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奇
【摘要】為構建符合21世紀素質教育要求的方式方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模式是全面推進課程改革一個關鍵環節。本文就從學生自主學習,如何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個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課堂教學;學生;自己的問題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這說明問題是思維的起點,這也證明了問題是學習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而以問題為核心的課堂教學,一方面圍繞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成是學習的動力、起點,貫穿于學習過程的主線,把學習過程看作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另一方面,學生能在課堂上真正通過學習來生成“自己的問題”,研究“自己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自己的問題”。
1.培養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的意識
1.1 明確教學目標
目標就像陽光,帶領我們走向光明,也正因為有目標,而讓我們一生充滿希望。同樣的,教學也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才能讓學生有一個需要自己的努力去實現的動力,所以教師在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設定中要細化出具體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問題可以探究討論,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王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2 符合學生實際
一件衣服適合或者不適合自己,都要穿上它才能知道。學習也是一樣,并不是每個問題都適合每個學生、所以“自己的問題”成為學困生和學優生共同的學習動力是至關重要的。在預習過程中,讓學生發掘“自己的問題”,課上都有平等的機會提出問題,學困生有問題,優生有有問題,有時會有和自己相同的問題這樣就增加了學困生學習的信心,在心理上激勵學困生,提高了學困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漸漸的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優生也就會認識到我并不是什么都會,我也有“自己的問題”,我要力丬雖努力學習,走在其他同學的前面、這樣,使學生從內心發出我要學習的意識。在課堂上全體同學都帶著“自己的問題”學習,參力“討論、研究,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在現有的教學條件下,課堂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可根據下次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緊扣教材和學生的認識水平,要照顧到全體學生,巧妙設疑,引導學生提前預習,提出“自己的問題”。
1.3 提高自學能力
自學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學會的能力。自主學習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充分的自主性。學生在預習過程中研究“自己的問題”,找出問題進行思考,有疑難處通過查閱資料解決。在分析“自己的問題”過程中獨立思考,不斷積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學能力。
2.培養學生研究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
2.1 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形成良好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研究解決“自己的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效果的基礎。首先在教學中,教師應熱愛每一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關系每個學生,對每個學生一視同仁。上課時,教師要時刻關注每個學生,不要只關注學優生,而使其他學生感到失落,或者只看學困生,讓他們感到不自在而情緒緊張。教師要讓每個學生覺得他們在教師心中有一席之地。如果每個學生經常感到教師對自己充滿愛,關系,尊重,對教師有好感,就愛上教師的課。培養學生研究解決“自己的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2培養學生自主研究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學會學習,養成自學習慣,培養自主研究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是學校教學的重要手段。為培養學生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能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要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布置一些課外學習任務,布置課前預習的內容,在預習中研究“自己的問題”;課后作業,總結學過的知識,反思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循序漸進,不斷提高。在學習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研究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2.3 及時、準確地利用評價手段
在課堂教學中,評價起著不可低估的調節作用。教師通過評價,能把對學生及其行為的認識和教師的情感傾向,自覺或不自覺地傳導給學生。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及時的正確評價,那么他的內心價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認,自尊和自信得到加強,會感到一種自我實現的快感,隨之而來的學習積極性漸漸提高。學生樂于提高,喚起更高水平的需要。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對具體學生提具體要求使學優生感到大有學頭,學困生覺得有信心學好。
教師設疑時,對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要提寫稍加思考就能提出并解決的問題,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加強其自信心。對成績較好的學生,設疑可以稍難些,在表揚的同時要指出其不足,以防產生驕傲情緒。學生及時出現錯誤,教師不可指責,而應該和藹的指出并加以適當的提示。
教學對每個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評價方法,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多表揚,多肯定,使每個學生在輕忪愉快又熱烈緊張的狀態下,提出和解決“自己的問題”,最終實現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