曖昧短信惹的禍
Q我在老公的手機里發現了他跟一個女同事互發的曖昧短信,他們這種交往至少半年了。他說只是發短信,沒發生過別的,可我無法再信任他了,我提出離婚,他不同意,我該怎么辦?
婚外感情與婚姻相伴而生,是一個永遠需要面對的問題。我不清楚你為何想到去看老公的短信,是你們素來就“不分你我”,還是你多少察覺到了什么想看到短信“取證”?噯味短信充其量只是一個刺激源,不至于就此破壞了夫妻之間的信任感,況且信任感本身就不是全或無的關系,或者說你們之間的信任在此之前就已經悄然發生了問題,這是其一。其二是我們如何解釋這件事,至少要還原事件本身(一個短信帶來的震動),而不是因此使關系的裂痕無限度放大,更加嚴重地傷害親密關系。其三,你和老公以往的感情基礎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如關系甚好,就不必過分在意此事,不過是因此有了一個與老公認真地討論親密關系的機會;如關系較好,在有所察覺和警惕之余,想一想有無可能加固或修復夫妻關系,就算是亡羊補牢吧。如果關系不太好,老公有這樣的短信就不足為奇了,那你們就需要認真審視這段關系。建立親密關系不易,合與分依從自己的內心,慎重考慮是必須的,所有的負面情緒都不能依靠離婚來做了結。另外,婚姻中的一方輕描淡寫被抓住的“證據”,盡量“化大為小,化小為了”,一方面是為自己留面子、找退路,另一方面是希望通過掩飾來挽救夫妻關系,不承認本身就有不想失去的成分。如果你還沒有考慮好關系的未來走向,切記不要“窮追猛打”。
重病的我
該提出復婚嗎?
Q我離婚一年了,但是和前夫還是好朋友。最近我查出得了乳腺癌,前夫到處托人忙前忙后,還經常來陪護我、逗我開心。身邊的親朋都希望我們復合,我也很后悔當初的任性。但是在我身體如此的情況下,是否不太適合提出這個要求?而且他剛剛有了一個感情不錯的女友,我提復合的話算不算“第三者”?
女人在感情上容易糾結,況且你的情況又比較特殊。前夫的表現說明他是一個重感情、明事理的人,也說明離婚之后你們的關系處得還可以。但是說到復合和婚姻,事情就不一定這么簡單了。這不簡單不完全是指你的身體狀態,也不是你適不適合提出這個要求,甚至不必考慮那個感情不錯的女友(女友是你前夫考慮的因素),而是前夫來照顧你的動機。他會不會是因為你得了重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給你一些實際的幫助和精神上的支持,這樣做是因為你們有前緣,做點什么對他自己是一種交代,為此獲得一份心安。如果是這樣,他已經做到了,所以面對你時是輕松的,你也享受到了他的關懷、安慰和心理支持。親友們的好意,讓你也有了一些想法。如果貿然表述或者依照你內心的期待想下去,一是你內心不輕松,會不會也和前夫照顧你的初衷“南轅北轍”。比較穩妥的做法是托付一位適合的中間人,試探一下前夫照顧你的意圖,照顧你是停留在朋友層面,還是與你的想法比較貼近,了解到真實的東西遠比獨自猜測要靠譜。你說后悔自己離婚時的任性,我相信你那時肯定有自己堅持的理由,而現在患病被照顧,重新感受到溫情,又會產生新的想法,此一時,彼一時,但都是真實的,人就是這樣有多面性,很多東西可能無法重新整合,若能理解,也就足夠了!
女兒缺乏愛心嗎?
Q我女兒1歲多,她一直對小動物很感興趣,但是我發現她似乎有些缺乏愛心,比如每次看到小螞蟻,就追著踩,非要踩死才罷休。帶她去看小魚,她非要用手去抓,把小魚捏爛了她還哈哈笑。她還經常追著小區里的小寵物狗,邊追邊喊“打!打!”我總是給她講要愛護小動物,不要去傷害,但她還是不改。這是怎么回事?
這是幼兒常有的表現。一方面,兒童自身弱小,因此很渴望活動有力量感。另一方面,一歲多的孩子,他們每時每刻都在探索,在我們看來是傷害動物,在他們看來,只是單純地感受到自己的行為對周圍事物造成了影響,他們沉醉于這種掌控成功而來的滿足感。這就如同他們喜歡把東西扔下,看到東西掉在地上而開心一樣(如果家長為此有激烈的情緒反應,他們或許更加開心,因為他們感到自己居然能夠控制那么巨大的大人了!)
所以,家長對此不要解讀過度,簡單地把孩子帶開就可以。隨著孩子長大,我們可以逐漸告訴他,它們也是小生命啊,然后帶領孩子一起觀察這些小動物,給孩子多講解它們的習性,幫助孩子深入去認識。
孩子對力量感的渴望,我們可以用其他方式來滿足,比如,給孩子講一些主人公很有力量感的故事,比如《長襪子皮皮》;或者鼓勵孩子做一些冒險嘗試,感受自己經過努力、征服困難的體驗;或者參與一些體育運動等等。
兒子
對樂高太癡迷
Q我家5歲的小男生,不喜歡運動,不喜歡熱鬧,只喜歡獨自在家玩樂高,可以連續玩大半天不動窩,讓他做點別的事,他就說以后去樂高公司上班,不用學別的。這樣狂熱正常嗎?
我們對孩子的教養,常常是兩方面同時進行:既有接納,又有推動。接納,是順應孩子的性格特點、生長階段的特定表現,這種接納本身,就可以給孩子力量。推動,是隨時在孩子現有能力邊緣幫他拓展,隨時稍微挑戰一下他的能力底線,這是幫孩子成長。
比如你的兒子,他的天性可能就是如此。每個孩子的現狀,都是他的先天基因和后天生長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我們首先要接納。我們要接受不是每個人都如我們家長希望的那樣,不是每個男孩都是社會文化所推崇的那樣典型的“男孩”。有的孩子就是喜歡靜多于動,喜歡腦力多于體力。我們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長項,長成他可能的最好的自己。與此同時,我們也給孩子提供更多機會,鼓勵他拓展自己的舒適區。幼兒隨時都在成長,他們適應能力很強,他們就是在逐漸適應各種“不適”中成長的。家長會說,我讓他出去運動,但是他不動啊。這說明,家長還要多動腦筋,多嘗試各種方法。您提供的這種活動他沒興趣,那就應該順著他的興趣,提供另一種更有誘惑力的事情。比如,喜歡樂高,可以鼓勵他跟社會上其他喜歡樂高的孩子一起玩、去參加樂高機器人大賽等等,這樣就是利用樂高走出家門,發展了交往。家長要學會利用孩子的優勢長項,去幫他發展弱項。
性愛姿勢影響健康?
Q我只有刺激陰蒂才能有高潮,所以性愛時喜歡面對面。但女上位覺得太累,所以經常讓男友上位,緊貼我恥骨轉圈,但這樣,他大部分體重都壓在我的骨盆附近,有時性交時間長了就感覺骨盆一帶很痛,事后用手壓小腹還會疼痛。請問長期這樣會不會對臟器有損害?
恥骨附近脂肪不多,雙方緊密接觸動作太大太久,自然容易造成疼痛和挫傷等問題,但是不一定或應該不至于影響到臟器。男方最好用雙肘支撐體重,而不是把整個體重都壓到女方身體上,尤其是體格壯實肥胖者,當然自己支撐也會很累,不過男子漢嘛,總得多擔待些。如果你經常覺得女上位太累,也說明你需要鍛煉身體以適應性活動的基本需要。
經常有人問到為什么在不同的性交體位時,會有不同的感覺?或者為什么后位性交時容易疼痛或有酸脹的感覺(尤其是對方的器官比較大的情況下),那么我們
從這張解剖圖就可以看出為什么體位變化會帶來不同的感覺了。
圖中A是男上位,B是女上位,C是后位。在A或B的情況下,陰莖前方都是腹腔的后側,有相當的空間,于是性交時不會因為陰莖太大而有或多或少的不適感覺;而后位時龜頭會頂到骨盆的后壁,那么出現各種不適的感覺也就可以理解了。
肛交也能高潮嗎?
Q肛交是不是不健康的性交方式?有時候看一些片子里好像很爽的樣子,自己也想嘗試一下,又擔心會弄出血。而且肛交并不刺激陰蒂,所以所謂的高潮是否更多的還是心理刺激?
俗話說,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既然有些人有需求,想嘗試,就應該有科學、準確、詳細的指導。首先不要把肛交和艾滋病畫等號,健康伴侶之間的肛交不會自己制造出艾滋病,如果伴侶雙方都是健康的,沒有感染任何性傳播疾病(包括艾滋病)或攜帶任何性傳播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HIV病毒),那就不必擔心所謂感染問題。但是肛交確實有造成損傷的可能,因此也容易帶來感染,所以充分的保護很重要,尤其是與不太了解對方性史的人肛交,一定要戴厚實的肛交專用避孕套。人們之所以不接受肛交最主要原因就是所謂“臟”的問題。需要再次提醒的是,發生肛交的地方是直腸,它并非貯藏大便的地方,肛交或肛交性工具是不可能達到貯藏糞便的乙狀結腸的,所以沒有什么污染問題。但如果你最近胃腸不適,甚至患有痢疾,只能免談肛交一事了。而事先排便和用香皂或沐浴清潔劑充分清洗淋浴,則是必要的準備措施。
而你顧慮的出血問題很少見,不必太擔心,即使有損傷也是肉眼難以看見的。只要有充分的潤滑劑,動作溫柔、小心翼翼、讓對方在有性興奮和充分放松的狀態下,就不會造成創傷出血。而關于性高潮,也不一定非要刺激陰蒂才能達到,再說肛交也不一定就刺激不到陰蒂。
當領導只能鐵面無私嗎?
Q作為部門經理,我的好幾個下屬都是當年和我同時入職的同事,關系很好。我被提拔后很關照他們,有時他們出了錯,我都主動替他們說情或承擔責任,但是我的上司和有的同事對此很不滿,我該怎么做?
你的上司沒有錯,在職場里,利益和原則比感情重要。同事之間彼此協作,同時彼此競爭。你關照了A和B,那么對C來講就是不公平的,你的表現就是失職的。只有明確了界限,才能責權利分明,讓大家都公平地取得個人利益,創造共同利益。你的感情用事,會讓你付出代價,到時恐怕自身都難保了。
如何讓新同事喜歡我?
Q我是個很悶的人,和別人在一起總是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很怵頭人際交往。換了新單位,如何讓新同事不誤解為我不愛搭理人裝清高,并且愿意跟我相處呢?
并不是在職場上吃得開的人,都是性格外向能說會道的。但是有一點你必須要清楚,那就是別人為什么愿意跟你相處?我總結了幾點,希望能讓你有所領悟。1.你有用,你能帶給人家實用價值。 2.你有料,跟你相處能打開眼界,放大格局。3.你有量,你能傾聽別人想法并發表有價值的見解。 4.你有容,能充分認可別人的價值、欣賞別人的特色。 5.你有趣,能帶給人愉快心情。你擁有幾點呢?
清苦的工作要堅持嗎?
Q我的工作專業性較強,但領域有點窄也不熱門,收入一般。而我的一些朋友年紀輕輕就已經有不錯的收入和豐富精致的生活。雖然我很愛自己的工作,前景還可以,但還要埋頭鉆研和奮斗N年,這樣值得嗎?
和你相反,我更佩服能夠耐得住寂寞專注做事的人。其實無論從事何種工作,專心的人往往可以得到較長時間的精彩人生。在不得意的時候,要學會養精蓄銳,豐富成長自己。要相信付出一定會有回報,否則就是因為努力得還不夠。如果你是年輕人,我更想告訴你——工作比錢更重要。當你專注于一項工作,不斷精益求精,總有一天會發現錢來得比你想象得要容易。既然你熱愛你的工作,那么我鼓勵你,堅持方向不動搖,盡可能讓自己成為領域里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