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知立
【文章摘要】 外匯儲備是一國經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數據相對具有可得性和真實性,對其影響因素的分析也具有現實的意義。因此本文遵循經典單方程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分析步驟,首先介紹研究背景和相關理論,然后收集1985-2010年的自變量及因變量相關數據,接著通過Eviews軟件進行參數估計和檢驗,進而得出分析結果并解釋其代表的經濟意義,最后應用該計量經濟學模型作出預測。【關鍵詞】外匯儲備;國民生產總值;外商直接投資;外債余額1 確定模型所包含的變量與樣本數據的收集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看,影響我國外匯儲備增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考慮外匯儲備的影響因素時,根據我國的國情和數據的可得性,經過反復篩選,就上述重要因素分別選取國內生產總值、人民幣匯率、進口額、出口額、外商直接投資、外債余額作為代表性指標。選取的數據是1985-2010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對各變量的符號定義如下:Logfer—外匯儲備的對數值(億美元)Loggdper—美元單位化的國民生產總值的對數值(億美元)Logim—進口額的對數值(億美元)Logem—出口額的對數值(億美元)Logfdi—實際利用的外商直接投資額的對數值(億美元)Logbfd—外債余額的對數值(億美元)2 確定模型的數學形式線性模型與雙對數線性模型的優劣可以依靠博克斯-考克斯(Box-Cox)變換來進行比較。由回歸結果可得RSS2=8.088380,RSS1=1.223879,n=26,計算得1/2nln(RSS2/RSS1)約為24.549241,該值大于5%顯著性水平下、自由度為1的2分布的臨界值3.84,因此可以判定雙對數線性模型在擬合度上優于線性模型。3 模型參數的估計根據之前的分析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logfer=?0+?1*loggdper+?2*logim+?3*logem+?4*logfdi+?5*logbfd4 模型的檢驗4.1 多重共線性的檢驗利用各解釋變量間的相關系數矩陣,比較應變量對各單個自變量回歸的R值,可見外匯儲備受外債余額的影響最大,因此選擇如下模型為初始的回歸模型:LOGFER=-9.925(-17.68) +2.373*LOGBFD(30.11),R2=0.9742 D.W.=0.89綜上所述,回歸方程中現只有loggdper,logfdi以及logbfd這三個解釋變量,外匯儲備函數應以 logfer=f(loggdper,logfdi,logbfd)為最優,擬合結果如下:LOGFER=-10.972+0.851*LOGGDPER+0.309*LOGFDI+1.171*LOGBFD(-12.13) (3.23) (2.14) (3.22)R2=0.9832,R2=0.9809, D.W.=1.324.2 異方差檢驗異方差檢驗,首先采用圖示檢驗法,用OLS法下得到的殘差平方和X散點圖初步判斷不具有異方差性,接著在Eviews中對模型進行懷特檢驗,輸出結果分別如下:不包含交叉項的懷特檢驗結果如下:F統計量的p值為0.1937大于0.05,Obs*R-squared的p值為0.1776也明顯大于0.05,個參數t檢驗的p值明顯偏大,所以接受原假設。綜上,該模型不具有異方差性。4.3 序列相關性上述回歸模型中杜賓統計量為DW=0.332537,而5%顯著性水平下,n=32, k=2,查表得上限和下限分別為dL=1.37, dU=1.50,顯然此時存在一階序列相關性。從殘差項et和?et-的關系圖也可判斷隨機項呈現序列相關。D.W.檢驗中,D.W.=1.32,而5%顯著性水平下根據n=26、k=3查表可得臨界值dL=1.22, dU=1.55,d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