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 張鑫磊
2014年4月26日,全國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在天津市檢察機關正式上線運行,并與最高檢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從而實現了全員、全面、全程應用,對本市的案件辦理、案件管理工作改革帶來深刻的影響。同時,隨著實踐中對系統功能的深入挖掘,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需要解決和改善,本文在提出相關問題的同時提出了完善建議,期待能夠更加規范高效的用好這一系統。
一、開發部署統一業務應用系統的重要性
(一)貫徹落實國家信息化戰略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作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重要部署。深入推進檢察信息化是貫徹黨中央重要決策部署的有力措施,是檢察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和顯著特征,是現代檢力增長的主要源泉。開發和部署統一業務應用系統,就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實現執法信息網上錄入、執法流程網上管理、執法活動網上監督、執法質量網上考評,構建一個縱向貫通、橫向集成、互聯互通的信息網絡平臺,實現全國檢察機關信息高度共享、有效整合,提高信息收集、傳遞、整合和處理的速度,搶占檢察工作制高點,把握檢察工作主動權,充分發揮信息化在檢察工作中的核心戰斗力作用,以信息化帶動檢察工作的現代化、規范化。
(二)高效發揮我國檢察體制優勢的必然要求
依據《憲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和專門人民檢察院的工作,上級人民檢察院領導下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檢察長統一領導檢察院的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部署使用統一業務應用系統,一方面,可以有效克服過去時空和層級的限制,為領導提供實時鮮活、客觀全面的決策信息,領導的決策指揮也可以直接快速地下達,縮短從決策到執行的傳達時間,從而準確、快捷地實現對檢察工作全局的領導;另一方面,可以破解各業務部門之間、上下級檢察院之間的條塊分割、信息壁壘、信息孤島等問題,實現業務信息全方位、多角度的關聯整合和共享,促進工作上的相互配合、有機互動。
(三)完善檢察權運行機制改革必然要求
完善檢察權運行機制,強化對執法辦案活動的監督管理,是中央關于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統一業務應用系統上線后,一方面,可以建立起“縱橫結合”的立體化、動態化管理網絡,實現本院案件管理部門對本院業務的監督管理,上級院案件管理部門、業務部門對下級院對口部門的即時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大力推進精細化監督管理,深入推進受理和辦理分離,管理、監督和辦理分離,強化對執法辦案從受理到結案的全過程的統一、歸口、全程、動態的集約化監督管理,確保案件監督管理工作與執法辦案工作的無縫對接,把監督制約觸角同步深入到每一起案件、每一個辦案環節,切實促進執法辦案活動嚴格依法依規進行,促進公正廉潔執法。
二、統一業務應用系統上線運行以來對工作的影響
為了更加規范、高效、全面、安全運用統一業務系統,實現檢察信息化、執法規范化、管理科學化,提高執法辦案的質量和效率,加強對執法辦案的實時、動態、全程監管,促進檢察工作科學發展,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全國檢察機關統一業務應用系統使用管理辦法(試行)》,2014年1月1日開始實施。這一管理辦法明確了職責分工和基本的使用規則,其中各業務部門既是使用者又是管理者,是本業務條線使用管理的第一責任主體,既要利用系統完成自身業務的辦理,還要對本部門、本條線的使用活動履行管理職責。案件管理部門與業務部門雖然都是系統使用的管理部門,但案件管理部門主要是對本院各部門的橫向管理,重在監督、統籌,業務部門是對本業務條線內的縱向管理,重在指導、管理,兩者分工負責,相互配合,使辦案部門與案件管理部門共同履行使用、管理職責。這無疑對以往的案件管理和案件辦理產生積極影響,有力推動檢察事業的創新發展。
(一)對案件受理的影響
統一業務系統上線初期,我院案件管理辦公室就制定了較強針對性和實用性的案件受理操作流程,對案件受理、案件信息填錄、受理文書制作、案件分配和卷宗領取等方面均做了詳細的規定,使得受理工作高效、規范開展,案件受理工作及時辦結。同時,利用業務系統主要分四階段做好案件受理審核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簽收前工作。一“問”,問送案人員姓名,問有無未成年案件、問有無隨案移送物品、清單是否齊備。二“審”,審查案卷材料,審查是否屬于本院管轄、隨按移送款物、案卷材料是否齊備;針對未成年案件,看是否有思想表現情況登記表,有空表時要求補足或退回;注意案件是否有另案處理的同案犯、案卷較多等需要領導指派的案件(主要是為了均衡工作任務量考慮,也是為了提前溝通,避免案件受理后業務部門頻繁變更承辦人)[1]。是否社矯人員在緩刑、假釋期、管制、暫予監外執行期內犯罪等屬于監所部門受理的案件,目的為分案做準備。三“排”,待送案人員走后對案卷區分受理部門,按照案件分屬部門將案件分組擺放,“特別案件”跟業務部門(主要是公訴部門)聯系,確認案件承辦人,在分部門后要根據指定承辦人的情況編寫紙質臺賬受案號。四“翻”,翻看起訴意見書掌握嫌疑人基本情況,尤其注意審核案卡所需必填信息在文書中是否體現,沒有的話翻卷補足,目的是為下一步填錄案卡節約時間。
(二)對案件管理的影響
1.對法律文書管理的影響。業務系統上線運行之前,我院文書管理主要采取備案審核和統一領取方式。對于敘述式法律文書采取登記備案;對于涉及人身財產權利的法律文書集中保管、統一開具,業務部門持主管檢察長審批意見到案件管理辦公室,案件管理辦公室對相關手續審核后辦理登記、編號和用印;對人身財產之外的填充式法律文書,由案件管理辦公室統一編號,業務部門根據需要集中領取,使用后持文書復印件等材料再領取新的法律文書。
統一業務系統上線后,文書使用管理相應發生變化,首先是系統集合了檢察機關執法工作中需要使用的法律文書和工作文書通用模板,案件承辦人在系統中可以直接進行文書生成制作,后由審批人審批入卷即可。其次,對文書的監管工作改為在結案審核時由案件管理部門對個案中的法律文書制作和用印情況進行審核,看有無錯漏和用印不規范情形。
2.對流程監控的影響。從我院開展流程監控情況來看,在系統使用之前,案管部門受理案件后登記流程監控電子臺賬,其中包括了需要了解掌握的案件受理日期、嫌疑人基本情況、案件退查、審結及判決情況,通過每日或每周進行案件臺賬的更新以及定期對臺賬進行梳理,對有超期風險的案件,以及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案件超過一定期限后進行提示預警,制作預警通知書。系統運行后,由于系統設計了超期預警監控功能,通過建立案件每日巡視制度,設置專職案件流程監控管理員進行日常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提示業務部門糾正:一是對案件進行逐案巡視,對法律文書制作,案卡填錄等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了動態監管與靜態監管的統一;二是對案件列表里有超期預警的案件提前與辦案部門聯系,避免因為未及時送案而造成假性超期。可以說以業務系統來幫助案件管理部門實現了全程、全面監管,提高了監管的時效性,以業務系統的規范使用促使了執法辦案的規范化。
3.對送案審核的影響。使用系統前,公訴案件在送案審核時,往往是由內勤將打印的文書和將要移送起訴的案件制作成臺賬,定期向案件管理部門報送送案情況,這種做法有時會因為內部疏忽造成遺漏登記、不及時登記的情況。系統的使用,使得送案審核更加規范,科學設置了送案操作節點,公訴部門承辦人在點擊送案后案管部門才能進行送案操作,同樣,案管進行送案審核操作后,代表卷宗已經移送法院或者其他機關,不能在承辦人界面進行任何操作。使得案件辦理在系統內與系統外同步進行,有效避免了之前存在的公檢法機關相互借日子辦案的弊端,承辦人的責任更重,對促進執法規范化建設起到強有力地推動。
(三)對案件辦理的影響
1.文書制作與審批更加嚴格、嚴謹。一是系統集合了檢察機關執法工作中需要使用的法律文書和工作文書通用模板,由最高檢統一制定并發布,各級檢察機關所需使用的文書都可在系統內自動生成,承辦人在制作時只需填寫相關項目即可,避免了各地因人為因素造成文書制作時名稱不統一、不嚴謹的問題。二是文書用印審批也更加嚴格規范。系統設計了打印前用印審批環節,相比較之前的用印,一方面明確了審批權限,可以避免先用印后申請的不規范現象,另一方面,可以加強承辦人的責任意識,因為在使用院印時,會經過科長及院分管領導的審批和再次審核,必須確保文書規范制作。此外,發現問題后能否及時糾正也考驗了承辦人的擔當和責任意識。
2.辦案期限與辦案責任更加明確。辦理案件就是辦理證據,就是辦理期限,一個案件從受理到提起公訴,嫌疑人被逮捕案件檢察院的審查起訴最長時限是六個半月,如果取保候審的話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在辦理案件過程中,由于案件數量大,尤其是基層檢察院更大,人少案多矛盾突出,[2]很容易造成監管上的疏忽而導致文書制作和使用不規范,存在事后補辦相關手續的問題,如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等。在系統上線運行后,一是設計了辦案超期預警功能,在承辦人界面進行有效提示,案件管理部門也能進行超期預警查詢,及時提醒承辦人制作結案文書和相關審批表,及時用印打印,從而避免了辦案中的不規范情形;二是文書制作方面,必須在結案之前將相關文書制作完成,一旦送案移送法院后,將不能補辦,從而增強了辦案部門和辦案人的責任意識和期限意識,按期結案。
三、在運用實踐中出現的部分問題及完善建議
(一)系統本身設計問題
系統功能強大,對案件辦理帶來極大便利,但是仍存在單向不可逆操作問題,因為,案件管理部門需要對所有案件進行受理分流,如果發現未成年案件等特別程序案件,需在案件受理向導選擇相應程序,而由于案件受理量大,工作人員由于審核量大,造成選擇錯誤的受理程序,事后只能以刪除案件來挽救,造成工作上不必要的失誤。此外,由單人進行案件受理操作,不能多條線同時進行,也使案件在案管部門停滯太久而不能及時移交辦案部門,給辦案造成影響,[3]如果能夠進行修改完善,將大大提高案件管理及案件辦理的效率。建議一是完善受理向導設置,將程序選擇列表后置,在錄入案件信息后再統一進行程序選擇;二是在修改案件受理向導后置的同時時,將統一受案號的生成也同時后移,實現可由案管部門多人同時受理不同類別的案件的目的。
(二)案卡填錄問題
案件管理部門在對擬移送案件審核發現問題后,如案卡填錄不規范,需要將案件發回承辦人修改完善,而系統設計了點擊送案后任何人無法對案卡進行修改,只有在案管送案審核時有“完善案卡信息”選項可以選擇來修改完善,但這樣設計將案管部門監督管理權限放大,可以修改承辦人案件信息,但也導致了修改錯誤的出現,追究責任時無法明確主體。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要強化承辦人的責任意識,在填寫案件信息時仔細核對確保無錯誤,另一方面考慮在系統中增加退回送案功能,將案管部門的監督權體現在結案審核階段,對不符合送案條件的案件退回業務部門修改完善后重新送案。
(三)統一業務系統操作不熟練問題
系統正式上線運行之前,各地檢察機關對系統的使用開展了全員專題培訓及試運行等相關工作,高檢院編輯出版了針對各個部門的業務指導手冊,很有利于對系統的使用、管理、維護。但是,隨著系統的不斷更新和升級完善,許多操作步驟有所變更,之前的指導手冊對很多變更的操作沒有描述或提及,造成使用人員的困惑,此時只能向上級院甚至高檢院咨詢和請示,影響了辦案的效率。建議一是在升級系統后第一時間進行新版本的內容更新說明、新功能的業務操作提醒,以便更高效的使用統一業務應用系統辦理案件。二是對系統的使用要進行定期的培訓,具體而言,可對業務部門業務骨干進行培訓,后由各業務骨干在本部門進行培訓,達到全員操作技能的提升。
注釋:
[1]之前在案件辦理過程中,變更承辦人情況較多,為了避免頻繁變更,系統對變更承辦人做出了設計,分配給承辦人的案件必須使用本人的密鑰才能辦理,變更承辦人更規范。
[2]以筆者所在檢察院為例,公訴部門具有辦案資格的檢察官只有8人,而一周受理案件最多達到50件,辦案壓力極大。
[3]主要是影響業務部門不能及時在系統內生成訴訟告知文書,多是應在受理三日內告知的文書,如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委托辯護人、申請法律援助告知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