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迭戈·里維拉是20世紀最富盛名的壁畫家之一。與何塞·克萊門特·奧羅斯柯、大衛·阿爾法羅·西蓋洛思并稱墨西哥“壁畫三杰”。他將墨西哥的民族傳統藝術與歐洲傳統造型方式相結合,用自己的藝術強有力地表達了他的理念與欲望,他成功地在他的壁畫作品中發揮極大的才華,他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代表了整個墨西哥。
關鍵詞:圖像學 里維拉 壁畫 研究
一、圖像學的簡要闡述
“圖像學”一詞是由希臘語“圖像”演化成的“圖像標志”發展而來,最早是由19世紀法國學者E·馬萊提出,而在這一領域最有影響的研究者是歐文·潘諾夫斯基。其所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研究繪畫主題的傳統、意義及其他文化發展聯系,發現解釋藝術圖像的象征意義,揭示圖像在各個文化體系和各個文明中的形成、變化及所表現或暗示出來的思想觀念。
潘諾夫斯基的理論認為,繪畫作品有三個層次的意義。在第一個層次中,他認為:“所見即所得,這些都發生在‘前圖像學層面。”也就是說,畫面中所見的就是你心中所想的。這個層面并不需要你有任何繪畫專業方面的知識,看到的就是想到的。第二個層次上的解釋稱為圖像志分析,其對象是約定俗成的題材,這些題材組成了圖像、故事和寓意的世界。解釋者的必備知識是文獻,這種知識使他熟悉特定的主題和概念,解釋者的觀察須受到以下因素控制,即對不同歷史條件下運用對象和事件來表現特定主題和概念的方法把握。第三個層次上的解釋就是更深層次上的圖像志分析,或者稱之為圖像學分析,它的對象是藝術作品的內在含義或內容,這個層次上注重的是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通過特定主題和概念對人類心靈基本傾向的表現。
二、迭戈·里維拉壁畫藝術特色的形成
迭戈·里維拉(Diego Rivera 1886-1957)是20世紀墨西哥藝術史上最為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也是墨西哥壁畫三杰的核心人物。里維拉在自己的壁畫作品中凝聚了墨西哥人文特色和社會風情,將過去、現在、未來濃縮成墨西哥人的觀點。他描述墨西哥歷史、民間藝術、考古學發現及其他學科領域,用他豐富的想象力將之融會貫通,他最主要的成就也在于此。
里維拉的壁畫創作開始于1921年回國之后,之前他在學院和歐洲學習藝術長達15年之久。但在他的壁畫作品當中看到的是強烈的墨西哥民族情結,而不是盲目地跟隨歐洲文化風尚的發展。他的繪畫特點主要以宏大的敘事場面、眾多的人物為主,故事情節以墨西哥悠久的民族歷史、日常生活和廣泛的社會話題為敘事對象。在繪畫語言上受到意大利壁畫的影響,對于明確的線條的把握使畫面具有很強的力度和存在感。
三、不同時期的壁畫作品
里維拉早期的壁畫作品是1921年國立預備大學波里瓦劇院壁畫,這幅壁畫標題為《創造》。這一時期屬于墨西哥壁畫運動推廣初期,里維拉剛留學回國沒多久,墨西哥壁畫運動最主要的總指揮瓦斯康塞羅最初對里維拉的印象是,“他頭腦充滿了畢加索”。然而在這件作品中卻沒有表現出很明顯的立體派風格,這時期的里維拉開始嘗試著在創作中融合墨西哥傳統藝術。
《創造》的主題結合了宇宙、生命與人類,內容包含了創造人類的科學、藝術與哲學。這幅壁畫的整個構圖圍繞著一個象征原初能源的藍色和金色為主調的半圓展開,3只張開來的手代表“父母親”,半圓里邊左邊的六角星代表女性原則,右邊的五角星代表男性原則,畫面中共有20個人體,其中有兩個天使,別的是代表“知識”、“寓言”、“舞蹈”、“仁慈”、“信心”、“希望”等女神,右下方背朝觀眾坐著的裸男旁邊還有一條小毒蛇。在壁畫中央凹進去的壁龕中畫著原始森林和墨西哥土著居民形象。從這個壁畫作品中已經看不到里維拉之前在歐洲學習的現代派的影子,他用質樸的筆觸,溫和的色調,墨西哥原著居民的形象來表現畫面中的人物。里維拉通過這幅壁畫作品表達了他對藝術史的觀點,他探討科學與人文藝術的根源,正如一部濃縮的人類歷史,雖然里維拉本人對此畫不是很滿意,但是可以看出里維拉在藝術表達方式上的轉變。
回國之后的里維拉正趕上墨西哥革命,他的政治信念開始傾向于馬克思主義,并在后來正式加入共產黨,他以后的壁畫作品也受到了他的信仰的影響。在教育部新建大樓的壁畫中,他表現出了墨西哥的風土人情,猶如一幅幅民俗故事。大樓的壁畫畫在樓層走廊的墻壁上,大樓的壁畫由于完成的時間不同,風格也有一些差異,主要表現在里維拉去蘇聯前后在壁畫色彩上的變化。在去蘇聯之前,里維拉的色彩通常以土黃色為主色調,視野宏偉,富有人情味;從蘇聯回來之后,里維拉的色彩變得凄冷,沒有同情心或憐憫,這一改變有的說是受到左派畫家喬治·格羅茲的“新客觀性”風格的影響,另一種說法是斯大林主義消除了他人性的一面,使他的信念里不再有同情和憐憫。然而在整個壁畫作品中關于工人和農民大團結的主題也是很常見的,這些都表明里維拉的信仰依然傾向于共產主義,對于色調的變化,里維拉沒有解釋,也可能是因為他感覺冷色調更適合周圍的環境色。另外里維拉曾仔細研究過陽光的性質與密度,建筑物的拱形與柱子如何影響光線并形成空間,他的顏色也通過研究與建筑物融為了一體。開始考慮到壁畫創作與建筑物之間的關系,這是他壁畫藝術成熟的標志。里維拉在制作壁畫期間使用了古哥倫比亞壁畫家所使用過的凝結劑——仙人掌的汁液,這也充分體現出了里維拉的民族情感。
之后里維拉創作了很多壁畫,比如《釋放土地》(圖三)、《墨西哥歷史》、《底特律工業》、《人,宇宙的操縱者》等等,里維拉的壁畫創作能力越發成熟。里維拉晚年的生活上雖然有些悲傷落寞,但是這時期他的作品卻是上乘之作,他的最后一件壁畫作品名為《亞拉美達公園星期日午后的夢》。這幅作品是在他支氣管發炎療養康復之后,受墨西哥城普拉多大飯店委托,為飯店餐廳做的裝飾壁畫,這幅壁畫是在可移動的框面上繪制的。這幅壁畫描繪的是公園的場景,一群人出現在壁畫下方一字排開,顯出很熱鬧的氣氛,人群后邊的帶有曲線的樹干顯露出的氣氛與前面的人群相呼應,壁畫整體的暖色調也襯托了整個畫面熱情洋溢的氛圍。而且這種氛圍與建筑物的結構,建筑物的功能都相吻合。在畫面的中間部分是以一個骷髏形象出現的人物,這種形象一般在墨西哥的“鬼節”上扮演重要角色,墨西哥民族對待骷髏有特殊的感情,古代印第安人將俘虜的頭骨和甘蔗穿成一串,象征著勝利,他們認為死亡既是生命的歸宿,也是新生命的開始,在“鬼節”當人們還會扮成各種骷髏的造型狂歡游行,這些都體現了墨西哥人樂觀豁達的性格和對待死亡的幽默態度。里維拉在晚年最后一幅作品中塑造一個骷髏的形象在畫面的中間部位,并且這個骷髏右手牽著一個小孩,這個小男孩是里維拉童年時候的模樣,可見里維拉已經感覺到自己年事已高,生命已經快走向終點,希望骷髏能帶領他走向一個新的開始。小男孩后邊穿紅色衣服的是他的妻子,也是一位著名的藝術家——弗麗達·卡洛。卡洛是里維拉的妻子,兩人經歷結婚離婚再婚,最終卡洛病逝,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出,到了晚年的里維拉依然很想念卡洛,卡洛手中還拿著一個太極符號的物體,這個符號的應用也說明了墨西哥人對于生與死的理解,生與死相互轉化,死的逝去代表著新的開始,小男孩手中拿著帶有鷹頭的雨傘,墨西哥人將雄鷹視為“國家”的象征,在畫面上鷹頭的出現作為傳統符號的出現,也預示著一種好兆頭。在整個畫面中出現了各個階層的人民,骷髏木偶形象后面還站著曾流亡到墨西哥的古巴獨立英雄荷西·馬提、墨西哥革命英雄弗朗西斯可·馬德羅以及大獨裁迪亞斯將軍等歷史人物,另外還有藝術家、農民、妓女、糖果小販、小偷等,在這個熱鬧的畫面中,用不同階層的人物排列,表現出了里維拉的一種觀念,正如里維拉自己所說:“英雄與壞蛋同在,上帝并不存在。”[1]
四、里維拉壁畫創作風格總結
“我們需要社會化與大眾的藝術,這種藝術具有實用功能,結合時代與現實,幫助建立一個美好的社會制度。”里維拉說。他的這種觀念呈現在他的壁畫創作中,也影響了里維拉這一生的創作風格。
在他的壁畫創作中,大多數的人物堆積,不同的故事情節,亂中有序,構圖嚴謹,很好地平衡了壁畫中內容、形式與觀念之間的關系,在人物形象刻畫上多以墨西哥土著居民為主,里維拉顏色運用大膽,色彩沉穩中不失鮮艷;在空間處理方法上面他的構圖方式因主題,建筑物的樣式而異,看不出程式化的構圖,這也是作為壁畫從業者所需要具備的品質。里維拉的壁畫繪畫風格當中也融合了立體主義,原始風格,哥倫比亞雕塑,這也使得他的壁畫民族韻味顯著。里維拉讓世人對墨西哥文化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和認識,他告訴了人們這就是墨西哥。
五、結 語
時代不同,現代壁畫與古代壁畫的主題功能相差甚遠,壁畫本身的一些說教功能幾乎已經不存在,現代壁畫更注重的是裝飾作用。而且中國古代壁畫大部分是宗教題材,表現手法主要是在墻上描繪,現代壁畫題材多樣,表現手法形式各異,在材料上也使用了很多現代工藝,比如煅銅、陶瓷、數字媒體等。雖然現在壁畫的裝飾功能成為了主要功能,但是我們還是要從我們本民族的傳統風格出發,不僅要研究古代的傳統風格,還要充分剖析本民族在現當代所形成的新的民族風格,就像里維拉,在研究古瑪雅古哥倫比亞傳統藝術的同時,不忘研究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人民生活的現狀,加入自己的感受,這樣他才能描繪出如此生動的壁畫作品。
圖像學研究方式使我們可以結合創作壁畫以外的因素去考慮藝術家所受到的周圍因素的影響,站在藝術大師的角度思考壁畫創作的過程,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考方式,也可以激發我們的創作靈感。利用圖像學的研究方式可以把創作思維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在既定的讀圖模式之外用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思考,也給讀圖時代一個新的視角。
注釋:
[1] 何政廣.里維拉[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114頁
參考文獻
[1] [美]歐文·潘諾夫斯基.圖像學研究: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人文主題[M].戚印平譯.上海三聯書店,2011
[2] 馮敏.追溯文化、構造歷史[J/OL].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31714984#
[3] 宋康.里維拉——一個締造民族性現代繪畫的個案[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ed33b30100noy7.html
作者簡介:
王彩博,西南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