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31萬。這是截止到2014年10月24日電影《黃金時代》的票房。和當初眾多大數據公司預測高達2億元的票房無疑是相去甚遠,即使是想收回投資的7000萬也變得略顯困難。盡管該片有著諸如湯唯、王志文之類的眾多明星大腕加盟,作為文藝片的《黃金時代》票房依舊慘淡。
實際上,在文藝這條道路上,慘淡的不僅僅只是電影一家。科技公司里面向來也不乏這樣的案例。知乎、果殼盈利無門,豆瓣則在一片質疑聲中走向了電商。難道選擇了文藝這條路,就注定得苦守清貧么?
文藝路難走
文藝片不好賺錢,這幾乎成了電影圈子內的共識。
影院本身對于這部分影片持有排斥的態度,電影院播放這類片子通常連成本都回不來,賠錢的買賣又有誰做呢?“這種文藝片通常叫好不叫座,只有那種懂電影的研究者、資深藝術片影迷之類的人愛看。影院都走向市場了,誰愿賠本做呢?”一位院線的業內人士如是說道。
相比較一些商業片上映之前鋪天蓋地的話題,文藝片由于資金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往往很少做宣傳。影片已經上線了,卻有相當多的人并不知道,直到走進電影院才發現原來有這部電影。
與動輒上億的商業片票房相比,文藝片的投資者們只要能賺一個零頭可能就謝天謝地了。東京電影節獲獎影片《鋼的琴》上映只有585萬元的票房,而一些其他文藝片,則由于題材等或多或少的原因,根本就沒有辦法在國內上映,收回投資成本更是遙遙無期。
電影的文藝路線可以說由于題材和宣傳因素,變得沒人氣,進而只能在“錢”途上一敗涂地,而那些科技的文藝產品則可以說有足夠多的人氣,只是目前沒有將人氣轉換為金錢的方法。
對于這些科技文青們來說,賺錢反而是最末等的一件事情,反正現在有著風投公司的大把資金,不過等這筆錢燒盡了,金錢也會變成他們不得不去面對的問題。
果殼網CEO姬十三曾經說,“果殼是一家新的互聯網公司,目前著力在用戶、市場和品牌。收入不是我們現階段首要考慮的因素——這也是我們這類公司的特點,公司更著眼于遠期價值。果殼已經獲得了天使和A輪兩輪融資,近500萬美元的風投,目前運營資金充足。”
抓住時間的點
選擇了文藝是不是就選擇了一條不食人間煙火的道路?是不是就得視金錢如“阿堵物”?
也不是,雖然現在文藝片的旗幟《黃金時代》票房不佳,讓眾多文藝工作者集體默哀,抱頭痛哭。但是近些年的文藝片市場也并不是一片慘淡,也有一些文藝片在商業片的包圍中殺出重圍,取得了不錯的票房。
在柏林電影節獲獎的影片《白日焰火》就大打題材這張牌,在宣傳上就用“情殺、碎尸、多角戀”等元素讓一部十分文藝的電影充滿懸疑色彩。盡管事實上,電影并不像宣傳的那般驚心動魄,還有相當多觀眾看后表示看不懂,但是在把觀眾忽悠進電影院的戰役中算是勝出了。
除了給文藝片加上商業的噱頭之外,更多的文藝片選擇避開和熱門商業片直接競爭,選擇在影市的淡季上映,和《黃金年代》一樣在十一黃金檔上映,和《心花怒放》《銀河護衛隊》等商業片直接進行正面PK的可謂少之又少。
“由于每年3月份是影市淡季,商業大片不多,只要通過適當的宣傳,同檔期的文藝片在關注度上并不比商業片差。相反,在商業大片密集的暑期檔、國慶檔、賀歲檔,觀眾優先選擇的仍然是商業片,文藝片難有作為”。
許鞍華曾經導演的文藝片《桃姐》就是票房與口碑雙豐收的例子,盡管其2011年就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獎,但是直到2012年的“三八”婦女節影片才在院線上映,因為當年的這個檔期都是中小成本影片,所以得獎無數、題材溫情、陣容強大的《桃姐》首日票房就拿到1300萬元,成為當日票房冠軍,超過其他新片。
文藝片的大餐畢竟比不上商業片的爆米花被人們所追捧,所以文藝片就得依靠靈活地選擇檔期,才能在這個眾多影片追逐銀幕的時代獲得一席之地。
此岸到達彼岸
文藝片倒是可以靈活選擇檔期,以田忌賽馬的策略謀得一條生存之路。但是對于那些文藝的科技產品呢,一直燒投資方的錢顯然并不是長久之計。
盡管果殼、知乎等等一直向外界宣揚,不著急短期盈利與否,很有耐心,希望帶來一種新文化。但是他們最近的一部分動作,可以看出在商業化道路上也嘗試著探索。
廣告無疑占據一個環節,在知乎上可以見到高德地圖以及百度瀏覽器的廣告,而果核上也曾經見過大眾之類的廣告。不過作為一家有節操的互聯網公司,他們對于用戶體驗極其謹慎,廣告給用戶帶來的干擾可以忽略。
除此之外,出版在知乎的版圖之中。《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聊什么?》由500萬的知乎用戶親自甄選出近百篇知乎創業問答的精華,被稱為“史上最真誠創業書”,一上市瞬間成為亞馬遜中國預售排行第一名,這是知乎首次嘗試把優質內容轉化輸出的一個開場動作。
而這只是個開端,根據某一話題的產生和討論精編圖書會成為其一個主要的商業化模式。在外界的揣測中,訪談、知乎的線下活動,乃至眾籌平臺都會在知乎的商業版圖中。
果殼決意發力的,是將知識傳播下沉,進軍在線教育市場。知名科技作者闌夕認為“這個方向不是果殼的心血來潮,在2012年夏天的時候,果殼在線下舉辦了名為‘知識與學習的未來的論壇活動,效果超出預期,而在Quora之后,Coursera、Udacity等對知識進行系統化整理、將用戶變成學生的網絡課堂的興起,也讓果殼相信自己的品牌受眾與在線教育的目標用戶高度重疊”。
文藝并不是不可以和賺錢聯姻,從此岸到達彼岸可能并不遙遠,等“站著就把錢給賺了”那個時代到了,才真是文藝時代的黃金年代。
羅生根據中國新聞網、網易娛樂等綜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