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峰 孔艷梅
【摘要】本文以我院“瑞安機電”校內產學研基地為例,介紹通過“培訓車間”、自動化研究所、自動化愛好者協會的建設以及“瑞安機電”技能獎學金等配套措施的實施,給校內“產學研”基地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平臺基礎,文中還介紹了基地建設的初步成效以及將來的發展愿景。
【關鍵詞】產學研一體;培訓車間;“瑞安機電”技能獎學金
1概述
“瑞安機電”產學研基地是我院與日照市瑞安機電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校企合作平臺,基地采取“校企合作、企業主導”的雙元制合作模式,由學校提供生產、研發場地,企業提供設備、耗材和技術,自主經營,規范管理,產學研一體。學院依托合作基地進行學生的技能訓練和“生產性實訓”,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教師參與企業生產和技術研發,提升職業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進而“反哺”教學。
2初期建設
2.1“產學”一體、“產教”一體
參考德國“雙元制”的做法,在“校中廠”中設立單獨的“培訓車間”,培訓區和生產區在空間上相對獨立、互不干涉,在功能上相輔相成。公司工程師與學校教師共同制定學期的培訓計劃,以基本技能和綜合實訓為主要培訓內容。公司工程師依照企業工藝要求、質量標準和工作過程實施培訓,在“培訓車間”完成培訓并通過最終考核的同學,才能正式進入公司的生產車間,進行“生產性實訓”。
由于“培訓車間”獨立于生產車間,可以不受實際生產的限制,制定的培訓計劃和內容可以更好的滿足教學要求。這部分培訓完成后,相當于企業也完成了新員工的崗前培訓,學生已經具備了“生產性”實訓的基本能力,進而順利“頂崗”。
制定培訓計劃和內容時,教師可以保證實訓內容與理論知識相配合,與學校的培養方案保持一致,彌補企業人員在教學方面的不足;而在培訓過程中,教師可以學習企業人員所采用的工藝方法和質量標準,在教學中加以借鑒,提高實踐教學水平。
2.2“產研”一體
借助企業在市場開拓方面的優勢,教師更容易接觸到不同的項目,與企業人員一起完成技術攻關,服務了企業,提高了教師的研發能力。
研發出來的樣機可以直接在車間生產,邊試邊調,在學校就可以完成產品的大部分研發和調試工作,縮短了時間,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產學研基地成為真正的新產品“孵化器”。
2.3 “學研”一體
為拓寬社會服務面,學院與企業合作成立了“自動化研究所”,對外承接企業委托項目,在項目技術研發和調試過程中吸收學生參與進來,從而讓學生接觸科技和生產的前沿內容,將科學的思維方法傳授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4 配套建設
成立山東水利職業學院“自動化愛好者協會”,并納入院社團聯合會和機電工程系學生會管理,健全組織建設和梯隊建設,由“自動化研究所”團隊成員負責專業指導,教師、企業人員和學生良好互動,緊密配合,保證“產學研”合作基地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設立“瑞安機電”技能獎學金,在榮譽獎勵、經濟資助等方面給學生以充分的優先權,提高學生參與“產學研”合作的積極性。
3初期效果
“瑞安機電”產學研基地成立半年來,校企緊密合作,“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初期效果已經顯現。
3.1學生培養
“自動化愛好者”協會成立以來,在學生會老師和“自動化研究所”團隊的共同指導下,通過活動引導和基礎培訓,同學們對參與實踐鍛煉表現出了極大興趣,很多同學成為了“產學研”合作的中堅力量,有的同學參加“車間培訓”和“生產性實訓”,提高了自己的動力能力,積累了實踐經驗;有的同學參與產品研發、設備調試,培養了創新意識,樹立了科技創新的信心。同時“現身說法”,將自己的成長經歷和收獲與同學們分享,在同學們當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導作用,梯隊建設已經形成規模。企業也向這些同學紛紛伸出了“橄欖枝”。
3.2 師資培養
“自動化研究所”先后承接了日照市五蓮第三污水處理廠控制系統的設計,曲阜恒威水工機械廠回轉式清污機控制系統的設計及其“南水北調”入密工程的安裝調試,并已就其抓斗式清污機控制系統的設計簽訂了合作意向書。通過這些項目的研發,教師們拓展了視野,提高了職業技能,社會服務能力不斷增強;同時將項目進行分解、重構,運用到實際教學中,豐富了教學素材。
4展望
“瑞安機電”產學研合作基地經過半年的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探索出一些經驗,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難,為了推動產學研基地的良性發展,需要不斷優化外部環境,完善制度,深化改革。
4.1制定教師參加“產學研”合作的激勵政策
目前教師參加“產學研”合作,僅僅靠個人興趣和熱情,應該建立一套壓力、激勵并存的激勵制度,引導教師積極參與“產學研”合作,促進教師的職業化和“雙師型”的轉變。
4.2完善學生日常管理制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長期以來,學生在學校相對寬松的管理氛圍下,無法體會到企業管理的嚴謹,企業競爭的殘酷,日常習慣相對松散,因此在培訓中應參考企業標準,建立科學的學生管理制度和評價標準,讓學生在培訓中接受企業管理、感受企業文化,增強自律意識。
4.3逐步將“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納入專業培養方案
“產學研”合作基地建設剛剛起步,各項工作僅在課余時間進行,應在探索中不斷優化、創新“產學研”合作模式,積累經驗,通過學分、選修等手段將“產學研”培養模式逐步納入專業培養方案中,更大范圍地發揮“產學研”合作基地的作用,讓更多的同學和教師受益。
參考文獻:
[1]張國良 “產學研用” 協同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的理論與實踐 現代企業教育 2013年18期
[2]陳劍松,邱川弘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模式的探索和實踐 實驗技術與管理 2013年1期
[3]胡宏梅 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 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 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