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彬


金葉子,中衛有名的回鄉特色餐廳,慕名而來的游客每天將這里擠得水泄不通,面包羔羊、蕎面攪團都是一絕。尤其是蕎面攪團,盛一勺油潑的辣子,淋上特有的酸菜湯,再拌上土豆絲等配菜,是難得的美味。
這是一道寧夏鄉間傳統的漢族“農家飯”,但如今和回族的牛羊肉一道被端上了餐桌,同時,每桌必點的除了八寶茶還有西式的紅酒。寧夏的飯桌上,不僅完成了多民族的融合,還實現了中西式的大碰撞。
一瓶西夏王葡萄酒,售價115元,是整場宴席的點睛之筆。
中國的葡萄園
在寧夏,主人宴請、饋贈親朋少不了一瓶當地產的西夏王。招呼我們的中衛市地震局高局長的太太恰好是西夏王負責市場工作的管理人員。她向我們介紹說:“西夏王屢次在國內外的大賽上獲獎,備受專業人士好評。”
后來的幾頓飯,主人屢屢叫上一瓶西夏王,可見當地人對西夏王品牌的驕傲。
除了價廉物美,甘醇的口感,圓潤的單寧,西夏王幾乎沒有后勁是最令人稱贊的地方,也就是通常我們說的“不上頭”。
近年來,隨著寧夏對葡萄加工產業的深耕,西夏王、枸杞利口酒等當地的酒業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也成為當地百姓最驕傲的新經濟作物。
賀蘭山東麓地處銀川平原的西部,系黃河沖積平原與賀蘭山沖積扇之間的洪積平原地帶,總面積為362萬畝,其中有120萬畝適宜發展葡萄生產,被國內外專家公認為最具代表性的釀酒葡萄生態區之一。以西夏王主要釀酒原料基地玉泉營為核心區的賀蘭山東麓地區被國家確定為葡萄酒“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區域,成為國內第三個也是西北地區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優質釀酒葡萄生態區。
寧夏林業廳副廳長曹凱龍表示,寧夏將向葡萄酒生產商提供稅收優惠,希望到2020年產出價值1000億元的葡萄酒。這意味著,寧夏已將經濟轉型的希望押寶在農場里一架架的葡萄上,未來農業對寧夏GDP的貢獻預計將增長近4.5倍。
路透社的記者Jake Spring也注意到了這一變化。他在自己的文章中表示,寧夏為打造其以消費為導向的新型經濟,需要的是可釀酒的葡萄。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但在紅酒制造方面,無論品牌知名度還是釀造技術始終不及國外的酒莊。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包括進口酒在內,2013年中國無氣泡酒的消費量約為16億升,但寧夏全省的總體產量不過1670萬升。它既給了寧夏農業巨大的發展空間,也給了寧夏紅酒占領市場十足的考驗。
中國傳統經濟的引擎表現愈發萎靡,過去十年,著重發展煤炭的寧夏受到工業增長放緩以及煤炭需求下降的沖擊,迫不得已提前開始經濟轉型。
或許,打造“中國的葡萄園”將會成為寧夏的新名片。
產業升級“華麗轉身”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支柱,但產業轉型升級是創造經濟增長點的“新希望”。
目前我國經濟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和全國許多地區一樣,寧夏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正經歷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陣痛”。
如何實現經濟企穩提質、結構調整“華麗轉身”?這成為寧夏黨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3月,寧夏自治區政府推出《關于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和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著重筆墨強調發揮煤電支撐作用、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落實節能降耗任務、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扶持小微企業發展和強化工業運行調控六個方面內容。8月中旬,全國政協委員視察團密集視察寧夏,篩選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開展前期調研,從頂層推動的角度,助力寧夏經濟破浪前行。
以葡萄取代煤炭,不過是寧夏政府調整經濟產業結構的冰山一角。
葡萄酒行業受自然條件的制約影響較大,在解決就業方面也不及流水線化的現代工廠,對失業率連續四年為中國省級城鎮地區最高的寧夏來說,也只是杯水車薪。
而占據寧夏一半GDP產值、且在2013年增速仍超服務業及農業的工業和建筑業更不會輕易被取代。
Jake Spring采訪了即將前往寧夏一個葡萄園擔任首席釀酒師的澳大利亞人David Tyney,對方說道:“未來的四到五年,寧夏的葡萄酒事業才能有明顯的變化。”在此之前,寧夏政府剛剛宣布將葡萄園的面積增加一倍至6.5萬公頃左右,還將加大力度吸引60家外資葡萄酒廠商,引入專業經驗。
但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不斷探索才能走出經濟轉型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