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磊
摘要: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配合來探索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通過對山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實施“和諧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實踐經驗的分析,對新時期如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教育培養工作、促進學生成長成才進行了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 教育培養 新體系 和諧共建 手拉手
當代大學生是青年中知識層次較高、最有潛力、最具創造力的群體,為把他們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充分認識到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配合,不斷探索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自2008年以來,山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以教育思想的轉變為先導,以在工作中切實加強與學生、教師、家長、社會之間的溝通與聯系為重點,逐步探索實施了“和諧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形成目標共同、方向一致、步驟協調的工作合力和聯動機制,三位一體,互相配合,更好地實現了為學生負責、為家長負責、為社會負責的教育管理和服務目標。
一、“和諧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的產生背景
計算機技術不斷升級,網絡共享不斷發展,導致大學生的知識攝入量空前加大;獨生子女不斷增多以及“鯉魚跳龍門”后的放松,導致大學生的自我要求不斷降低。當應試教育邂逅素質教育,當一切包辦的成長過程遭遇自由、自主、自覺的大學生活,當代大學生暴露出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與家長聯系不密切,方式單一,漠視親情,感恩意識缺失
通過調查,當代大學生與父母基本采用的是電話聯系,條件允許的家庭利用互聯網聊天工具或電子郵件,幾乎沒有學生保留和父母通信的習慣,僅有低年級的少數同學表示曾經給父母寄過明信片;與父母聯系的頻率,從一年級的兩三天一次,一至衰減到畢業班時的一學期兩三次,很多時候都是父母主動打電話;在談論話題上,絕大多數學生不會主動匯報在校實際情況,大多數學生從未如實匯報過自己的學習情況,甚至存在不少學生瞞報、撒謊。
家庭教育對人格的塑造起著潛移默化和永久性的作用,是學校與社會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引入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對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變得至關重要。
(二)與教師聯系呈現被動狀態,溝通交流過少
目前,高校授課方式大多采用課堂教師授課、課下學生自主的方式,師生之間的交流依賴老師的主動關心和學生的主動問詢,如果缺少任何一方面的主動,師生之間就成為完全孤立的兩方。加之師生之間的年齡差距越來越大,當代大學生又沒有從高中階段師生關系的被動狀態轉為主動狀態,師生之間雖然有交流的強烈愿望,有和睦密切、相互理解的渴望,但師生雙方均缺乏主動性,也缺少一個相應的平臺來開啟共同的師生交流互動鏈。
(三)與社會缺少“親密接觸”,社會融合度不夠
進入大學,除了必要的社會實踐調查和專業實習之外,大多數學生選擇了“閉門造車”,割裂了業務學習與實際鍛煉的聯系,缺少對社會實際、專業前景、行業動態的了解,陷入了專業學習的迷茫、專業前景的迷惑、學生積極性的缺失的循環怪圈,導致了多數畢業生走出校門之后,呈現出社會適應能力低下,對社會的理解力、融合度嚴重不足。
高校應該創造條件讓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將所學的專業知識用于社會的實際生活,用專業的視角看待、分析各種社會現象、社會問題,從而對所學專業知識有一個感性的、深層次的理解。
造成的以上問題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存在的片面與不協調具有直接關系,學生的教育培養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的共同努力,合理,有效的解決好學生的教育培養問題,創新教育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各方資源,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就成為當務之急。
二、“和諧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的創建內容
“和諧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堅持“一切為了學生成長成才”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抓住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條主線,通過多樣化的方式和載體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一)充分利用學院資源,與優秀學生“手拉手”
1.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同年級各班橫向“手拉手”
建立學生工作群,開展班級工作論壇,舉行評優評先答辯會,促進同年級的各班級之間互相交流、學習,實現資源共享,共同進步。
2.利用榜樣的力量,高低年級縱向“手拉手”
在碩士研究生及高年級中選拔一批學習、工作、生活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與低年級班級結成對子,以兼職輔導員、聯系班級黨員等形式,實現對低年級班級各項工作的指導,同時也促進了高年級與低年級班級之級的交流與傳承。
(二)密切家校聯系,與家長“手拉手”
1.加強輔導員與家長的聯系
通過寄發師生聯系卡、“給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學生風采簡報”和諧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匯報表、家庭問卷調查表、和諧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意見反饋單以及學期初、學期末電話聯系等方式,定期向學生家長匯報學生的綜合表現和在校成長情況,實現學生在校信息與家長的互通。
2.堅持做好學生家訪工作
建立輔導員家訪制度,將其納入到輔導員日常工作考核中,每年寒暑假組織輔導員、學生黨員、主要學生干部對學生進行家訪。通過家訪活動的開展,增進家長對學校以及學院各方面的政策以及發展動態的了解,增加家長對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和成長動態的了解,拉近學生家長與老師之間、家庭與學校之間的距離,形成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合力,營造了良好的教育氛圍。
3.定期邀請或接待家長來訪
每個學期,根據輔導員掌握的基本情況,邀請部分家長來校,利用講座、報告、談心、交流會等形式,與家長建立長期聯系,定期交流,不僅促進了學生在校學習、工作的積極性,也促進了家長對學校深入了解的愿望,更加深了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密切聯系。
(三)實施導師制,與老師“手拉手”
1.人生導師,大學生活的開路人
聘請長期從事管理工作,有著豐富人生閱歷、德高望重
的老教師、老領導從一年級開始擔任班級人生導師,任期兩年,邀請他們參與學生工作,用豐富的人生經驗,發揮在學習、生活中教育和指導學生的作用,與輔導員形成優勢互補,促進整個學生教育工作的開展,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學生管理工作水平。
2.專業導師,專業學習的領路人
三年級聘請專業教師擔任專業導師,通過參與學生集體活動、舉辦座談會、個別談話交流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引導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課題研究和論文撰寫。通過專業導師和輔導員的配合努力,促進學生的專業培養和思想教育相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優化學院整體學風。
3.畢業導師,走進社會的引路人
聘請與用人單位聯系密切,人力資源知識豐富的校內老師以及校外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員擔任畢業班的畢業導師,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就業信息和必要的就業指導,為學生創新一個與社會交流的良好平臺,幫助畢業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人生觀,促進大學生就業。
(四)積極創造有利條件,與社會“手拉手”
1.積極設立企業獎學金
為表彰獎勵優秀學生,營造優良學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貧困學生的經濟壓力,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學院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邀請與學院合作良好的企業設立企業獎學金。企業獎學金的設立,不僅僅是一種榮譽、一種肯定,更是一種巨大的無形的精神力量,可以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引導學生向更高的目標不懈努力。
2.加強與企業聯系,廣泛設立學生創新、實踐、就業基地
走出校門,積極與相關企業聯系,為學生建立大量校外實踐基地,利用實踐基地串起了學生實習、培訓和就業的鏈條。學生們通過深入企業參觀學習交流實踐,了解前端需求,參與生產實踐,理論聯系實際,增強動手能力。目前,學院“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科學研究——畢業就業”基地初顯規模,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得到不斷拓展和豐富。
3.重視校友資源,加強與校友聯系
校友對在校學生而言,是學長,是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最好的教材,校友們講述的個人經歷是立體的,生動的和豐滿的,定期邀請校友返校,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成長教育。
把學生培養成身心健康、德才兼備、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不僅是學校的事,同時也是家庭的事,社會的事。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繼續和延伸,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進學校教育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學校教育最終要面向社會,必然受到社會的影響,學校培養出來的人才只有經過社會全方位的印證才能體現其應有的價值?!昂椭C共建手拉手成才工程”的實施,正是充分認識到這三者間的重要聯系,遵循了教育的規律,增強了對學生教育的針對性,為學生創造和諧寬松的成長環境,共同促進了學生的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