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本文通過對大理古城擺地攤人員訪談和觀察,了解了古城擺地攤人員的現狀,分析了現階段古城擺地攤人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狀,結合當前實際簡析了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
擺地攤人員;大理古城;思想政治教育
1 對擺地攤人群的思想政治工作必要性分析
擺地攤人群是我國弱勢群體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對這一群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則是熱點中的重點問題。擺地攤人群的思想教育問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不能回避的問題,他們的處境,他們的生存狀況,他們的利益保障問題,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等問題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直接關系到現間斷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建設的興衰成敗;當前這些擺地攤人群處在社會發展中的貧困化、弱勢化和邊緣化邊緣。他們生活在社會底層,需要人文關懷、精神關懷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導教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我們不能不考慮和重視地攤人群這樣一個數量龐大而又處于邊緣地位的弱勢群體。加強其思想工作,已經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2 對大理古城擺地攤人群現狀介紹
大理古城擺地攤主要集中在人民路下段,擺攤時間主要集中在下午五、六點至晚上九、十點鐘。人民路的地攤和城市里的違法占用通到的亂擺現象是不同的,它的出現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作為大理古城旅游文化的特色,一點一點地出現的。
筆者通過和一些攤主交流,聽取攤主們介紹,將這些擺攤者粗略分為以下四種:一類是土生土長的大理人,占古城擺地攤總人群的60%。他們普遍文化程度不高,沒有什么技能,長期的從事擺地攤交易。第二類是流動的專業擺地攤人群,占古城擺地攤總人群的15%,以男性居多,他們不會長時間待在大理古城。會隨著四季的變化在各地流動擺攤。這些人群年輕人居多,大部分未成家。第三類人是些愛好旅游的文藝青年,占古城擺地攤總人群的10%,他們崇尚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他們慕名而來,在大理會居住一段時間,擺地攤掙些路費。一段時間后,他們會到下一個目的地。第四類人群則是些學生,占古城擺地攤總人群的5%,主要是些大學生,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在古城擺個小地攤,掙些零花錢。
3 四類不同擺地攤人群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分析
對于上文提到過的第一類擺地攤人群,他們對世界觀,人生觀,政治觀…這些專業名詞很是模糊,他們對政治不是很關心,當問及他們對以后的人生有何打算是時,他們的答案模棱倆可。大部分人抱著走一步看一步的心理,他們更多的是關心自己的產品能否以自己認為理想的價格賣出去。他們對產品的要求更多的是美觀,而對其質量考究的不是很多。他們認為他們的顧客多半是一次性消費顧客,因為多半是游客。他們主要賣的商品是大理特色的東西。
第二類,他們的思想波動比較大,對政治還是比較關注,但同時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非馬克思主義思想,甚至對一些社會問題看法比較偏激。對社會主義制度認識不夠,對社會上出現的一些問題沒有辯證的正確分析。對于在社會主義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他們錯誤地認為這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并對共產主義社會持懷疑的態度,認為那僅僅是人類的理想。但他們大部分人還都是遵紀守法的。
第三類,他們大部分人接受過高等教育,思想活躍,對生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對政治也只關心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從和他們的交流中不難發現,他們往往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們看來,人生應該以享樂為主。那種倡導艱苦奮斗精神,在他們的字典里已經過時了。他們銷售的東西主要是本地的些成本低小飾品,也有部分產品是從其他地方帶來的。價格往往比其他攤位便宜些。
第四類,就是學生,主要是些大學生,大三大四的學生居多。他們會利用課余時間去擺攤,甚至有專門的擺地攤用的折疊桌。主要是銷售自己手工縫制的發夾,胸針或者是網上買的小飾品。他們還是普遍比較關注政治新聞的,對世界觀,人生觀,政治觀還是有比較清楚的認識。但是受網絡一些不良思想的影響,部分學生對未來的共產主義持懷疑態度。
4 現階段古城擺地攤人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4.1 對擺地攤這些處在社會底層人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不夠
隨著古城的發展,古城擺地攤問題日益凸顯,成為古城發展中不容小覷的問題。政府和各相關職能部門也都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并為解決其面臨的困難做了大量的實質性的工作,但對古城擺地攤人員的思想以及心理問題如何解決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4.2 擺地攤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組織管理存在“盲區”
目前尚缺乏一支對這些處在社會底層的擺地攤人員進行管理的高素質的專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沒有形成全社會統一管理的思想工作體系。
4.3 擺地攤人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良好的社會環境
社會改革時期,整個社會環境變得尤為復雜,社會上各種思想混雜在一起,對個人的思想產生巨大的影響,古城擺地攤人員大部分因文化程度較低,又沒有規范的組織管理,因此他們抵御不良思想侵蝕的能力是極為有限的,面對外界各種不良思想的引誘和影響時,自我道德約束往往失效,思想出現滑坡,行為不再受正確的思想引導,直至走向犯罪的深淵。
4.4 對古城擺地攤人員思想政治引導缺乏長期有效的機制
部分擺地攤人員流動性和短暫性的就業特點,是思想政治教育難以持續進行的原因之一。古城大部分的擺地攤人員是自發的、無組織的、自由的遷移,并不斷的改變擺攤場所。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不能把擺地攤人員納人自己的教育引導范疇中來.也不能把擺地攤人群的思想政治教育同街道社區教育、非營利性組織的教育有效結合起來,也沒有專門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主抓擺地攤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
4.5對擺地攤人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不明確
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歸宿,是與一定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相適應的,它包含了人的道德觀教育、人生觀教育、世界觀教育、政治觀教育、法制觀教育,能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但當前對擺地攤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層面上,并沒有從根源上根治,追求的是在就業過程中“不出事”。同時沒有顧及到擺地攤人員思想的發展變化,缺乏對新生一代擺地攤人員全面、多層面的教育與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不明確導致了對擺地攤人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不顯著。
【參考文獻】
[1]黃婧.新興“擺客”——規范地攤文化新思路[N].中國聯合商報, 2010-12-6
[2]張光輝.給予城市地攤經濟生存空間[J].遼寧經濟,2007(9)
[3]黃慶華.給“地攤經濟”一個合理的出口[J].今日中國論壇,2011(6):74
[4]侯國勝.地攤經營,是耶非耶? ——我市夏季夜間地攤市場情況調查[N].商丘日報,2013-7-10
[5]楊斌. 淺談對文物地攤經營模式的認識——以蘭州城隆廟古玩市場為例[N].商業文化,2013:87
【作者簡介】
郭圍,女,(1988-)漢族,陜西省榆林市人,大理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