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芳
俄國烏申斯基說:“缺乏興趣的學習是痛苦的,他會扼殺學生探索真理的求知欲。”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歷來被認為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數學教學同樣要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只有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變苦學為樂學,變難學為易學,變死學為活,提高數學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活潑、主動地發展呢?下面將我自身的教學總結,淺談如下:
一、培養融洽、和諧的師生感情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很容易在學生中形成古板、嚴厲的印象,如果學生感覺老師很可怕,就很難喜歡他上的課,因此,數學教師在平時要多找學生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可能的話,經常與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活動,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親和力,這樣學生才能喜歡這位教師,近而喜歡數學這門課程。特別是在小學高年級,常常會產生一些后進生,對他們的態度,教師尤其不能動輒訓斥,應該循循善誘,特別注意愛護他們的自尊心,要經常運用表揚、獎勵的手段鼓勵學生,特別是那些基礎較差成績落后的學生,只要有進步,那怕是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及時表揚,這樣才能使他們從怕上數學課直至愛上數學課,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精心設計問題情景,培養學生參與的興趣
好奇是兒童的天性,問題是教學的靈魂。有趣的、巧妙的設計問題,能引起學生的好奇,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的、巧妙地創設恰當的問題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喚起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例如:一位教師在教《長方體的表面積》一節時,為了使學生認識到實際生活中,物體的表面積并不都是要求6個面的面積,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學校要對我們教室重新進行粉刷,為了不浪費涂料,請同學們觀察要粉刷教室需要粉刷幾個面,需要求哪幾個面的面積?還要減去那些物體的面積?”問題一出,同學們立即活躍起來,有的抬頭觀察、有的互相討論、有的比比畫畫,最后得出粉刷教室只需要刷左右前后上5個面,還要減去黑板和窗戶的面積。
三、在活動讓學生中經歷學習數學的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
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具體形象思維占優勢,對新穎事物特別感興趣。因此,活動是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心理需求,為他們創設充分的活動空間,讓他們在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學習數學、體驗數學,將數學課堂由單純傳授知識的殿堂轉變為學生主動地從事數學活動,可以使他們在自由、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數學知識。如在學習《分桃子》一課時,為學生創設“把8個桃子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可能吃幾個?”這樣一個情境,先讓學生猜測,然后讓學生借助學具動手分,由于學生有一定的分東西的生活經驗,所以學生很快幫助小猴解決了分桃的問題。
四、多給表揚鼓勵,保護學生學習興趣
低年級小學生容易產生激情,感情易外露,易受到具體事物的支配,并易發生變化,教師應多采取表揚、獎勵的激勵手段,利用獎勵小紅花、小紅旗的方式,對其所取得的成績進行獎勵,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對那些沒取得成績的多用鼓勵的語言:“你很聰明,再動動腦筋,老師相信你能行!”等增強其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的信心。別小瞧了這一句:“你講得真好!”、“你真棒!”、“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你真聰明!”它們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年級開始小學生行為的目的性顯著增強,自覺性明顯發展,這時,教師就應用理想教育,集體榮譽感,成就感來要求學生,借助競賽等激勵手段,依學生能力的不同,對學生進行分段訓練,從而使學生已產生的興趣得到鞏固。因此,多給予表揚和鼓勵價對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大有益處的。
五、練習多樣,重視實踐活動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通過多樣化的練習,是幫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學習興趣、發展邏輯思維的有效途徑。在數學練習中要采用多樣的題型,使練習內容靈活多樣,富有趣味性,另外,在課外實踐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樣能培養學生的濃厚學習興趣。例如:學了平均數問題后,可以解決歌唱比賽的評分問題,學了體積知識后,可以引導學生探究不規則固體的體積(如石塊、鐵釘等),學了比例尺后,可利用地圖算算家鄉到旅游勝地的實際距離,學了比例應用題,可利用標桿、陽光影子求旗桿、樓房的高度等等,通過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不但能鞏固書本知識,而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啟發誘導,及時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步步著眼于學生興趣的培養,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改變傳統的“灌輸知識”,讓學生想學、樂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