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郴林 徐練華
為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充分實現檢察機關打擊、預防、監督、教育和保護相結合的辦案效果,湖南省臨武縣人民檢察院以新刑訴法的實施為契機,通過深入總結、反復調研、多方論證,探索建立了在押人員審前羈押表現納入量刑建議的制度化體系。該制度化體系操作性、應用性強,在押人員合法權益保障有了充分保障,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了刑事法律的教化功能。
一、在押人員審前羈押表現納入量刑建議的必要性
近些年媒體曝光了“躲貓貓”、“洗澡澡”、“噩夢死”等監管場所內非正常死亡事件。事件的背后,一方肇因于監管場所的秩序維護不規范,監督管理缺失,另一方面體現了在押人員權利保護的現實性與緊迫性。是故,將在押人員審前羈押表現納入量刑建議應運而生。
(一)理論依據
在押人員審前羈押表現納入量刑建議的理論依據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刑罰個別化理念,其倡導量刑以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險性為核心,根據犯罪后的態度對犯罪分子的量刑加以區別對待,對真誠悔改、坦白自首或有立功表現的從寬處理;二是教育刑罰論,體現在量刑環節便是通過制度的安排實現刑罰的教化功能,激勵在押人員自覺遵守監規,認真改造,達到特殊預防與一般預防并重的刑罰目的;三是人權防衛論,其認為刑罰的最高價值取向應該是人,以有利于人的生存與發展,有利于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依歸,實現社會和諧。將在押人員審前羈押表現納入量刑建議,有利于在押人員棄惡從善,皈依社會。
(二)實踐依據
《刑法》第61條明確規定:“對于犯罪分子決定刑罰時,應當根據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于社會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判處。”《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在檢察工作中貫徹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見》也提出“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的核心是區別對待。應當綜合考慮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犯罪人的主觀惡性以及案件的社會影響,……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依法予以從寬或者從嚴處理。”可知,刑罰應與犯罪的人身危險性相適應。人身危險性包括罪前和罪后的情況,罪后在押表現雖然對所實施的犯罪沒有直接的影響,但可以預示其改造的難易程度和再犯罪可能性的大小。把這種人身危險情況作為決定刑罰輕重的依據之一,符合刑罰目的。實踐中將審前羈押表現納入量刑情節,還能達到特殊預防與一般預防并重的刑罰目的。
二、在押人員審前羈押表現納入量刑建議制度化體系的具體構建
從制度建設著手,再對機制運行加以嚴格審查,將責任落實到“最后一里路”,構建了在押人員審前羈押表現納入量刑建議制度化體系。
(一)細化標準,規范流程,夯實運行機制
2008年6月,臨武縣檢察院主動與縣公安局、法院協作配合,聯合制定了《關于監管活動中體現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開始推行在押人員審前羈押表現納入量刑建議管理模式改革。圍繞新刑訴法的相關規定及其立法精神,于2012年4月修正了《若干規定》,并通過了《關于在押人員審前羈押表現納入量刑建議的實施細則》修正案(以下簡稱《兩個修正案》),正式從制度上將犯罪嫌疑人的審前羈押表現納入量刑建議。
第一,當在押人員進入看守所后,監管干警及時告知會對其羈押表現綜合考評,并且建立書面檔案作為依據,根據審前羈押表現,綜合權衡從重或從輕處罰的幅度,并由公訴部門在量刑建議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提請法院作出相應的判決。
第二,監管民警負責在日常管理中收集相關證據和材料,對日常表現進行日志式記載和評價,形成《在押人員羈押期間表現綜合評定卡》等一系列檔案,每周報監所檢察部門審查,監所檢察部門可及時向被評價人進行復核。
第三,在開庭審判前看守所根據其檔案記載,集體研究是否提出從輕或從重處罰的建議,在所內進行為期7日的公示,然后制作《關于建議對被告人XXX從輕(從重)判決意見書》、《建議人民法院從輕(從重)判決意見表》,將上述材料呈交駐所檢察室審核。
第四,駐所檢察室收到看守所的材料后,結合平常監督了解的情況,通過與監管民警、同監房的其他人員和本人談話了解情況,制作筆錄,全面審核考評檔案,經監所檢察科集體討論后報主管檢察長簽署意見,并加蓋人民檢察院印章。
第五,開庭前十日內,駐所檢察室將《在押人員羈押期間表現綜合評定卡》、《建議人民法院從輕(從重)判決意見表》和《關于建議對被告人XXX從輕(從重)判決意見書》等材料移送公訴部門。
第六,公訴部門對材料進行書面審查,依案件審批程序報批,由公訴人在發表公訴意見時當庭提出量刑建議,經過舉證、質證、評判,法院作出從輕或者從重的判決,并在判決書中對檢察機關就羈押表現的量刑建議說明采信或不采信的意見和理由。
(二)嚴格審查,落實責任,搭建責任機制
在《兩個修正案》實施過程中,臨武縣檢察院設置了科學合理的考核、評鑒工作流程及多種監督措施,實行嚴格審查,層層把關,確保評鑒工作的程序規范、結果公正。在押人員從被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之日起,即分別由管教干警、看守所長和駐所檢察人員根據考核結果及自己掌握的情況,在《在押人員羈押期間表現綜合評定表》上簽署意見,并附上相關的《談話筆錄》,對該在押人員的羈押表現進行共同評鑒。與此同時,該院還制定了嚴密的配套措施,如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實行案件備查制度,建立回訪制度等。
(三)加強引導,注重實效,形塑配套機制
審前羈押表現納入量刑建議制度化體系實施以來,該院駐所檢察室定期對前一階段適用《若干規定》提出從輕或從重處罰量刑建議的羈押人員相關考評、談話等資料進行整理,形成典型案例,并采取多種形式在監所內進行廣泛的宣傳引導,以增強制度實施的實效性。同時,進一步加大對該項制度的宣傳力度,設計安裝了“在押人員羈押表現納入量刑建議情況布告欄”。將考評標準發放到每名在押人員手中,并就評鑒制度的內容、要求及具體操作流程等事宜,為在押人員進行了專門詳細的講解。
三、在押人員審前羈押表現納入量刑建議的效果評判
在押人員審前羈押表現納入量刑建議制度化體系運行至今,臨武縣檢察院根據在押人員審前羈押表現,累計向法院提出162份量刑建議,效果顯著。
第一,看守所的監管秩序有了明顯好轉。隨著該項制度化體系的推行,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在監管活動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極大地鼓舞了在押人員認罪服法、改過自新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遏制了監管秩序亂象。該項制度推行六年以來,沒有發生一例在押人員因嚴重違反監規引發的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有效地維護了監所的安全與穩定,促進了文明和諧監所的構建。
第二,在押人員的合法權益有了充分保障。該制度化體系運行以來,由于在押人員擔心被看守所和駐所檢察室認定為因表現不好而從重處罰等行為,從而向公訴部門提出從重處罰的量刑建議。這一舉措,杜絕了看守所內牢頭獄霸的行為,充分保障了在押人員的人身財產權利。目前該縣監管秩序和面貌煥然一新,認罪服法、真誠悔罪、積極勞動、幫助弱小逐步成為在押人員思想和精神的主流,監所安全得到有力保障,監所也朝著良性、健康發展。
第三,刑事法律的教化功能有了重要抓手。審前羈押表現量刑化,特別是被提起從輕或從重量刑建議的人,是實實在在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人和事,其教育和感化效果要強得多。此外,該制度的實施也取得了突出的社會效果,因其人性化而得到了絕大部分在押人員家屬的稱贊。如在押人員鄧某某進監時對抗辦案情緒強烈,拒絕交待問題,同監的曾某某把自己的犯罪行為做為反面教材,對其進行勸說,后鄧某某向檢察機關徹底交待了自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