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制度往往是各事項開展的重要依據,而各項工作的考核多半基于相關制度的執行情況。本文分析了制度的基本屬性,研究制度設計執行中的問題,探索如何讓好的制度約束權力的運行,也就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以達到提高制度執行效益,防止違反制度、腐敗問題發生。
【關鍵詞】
制度;權力;監督
0 引言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公正的使用它可以伸張正義,為民造福,抱著不正確的目的使用它,就會損人利己,禍國殃民。孟德斯鳩說過:“一條萬古不易的政治經驗是,握有權力的人容易濫用權力,直到遇到某種外在限制為止。因此,要想防止掌權者濫用權力,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對權力的行使進行一定的監督”。
1 影響制度執行的內因
第一、制度與外部環境的匹配程度。一些制度的制定,不以事實為依據,全理想化,設置過高的目標和要求。此外,由于外部環境的變化,而制度未及時變更,導致相關制度已不適應。
第二、不同制度之間的摩擦。由于眾多部門對制度的設計,常常只依據本部門職責和要求,與其他部門溝通不及時,相互之間制度會存在交叉,甚至相抵觸的部分。
第三、制度本身的缺陷。在制度設計之初,因為考慮不周,自身矛盾,存在制度漏洞,使得制度剛性不夠,執行自由裁量空間過大。
2 影響制度執行的外因
第一、既有權利所得者對制度的阻抗。新制度的執行,常會觸及之前一些人利益,,對自己有利的就執行,對自己沒利的就打折扣;有的搞“變通”,從本部門或個人利益出發,千方百計找借口,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第二、制度執行關鍵人意識淡薄。制度的執行力關鍵在領導干部,一些領導干部本身意識淡薄已成為當前制度執行中的阻力和障礙,對能夠“靈活變通”的下屬卻持默許態度,甚至認為這是具有協調能力、辦事能力的表現;對執行制度有偏袒,對親者松,疏者嚴,在制度面前不能人人平等;三是只是針對下屬或其他人,卻把自己置于制度約束之外。
第三、制度執行環境被占據。在一些制度涉及領域,長期已經形成能所謂的“潛規則”,甚至已把潛規則當成制度本身,在潛規則的運行下,各項工作也已經能很好的完成,也能取得優異的成果。因此新制度的提出,可能會遭到“正義”的反抗,使制度執行環境空間受擠壓。
那么,如何克服這些內外因,使制度發揮良好效益?
3 堅持法治精神,夯實制度根基
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法是行使人民賦予權力的最高準則,所以制度的設計、執行必須以法律為依據。以法為據,首先決定制度的合法性,其代表了大多數人的正當利益和應當享有的基本權力,就解決了制度的“出身”問題,也是用制度去延伸制度,去衍生權力的基礎;其次保證制度嚴肅性,將法律本身具有的權威、嚴肅性“遺傳”到制度上,使制度在執行中減少阻力,避免用權繞開制度,執行制度打折扣、搞變通;最后明確制度的權責統一性,權力對應義務、責任,權力越大責任就越大,權力的使用不當,必然受到相應責任的追究。
4 做好合理設計,優化制度結構
制度是權力運行的重要依據。因此,可以說制度是權力產生的關聯來源之一,制度設計合理與否將關系到權力是否能正確行使。一項制度的設計,不但要考慮制度在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所涉及的成本與收益、需求、供給,更需要考慮相關利益主體的權力結構對制度在設計和實施過程中的影響,否則,再好的制度都將是形同虛設。
合理的制度結構設計,本身就能提高制度執行的效率,把握好權力的分配,構建良好權力結構,才能確保不錯位、不失位、不越位,避免九龍治水和沒人管兩種情況的發生。此外,制度的設計必須與時俱進,根據外部條件和內部因素的變化,不斷做出調整,才能保證制度的生命活力。
5 創新多維監督,抓實制度執行
監督機制本身的建立就是為了規范權力的運行,預防和懲治超越制度范圍及不按制度用權行為。監督的來源可以是多方面的,有上下級監督、社會監督、輿論媒體監督等。目前,一些單位不愿打開各種監督渠道,怕監督、躲避監督,尤其是拒絕體制外監督。
單一的監督勢必造成監督不到位、監督失職,甚至監督被違規行為拉攏、腐蝕。只有拓寬監督的維度,創造形成“內外監督”相適應、“上下監督”相銜接,全方位“立體監督”的環境,對權力的運行從決策、執行到檢驗進行監督,形成監督合力,提高監督實效,讓權力運行從分曝光,才能最大限度減少腐敗的陰暗角落。
6 嚴把最后一關,閉環制度流程
在現行情況下,制約權力運行的最后一關,一般是另一項權力,也就是制約的再制約、監督的再監督。再監督是監督的重要維度之一,突出的就是一個“再”字,這是一個制度自我改革、自我修正的動力和來源之一。通過再監督可以發現更加深層次、更加隱蔽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扮演體制內“局外人”的角色,破解“當局者迷”的陷阱。當然,再監督要“打鐵”自然需要“自身硬”,在這一方面也是再監督應該著力建設的問題,可以通過交流輪值等一些措施來降低風險。
7 營造良好氛圍,凈化執行環境
通過宣傳發動、激勵引導制度執行者提高執行效率,營造“遵守制度為榮,違反制度為恥”的良好氛圍。領導者更是要帶頭嚴格執行,使尊崇制度的理念深入每一個執行者內心,獲得對制度執行最大的認同。
要敢于打破老舊制度和潛規則,讓按制度執行者獲得認可、得到褒獎,使玩弄規則、避開制度、依然按潛規則辦事者受到懲罰。此外,也要正視和加強道德建設。俗話說:“沒有權力的良心是軟弱的,有權力沒有良心是可恥的。”“物必自腐而蛆生”,內因對外因起重要作用。一些違反制度行為,正是執行者在理想信念上出現了滑坡,因此,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道德環境,提升制度良好執行的生存空間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王圣道 ,制度視野下的"用權利制約權力",山東省委黨校省直分校,黨史博采(理論版), 2010 (1)
[2]羅能生,謝里,洪聯英,制度變遷中的權力博弈分析,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2007 (5)
[3]文桂江,權力運行方式的演變與制度創新,廈門大學經濟學財政系,上海經濟研究, 2004 (4)
[4]范煒烽,論經濟權力與政治權力的互動關系,南京理工大學人文學院,現代經濟探討, 2008 (12)
[5]孫維峰,基層單位提高制度執行力探討,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氣產銷廠,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3 16(10)
【作者簡介】
許坤(1990-),男,云南人,助理工程師,學士,主要從事紀檢監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