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文章摘要】
公平正義是和諧社會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力量源泉,公平正義是衡量社會和諧與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促進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
【關鍵詞】
公平正義;和諧社會
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衡量一個國家或社會文明發展的標準,是人類文明的標志之一,也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只有深刻認識公平正義的關鍵地位,才能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理念,切實維護好人民的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1 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
“和諧就是一個國家的一致,這是任何共和國永久聯盟的最有力和最佳的紐帶;而沒有正義來幫助,這種一致是永遠不會出現的?!惫秸x作為一種進步的價值追求,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指導形成了不同的社會規范。通過合理的社會安排,是社會成員受到公平的對待,這對于每個社會階段而言都是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沒有公平正義為前提,也就沒有和諧社會。公平正義屬于歷史范疇,盡管每個歷史階段的公平正義的具體社會認同會有所不同,但基本規則還是統一的。它通過保證規則切實保證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機會平等規則為能力相當且有相同意愿的人享有大致相同的發展機會,按貢獻分配原則依據社會成員的具體貢獻進行有差別的分配,社會調劑規則立足社會整體利益以保證整個社會得以提升生存和發展的質量,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社會各個利益群體之間的隔閡、抵觸和沖突。簡言之,公平正義為社會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公平正義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特征中處于核心地位
胡錦濤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闡述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六個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其中促進和實現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
第一,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它體現了所有制度安排的價值依歸,不僅構成了法治的精神支柱,而且是評判法治程度的重要標準。
第二,公平正義是誠信友愛的重要基礎。法治是規范人的行為的最低標準,而以誠信友愛為目標的道德則體現了最高要求。只有公平正義的理念與相關的制度安排為社會所接受并付諸實踐時,更高層次的信賴與幫助才有可能實現。
第三,公平正義能夠進一步激發和諧社會的活力。社會不公,作為社會主體的能動性、積極性就會受到挫傷,作為社會生產和生活的直接構成要素和資源就不能物盡其用,而社會生產和生活運行方式也就不能發揮其最佳功能。
第四,公平正義為安定有序提供有力保障?!皬哪撤N意義上說,任何的社會動亂都來自社會的不公和失衡。公平和主義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保持社會穩定的深層次基礎”。
第五,公平正義不僅是調整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指導原則,而且還是調整人與自然關系的指導原則。自然界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索取資源一旦超出了自然界的負荷,圍繞資源所產生的矛盾就不僅要涉及到當代人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還關系到當代人與后代人、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之間的利益。目前這方面相關的制度有所欠缺,作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義當然是調整其關系的指導原則。
3 公平正義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重要推動力
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促進了社會的多元化。多元化的社會主體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需求,形成了多元化的利益沖突。和諧社會就是要在各種社會矛盾的對立中尋求統一,促進和諧由低層次向高層次邁進?!肮秸x是現代社會進行制度安排和制度創新的重要依據,是協調社會各階層相互關系的基本準則,也是一個社會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的重要源泉”。沒有公平正義,出臺的政策就得不到最廣泛的社會支持;沒有公平正義,全社會的團結與合作就不可能實現;沒有公平正義,社會成員就失去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希望?!肮秸x一方面繼續鼓勵有能力的人走勤勞致富、合法致富的路子;另一個方面,堅決防止那些利用種種非法手段搞歪門邪道的人富起來;同時還要加強社會調控,讓那些能力和條件較差的群體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社會的幫助,逐步改善自己的生存境遇,最終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可以說,公平正義為社會發展明確了目標,指明了路徑,樹立了榜樣,不斷吸引和鼓舞著社會成員為此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西塞羅《國家篇法律篇》 商務印書館 2002年
[2]張艷國.彭隆輝.王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概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
[3]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單行本 人民出版社 2013年11月
[4]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14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5]《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干部讀本》 人民出版社 2005年
[6]虞云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若干問題》《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中共中央部委領導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研討會上的報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5年
[7]鐘鍵平 和諧社會之“公平正義”思考.廣東社會科學2006年第5期
[8]陳瑞華《程序正義的理論基礎-評馬修的“尊嚴價值理論”》中國法學 2000年第3期
[9]中央黨校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關于和諧社會的哲學思考》.求是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