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文章摘要】
自從2009年美國總統奧巴馬上臺以來,美國戰略重心發生了由中東地區向亞太地區轉移的變化,不斷向亞太增兵,頻繁插手亞太地區事務,并且大力扶持日本充當遏制中國的急先鋒,人為制造地區緊張局勢,意圖壓制中國發展,值得高度警惕。
【關鍵詞】
亞太再平衡戰略;美日同盟;中日關系
1 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對中美關系的影響
2009年美國奧巴馬總統上臺后調整了美國的對外政策,將戰略重心從中東地區轉移至亞太,提出了“亞太再平衡戰略”。盡管多名美國政府高官聲稱這一戰略不針對中國,表示歡迎中國崛起,歡迎中國對地區穩定和發展發揮建設性作用等等,但這些不過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掩飾而已,有中國學者明確指出:“所謂‘亞太再平衡戰略就是平衡中國的崛起,就是防范中國成為亞太地區的主導力量?!?/p>
自從2013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第二個任期開始后,“亞太再平衡戰略”日益向縱深方向推進。其動機既有分享亞太地區新興國家經濟崛起成果的用意,更有防范中國崛起勢力坐大、封堵中國崛起地緣政治空間的意圖。美國借助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領海主權糾紛,強化亞太軍事同盟關系,拓展印度等新伙伴關系,將中國周邊國際環境推向險惡,中國和平發展的機遇期受到各種沖擊。隨著美國“再平衡”的政策“輪軸”逐漸旋轉啟動,中國同有關國家在釣魚島以及南海等問題上的摩擦逐漸激烈化。中國的周邊不再是20 世紀90 年代中國對外睦鄰友好的“樣板間”,反而成為中國面臨的主要矛盾的發源地。
2 美日同盟的強化對中日關系的影響
對于日本來說,中國的快速崛起帶給日本的震撼不僅僅是民族心理的妒忌與不安,還有力量對比失衡所產生的敵對、防范與威懾的心理認知和反應。日本對中國的安全防范意識愈加強烈,對中國現代化軍事力量的評價發生了質變。日本安倍政權對中國的認識發生了偏差,將中國視為了“巨大威脅”,采取與中國抗衡的姿態。
在這樣的背景下,遏制中國崛起、壓制中國發展空間成為了美國和日本的“利益共同點”。 2012年底安倍晉三第二次上臺擔任首相伊始就將不斷強化的美日同盟作為了其外交和安保政策的基軸。美日同盟是美國在亞太地區保持離岸存在、介入亞太地區事務的主要抓手。美國、日本極力抬高日美同盟地位,將同盟描繪為所謂的“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基石”,“確保聯盟的靈活性和適應能力,以應對新的地區和全球挑戰”。同時,高度肯定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與安倍極力宣揚的“積極和平主義”政策的所謂“積極意義”。在此基礎上,美日堂而皇之地宣布,兩國需要強化同盟關系,以使同盟“在確保亞太和平與繁榮方面發揮主導作用”,美國積極鼓勵和支持日本在亞太安全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希望日本能夠憑借其強大的綜合國力為美國“分憂解難”。
在日本同中國之間的釣魚島爭端問題上,美國采取表面上“中立”實際上偏袒日本的做法:美國國務卿克里、國防部長哈格爾等多次表態稱對釣魚島主權歸屬不持立場、不選邊站,但日本施政下的區域包括釣魚島屬于《美日安保條約》第5條的適用范圍,揚言反對任何試圖損害日本對釣魚島施政的單方面行動。2014年4月末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日本前夕在接受日本《讀賣新聞》采訪時在釣魚島問題上表達了對日本的支持,這是在任的美國總統首次明確表示釣魚島問題適用于《美日安保條約》。在隨后的訪日期間,奧巴馬總統的這一表態寫進了《美日聯合聲明》。除此之外,2012年以來,美軍與日本自衛隊舉行了多場“奪島”演習,以應對“不測事態”。
對于安倍在國內急于推進的集體自衛權的行為,今年上半年相繼訪日的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美國總統奧巴馬等都明確表態支持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美國一再為日本撐腰打氣的行為一方面無疑大大助長了安倍政權推行對華強硬政策的囂張氣焰,另一方面為日本加強軍事部署、擴充軍力提供了契機,安倍借口釣魚島爭端、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等夸大安全威脅,試圖修改《日美防衛計劃指針》,2013年時隔11年提高了軍費開支,2013年12月11日本公布的《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提出引進美國先進的空中預警機和“全球鷹”無人偵察機。
在目睹世界其他力量崛起的同時,美國自身卻因國內極化政治、經濟復蘇緩慢、債務纏身、預算掣肘等因素而步履維艱,美國財政赤字日益壓力加大不得不削減國防開支,綜合國力出現了相對衰落的趨勢。美國在極力維持亞太地區主導地位的前提下,對于亞太地區局勢扮演“離岸平衡手”的角色,除了縱容日本在東海地區挑釁中國外,還支持日本聯合菲律賓、越南等同中國存在島嶼爭端的南海聲索國共同對抗中國,宣揚“中國威脅論”,制造與東海爭端的聯動局面,企圖構建美國為幕后推手的“對華包圍圈”向中國施壓。在中國采取維持領土和主權完整的一些行動時,美日卻倒打一耙,指責中國加劇了地區緊張局勢,要求中國遵守國際法,保持克制。
3 結論
美國對日本安倍政權的戰略縱容和力挺,雖然具有幫助日本盡快走出長期衰退低迷的階段,扶強日本,在自身財力不濟的情況下借助日本力量來遏制中國的一面,但同時還有更重要的一面就是美國的行為一并助長了安倍政權解禁集體自衛權等行為為代表的日本軍國主義的死灰復燃。
【參考文獻】
[1]閻學通:《歷史的慣性:未來十年的中國與世界》,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27頁
[2]黃鳳志等:《東北亞黃皮書——東北亞地區政治與安全2014》,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9頁
[3]陳雅莉:《美國的“再平衡”戰略:現實評估和中國的應對》,載《世界經濟與政治》2012年第11期
[4]Hillary Clinton,“Americas Pacific Century”,Foreign Policy,November 2011,p.59
[5]信強:《“次軸心”:日本在美國亞太安全布局中的角色轉換》,載《世界經濟與政治》2014年第4期,第52頁
[6]武心波:《試析“安倍外交學”與“安倍經濟學”:一體兩面的戰略互動關系》,載《日本學刊》2014年第1期70-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