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年來,朝鮮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受援國之一,但最近總部位于韓國的朝鮮新聞網報道稱,中國海關的進出口數字顯示,今年中國從朝鮮進口的食品數量上升了35%。
長期接受糧食救濟、與外界幾乎隔絕的朝鮮為什么有糧食向中國出口呢?
2011年,聯合國調查發現,約有三分之二朝鮮人依賴政府每月發放兩次的救濟糧生活。
接下來的一年,朝鮮中央通訊社報道稱,朝鮮總理崔永林陸續參觀農場、接見農民,強調糧食問題對建設繁榮國家的重要性。同年6月,聯合國表示,近三分之一的朝鮮5歲以下兒童由于缺乏營養而出現發育不良的現象。
由于缺乏準確的數據,外界無法掌握朝鮮農業生產的實際水平,它的作物產量成謎。聯合國某調研小組對朝鮮去年的糧食安全狀況進行調查發現,在2013到2014年間,朝鮮的全部農作物收成比上一年增加5%左右。但該小組同時也作出判斷,認為朝鮮農業產量的增長不足以解決當地糧食短缺的問題,朝鮮大多數家庭仍舊面臨可能吃不飽的困擾。
今年朝鮮全國糧食短缺總數將達到4萬噸左右。早前,聯合國預測2014年朝鮮農作物收成將會持續增加,但受今年旱災的影響,最終的實際收成很可能因此而受到影響。
然而,朝鮮向中國出口的食品中不僅有海鮮和人參之類的高級食材,還包括少量的水稻。中國一直是朝鮮的主要食品捐助國,在2012年到2013年間,共計提供60724噸玉米、大豆和水稻。
朝鮮新聞網稱,今年前8個月,朝鮮出口的糧食要比2011年全年收到的救濟糧總量還要多。
朝鮮問題的專家、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Marcus Noland稱,朝鮮此舉表明朝鮮政府急需外匯。此外他還認為,由于朝鮮始終未能解決國內糧食貿易過程中的管理及基礎設施問題,要么人們無法在國內出售糧食,要么國內缺乏向有錢顧客開放的商店,交易無法正常進行。
一些朝鮮的批評者對此表示擔憂,種種跡象表明,朝鮮并沒有足夠的后備糧食應對增長的糧食出口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