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肖晨

佛門是不是只是吃齋念佛地,不問世間事?在清朝的西藏寺院,這個定義顯然不對。寺院之中不僅有一套經院組織,還有一套完整的行政組織。塵世生活的種種,在佛門之中也有著或多或少的體現,在這里再也找不到凈土。
賄賂出的職位
西藏的寺廟組織和外界社會沒有什么不同,自下而上,形成了從康村到扎倉,到磋欽的三級制組織。如果把磋欽比作成一個鎮的話,那么扎倉對應的就是一個街道,而康村就是一個居委會了。
每一級組織,同樣都有各自相應的辦事機構,也就相應地有著主管不同分工的職位。以扎倉為例,主持寺院工作的是堪布,手下有著總管事務的喇讓強佐,管理司法的格貴,念經領隊的翁哉,協助堪布管理學經和考試格西等事務的雄賴巴。
格貴、翁哉、雄賴巴都是堪布下面的重要執事,磋欽下面也有著類似的職位,只是叫法有所不同而已。在當時,寺廟內的職缺都需要奔走鉆營,通過層層關節,出錢購買,才能夠得到。
任期內,這些執事都沒有規定的俸祿,但只要能保證歸公的收益部分,無大變動,則無論搜刮多少,則可以中飽私囊,類似于交夠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不過這份收益并不光彩。
不憑辦事能力,而是出錢賄買職位變成了當時寺院里的常見景象。據記載,有哲蚌寺的上層僧人為了賄買扎倉堪布的職位,曾向西藏地方政府負責人行賄一萬一千個大洋。
全寺一級的格貴(協敖)無疑是競爭最激烈的一個肥差,哲蚌寺的協敖所出的賄賂價格就達到三萬個大洋之巨,因為有著司法權,往往有著敲詐勒索,濫處罰款的外道,在拉薩舉辦大召、小召法會期間,其權力甚至可以達到接管拉薩市政。
可以通過賄賂得到職位,也可以通過賄賂得到轉世活佛的地位。
吹忠(護法)當時可以通過降神來斷言靈童轉世到何地,以及是何人。額爾德尼班第達呼圖克圖圓寂之后,那旺達什就贈送給拉穆吹忠銀兩、綢緞、哈達等等。拉穆吹忠就依其意思,指土謝圖汗之子為轉世活佛。對吹忠的賄賂在尋找轉世靈童上極其常見,活佛轉世,往往出在貴族之家。也是正因為此,乾隆皇帝才頒布了金瓶掣簽制度,
貴族的特權
如果你是一個很普通的年輕人,立志投身于佛教,但你很快會發現,在這里理想向來只是一個奢望。
進入寺廟,并不意味著你就有大把大把的時間研究佛門經典,你得去承擔寺院指派的一切宣差(青年人的差)。包括在經堂倒茶、侍應的輕微雜役到為寺廟背運木頭的繁重體力勞動。而宣差的承擔卻從來沒有什么規定年限,必須要有足夠新僧接替他時,才能夠解除。
承擔完宣差,接下來則到根差。根差相對來說要舒服了一些,一些職位任期也只是一年。崗位職責就是保管康村(寺院的最低級組織)的一切動產,照看庭院、廚房等等。這之后,你的服役期才宣布結束,不再需要承擔一般性的差役。
這些差事對于貧寒的僧侶來說是義務,但是對于富裕的僧侶卻隨時可以免除。只要你擁有足夠的財力,就可以通過正式的手續,取得一個公認的特權地位,名為彌賽。
不管是有沒有“活佛”身份的僧人,取得彌賽特權的步驟都沒什么太大的區別。首先是要向寺院當局提出申請,各級重要執事的厚禮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要根據你所申請的彌撒等級向對應的僧眾放茶、布施一次。沒有一定的財力,顯然這些都做不成。
農奴主和農奴從入寺開始,就屬于兩個截然不同的僧侶階級。一個僧人捐獻到彌撒地位,不僅可以免差,還可以享受衣著服飾,住處,坐席,學經年限的不同優待。
就拿學經來說,一個有條件的僧員,可以投拜到有聲望的老師門下為徒,而出身貧寒的,則沒有這么幸運,師傅也往往比較貧寒。老師對于僧人今后的發展無疑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無論是從預備班轉到正班,還是申請考試格西(一種宗教學位),都需要他的經師的推薦來決定。
富裕的僧侶們可以專心學業,而一般的僧侶們則忙著做各種義務工,甚至有貧窮的僧侶靠為別人當差掙錢。富裕的僧侶十幾年就可以考試格西,一般的僧侶們則至少二十年以上。
在寺廟等級制度面前,一個學業精通,卻不具備社會條件和經濟地位的僧員,是幾乎沒有什么指望熬成格西的,而一個富家子弟,就沒有那么多的年限,很輕松就能考上格西,而且還能夠名列前茅。
而在佛教里面的因果關里,他們花錢也就變得理所應當,越是出手闊綽,越是被譽為福慧雙全,前生修得的福氣。有人曾作過一番估計,考取拉讓巴格西(最高一等的格西)所需的種種花銷,就有四五萬兩藏銀之巨,所以這決不是一般僧人所敢夢想的一種榮譽了。
佛門從來都不是凈土,掀開迷人的美麗面紗,塵世生活中的種種在其中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反映。而貴族子弟,凡是在西藏政府找不到出路的,就可以通過寺廟的途徑尋找榮華富貴,寺院逐漸變為少數有權有勢人的逐鹿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