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整容業,日本的癌癥篩查業,泰國、新加坡的牙科整形矯正,印度的心臟搭橋……當旅行者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走馬觀花,醫療、養生等細分旅游市場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伴隨著交通條件和生活條件的提升,奔赴海外求醫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發達國家的病人看中海外相對低廉的費用,發展中國家的富人和中產階級則看中發達國家更先進、更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于是全球各國的中產階層們,紛紛踏上了旅行醫療之路。
全球旅行醫療路線圖
因為先進的技術,亞洲、拉丁美洲、歐洲、中東的病人紛紛來美國就醫,但因為相對較低的費用,美國病人卻選擇在拉丁美洲、亞洲就醫……每個國家的醫療體系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于是各國互補的醫療體系成為中產階層醫療旅行的重要原因。
有數據顯示,2006年,全球醫療旅游的游客數量為2000萬人次,這個數字到2012年已達4000萬人次。醫療旅游的年產值達到1000億美元,年增速在20%左右,已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新產業。各國都以特色醫療資源優勢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并換來了巨大的外匯收入。
在各國進行旅行醫療的路途中,歐美并非是最受歡迎之地。據中國旅游研究院楊勁松博士說,亞洲的醫療旅游是全球醫療之旅的佼佼者。
以印度醫療旅游為例,每年印度醫療旅游的收入都以15%的速度在遞增。盡管印度的公共服務并不好,但印度的私人診所卻非常完善。這源于印度政府對私立醫療的大力支持。例如在進口儀器設備方面,印度政府就有相當多的優惠政策,使得印度的醫療設備可以同步于歐美大國;其次,印度醫師的國際化程度很高,一般都有國際認可的醫師資格認證。可以媲美歐美的醫療業卻在價格上達到了第三世界的價格。在英國進行心臟搭橋手術大概需要1.9萬英鎊,但是在印度私立醫院卻只需要4800英鎊。
不僅如此,韓國的整容業,泰國、新加坡的牙科整形矯正等都在國際上享有盛譽。鑒于此,迪拜就開始把醫療旅行看作重點發展的新興市場,計劃在2020年建成22間國際醫院,吸引50萬海外病人到迪拜就醫。
在中國,醫療支出不足是長期的問題。盡管2013年中國醫療衛生支出增長了13%,但依然低于其他許多國家。優質的醫療、就醫時間、設備、技術等先天的限制也使得中產階層即使有錢也無法得到最好的治療,于是,不少中國的中產階層也踏上了旅行醫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