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市場的瓶裝飲用水名目繁多,純凈水、礦物質水、蒸餾水、礦泉水、堿性水……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如今,您得注意了,礦物質水可不姓“礦”。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近日公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包裝飲用水》征求意見稿中指出,考慮到“礦物質水”名稱容易使消費者誤認為該產品具有補充礦物質的營養功能,會引起消費者的誤解,因此企業將不得再使用“飲用礦物質水”的名稱。
據介紹,礦泉水如今的市場占有率可能10%都不到。隨著新標準的出臺,消費者會逐漸意識到不是所有的瓶裝水都是礦泉水。那么,礦泉水和礦物質水,又有什么區別呢?
礦泉水是本身就含有礦物質元素的飲用水,而礦物質水的主要成分是純凈水和食品添加劑(硫酸鎂、氯化鉀)。其所含的礦物質是后天制造的,由食品添加劑而來,一般以城市自來水為原水,經過純凈化加工,添加礦物質,經殺菌處理后灌裝而成的瓶裝飲用水。由于礦物質水在加工過程中沒有具體的國家標準作為依據,因此,對于礦物質水是否安全一直存在爭議,礦物質水也常常被消費者誤當做礦泉水飲用。也正因為含有食品添加劑,在進入國內市場以后,礦物質水的存在就一直備受爭議。
在此次的行業標準發布實施后,企業不得再使用 “飲用礦物質水”這一名稱。不僅如此,當飲用純凈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劑時,應在產品名稱鄰近位置標注如“添加食品添加劑用于調節口味”等類似字樣,字體高度不得小于產品名稱字體的一半。
礦物質水,單聽名字,很多人會認為它能補充礦物質。但據研究人員介紹,礦物質水添加礦物質更多是為了改善口感,并不是為了補充礦物質。
綜合摘自《每日經濟新聞》、《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