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年中就開始傳出消息的“中國通信設施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各地分公司已陸續揭牌成立,終于即將開始正式運營。
是最后一座壟斷的堡壘?還是通信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先行軍?這個三大運營商合建的行業“怪胎”,從誕生伊始就伴隨著爭論。
三家競合
鐵塔公司注冊資本100億元,由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分別出資40億元、30.1億元和29.9億元人民幣,并持有相應百分比的股權。根據三大運營商的公告,其經營范圍包括“通信鐵塔建設、維護、運營;移動通信基站機房、電源、空調配套設施和室內分布系統建設、維護、運營及基站設備維護”。
為什么要組建鐵塔公司?首先意在減少三大運營商重復建設。在此之前,工信部曾多次力推三大運營商“共建共享”,但效果并不明顯,鐵塔和基站建設一直是各自為政。我國的2G/3G存量基站規模已居世界首位,而目前正在大力建設的4G基站,密度又顯著高于3G基站,以中國移動為例,擁有83萬個2G基站,45萬個3G基站,TD-LTE基站年底前可達50萬左右。與此同時,中國聯通與中國電信也在部署數量龐大的4G基站。組建鐵塔公司,三大運營商實現共建共享,業內預計每年將給國家節約500億元的網絡建設投資。
其次在于加快4G網絡建設。由于三大運營商獲得的4G頻率都位于高頻譜,意味著其4G基站的選址將較2G與3G時代選址更多更為復雜。統一鐵塔選址,將加速三大運營商特別是中國電信與中國聯通的4G網絡部署速度。
最后,是為了加速民營企業進入通信行業。按照規劃,三年后鐵塔公司就不會再隸屬于國資委管理,并計劃引入民營資本。互聯網、手機企業、虛擬運營商等,都有可能成為鐵塔公司董事會的成員。
從籌備建立鐵塔公司到7月18日鐵塔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僅僅用了3個月時間,管理層也隨即到位:由中國移動副總裁劉愛力出任董事長,中國聯通副總裁佟吉祿出任總經理。董事會共有8名成員組成,7名兼職董事中,中國移動派出3位,包括劉愛力本人,中國聯通派出2位,中國電信派出2位。隨后,鐵塔公司完成31個省分公司總副經理的選聘工作,其中大都來自三大運營商。
不僅是勢力均分,為了實現平穩過渡,鐵塔公司已制定了為期三年的整合方案:一、到2014年底前,鐵塔公司將負責所有新建鐵塔以及無源系統,三大運營商均要向其租賃。二、2015年開始,將陸續收編三大運營商存量鐵塔,包括機房和機房內的有源設備,同時逐步收編存量基站站址和所有室內分布系統。三、目標是到2016年中期,完成鐵塔公司向“通信基礎服務公司”轉變。
直指電信改革
鐵塔公司的組建之所以如此雷厲風行,因其承載著特殊的歷史使命。在鐵塔公司的掛牌儀式上,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直言希望鐵塔公司成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試驗田”。
中國電信業已經過官商分離、分拆重組等數輪改革,三家運營商已經形成了充分競爭的局面,再從內部尋找競爭突破點已無路可走。因此在國家深化改革的大方向下,引入外部競爭、實現競爭主體多元化,是這一輪電信改革的主要特征,發放虛擬運營商牌照、成立鐵塔公司,便是改革政策落地的集中體現。
結合電信業向民營資本開放的情況來看,目前網絡管道資源掌控在傳統三大運營商的情況下,同時又明確提出虛擬運營商不得從事基礎網絡建設,民營資本參與是非對等的競爭,不利于促進電信行業發展。為了進一步提升行業競爭的公平性,把網絡管道資源從傳統三大運營商分離出去是一個選擇,而允許民營資本從事基礎網絡建設也是一個選擇,最終政府部門還是選擇了前者。這也就意味著,在網絡管道資源全部交出去之后,虛擬運營商和傳統運營商是在同一個競爭水平上。在這種情況下,管道之上的服務向外其他資本開放也就不會有太多太大的顧慮。
鐵塔公司掛牌當天,董事長劉愛力公布了新建鐵塔、存量注入、民資引入、上市的“四步走”發展戰略。按照規劃,這“四步走”戰略將分三年時間完成。
簡言之,到今年年底,鐵塔公司負責所有新建鐵塔以及無源系統,三大運營商均要向其租賃。明年開始,將收編三大運營商存量鐵塔,包括機房和機房內的有源設備,同時逐步收編存量基站站址和所有室內分布系統,三年內完成向“通信基礎服務公司”的轉變。
按照規劃,鐵塔公司將成為通信業首個混合所有制企業,三年后鐵塔公司就不再隸屬于國資委管理。當前,手握大量資金的民營企業已經盯緊了重資產、高門檻的通信業,頂層設計者以通信行業作為改革突破口,打開了民營資本進軍嚴防死守的國資領域的一道閘門。據說阿里巴巴有意洽購運營商股份,而其他符合要求的民營資本,也都有可能成為鐵塔公司董事會的新成員。
通信業整體已經失去資源壟斷優勢,面對來勢洶洶的OTT和虛擬運營商,傳統運營商已是話語權旁落,有淪為“管道工”之虞。無論如何,鐵塔公司的組建將縮小乃至抹平三大運營商網絡資源的差距,并進一步把網絡打包成一種能力,對外向各市場主體輸出,三大運營商、虛擬運營商等競爭主體則充分聚焦服務與業務創新,為市場提供更優質的通信服務。
王慕樂根據財經網、虎嗅網、光通訊網等綜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