,也不過于表現,具有自然和諧的運動特征。太極拳動作上表現為每個拳式都具有開與合、圓與方、卷與放、虛與實、輕與沉、柔與剛、慢與快,并在動作中有左右、上下、里外、大小和進退等對立統一的獨特形式,而在這個運動過程中始終貫穿著陰陽和虛實之感。
2 高校非體育專業學生開設太極拳普修課的商榷大量的數據與實驗證明,習練太極拳對于提高人體健康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大體表現在對神經系統、心血管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及骨骼、肌肉和關節的影響,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太極拳的這些鍛煉效果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其中表現的原因有很多。
2.1 太極拳教學中欠缺攻防技擊技術的灌輸太極拳套路是以技擊動作為基本內容的運動形式,攻防技擊性是其基本屬性,有著極其豐富的技法。二十四式太極拳雖為簡化太極拳,習練時,仍應表現出中國武術的技擊技法和招術。太極拳的修煉一般要經過基本功、套路、拆拳、單操、推手、散手等若干階段。二十四式太極拳在學會套路后應當進入拆解階段的學習,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然而在對太極拳普修課程調查的階段中我們發現,在教學過程中講授太極攻防技術的很少,其原因有多個方面,一方面是太極拳課程的設置上,設置的教學時段較短,學習完基本的動作之后,沒有多余的時間講授。另一方面由于是普修課程,對于體育教師的需求人數增加,導致需求很多的非武術專業的體育教師也要從事太極教學工作,這樣就影響了太極拳的攻防技擊技術的講解。其原因有:一是由于技術動作的非專業練習使得教師在講解過程中產生畏懼感,不太敢于傳授。二是可能接觸較少不了解,所以導致在太極拳教學中攻防技擊技術的特點體現不明顯。而在對學生的調查中有八成左右的學生對于太極拳攻防技擊技術持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把這一點拿到教學當中,一是可以提高太極拳的實際應用性,二是可以提高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熱情與愛好。
2.2 青少年年齡特點與拳術本身特點的異同教學過程中我們面對的都是處在青年時期的大學生,身心發展趨于成熟,基本接近成人水平,這一階段的學生大多數性情張揚,好動不好靜,性格特點明顯,個人的自制能力沒有達到成人水平,對于體育項目的專注力往往與項目本身的特點和教師的引導有關,對于感興趣的項目體現出較好的專注與熱情,而對于不感興趣的項目,則表示出淡漠的行為,心不在焉,但又迫于考試與教師的要求而勉強的學習,學習效果不佳。
太極拳的特點柔慢無對抗性,重視對于意境的體會,因此對于青年時期的大學生習練太極拳,在初始階段會表現出很高的熱情,而多數的熱情是出于對太極拳的好奇,能夠完全體會太極意境的人數尚少,尤其是在習練過程中,太極拳要求個人動作柔和舒緩,舒展大方,節奏相對緩慢,而且每次課都需要學生重復多次練習,課余期間也要加強復習,避免動作的遺忘,但是長時間的反復練習單一的動作容易造成神經系統疲勞,動作姿勢變形等現象,以至于興趣喪失。
2.3 鍛煉效果不佳有悖體育教育原理
體育課程的教育原理要求 健康第一,世界衛生組織(WHO)給健康所下的正式定義是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而不僅僅是指沒有生病或者體質健壯。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在選擇教學內容上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趣味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既發揮了主動的積極性,又從側面得到身體的鍛煉,體現體育課程的教育宗旨。例如:羽毛球專項課,單雙打配合,技戰術配合以及個人風采的展示,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學生都體現出濃厚的興趣,主動投入練習鍛煉中,從中既得到身體的鍛煉,心理上也得到相應的舒展,可以從緊張的學習壓力中得到解脫,而且在彼此的練習鍛煉中,學生互相之間了解加深,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升,社會適應能力得到提高。相對比太極拳的教學,單一的技術動作,長期的練習,必將導致學生心理產生厭煩的感覺,反感現象的出現,使得學生的練習完全是迫于考試的要求,而在心理上則會產生對體育課的厭惡,從而在習練上所投入的關注力不夠,動作質量受到影響。因此,在體育課堂上學生即在心理上沒有得到充分的能量釋放,在生理上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從而違背了體育教育原理。
太極拳教學在我國開展的十分普遍,但是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們也發現了許多問題,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身體健康、樹立學生終身體育觀念,我們應該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紀小紅,楊 麗.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教學初探[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6,19(3):23~ 25.
[2]孫俊生,蘇興田.淺析太極拳大學生心里健康的積極效應[J].搏擊 武術科學,2009,19(2):38~ 39.
[3]王賀文.對太極拳選項課教學效果的診斷與研究[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6,6(1):129~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