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忠貴
【文章摘要】
隨著國家對科技創新工作日益重視,科研投入不斷加大,科研經費的管理和使用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本文從企業內部審計角度,對科研經費審計的主要內容,審計的難點進行了探討,并對加強科研經費審計提出建議,希望對開展科研經費審計有所啟發。
【關鍵詞】
科研經費;審計
“十二五”期間,國家在科技創新方面加大了投入,通過產學研聯合攻關,部分技術創新實現了重要突破,技術水平已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企業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為實現企業科學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技術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增強,在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按照國家科技發展總體規劃,企業緊密圍繞運營安全、裝備、經營管理等,不斷加大科技經費投入。但科研經費在管理使用過程中,存在管理不到位、未按規定用途使用等問題,作者將結合工作實踐,對如何做好科研經費審計進行探討。
1 科研經費審計的主要內容
主要檢查項目經費管理使用的合規性、真實性和有效性,審計的主要內容包括科研經費管理和科研經費使用兩方面。
1.1 科研經費管理審計的主要內容
主要檢查科研項目承擔單位內部管理和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經費管理使用權責是否明確,是否建立相關決策、實施、監督的制約機制。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撥付、結算各環節是否存在不合規或弄虛作假、截留資金等違反財經紀律的情況。科研項目配套資金是否及時到位。科研項目承擔單位是否將科研項目經費納入單位財會部門統一管理、單獨核算,是否專款專用。是否按科研項目實行經費預算管理,預算調整是否履行相關手續,是否存在未經批準擅自調整科研項目經費預算的情況。科研項目結余經費管理是否合規等。
1.2 科研經費使用審計的主要內容
主要檢查科研項目承擔單位是否按預算口徑及有關規定正確歸集科研項目成本,是否存在擠列項目成本、虛報項目完成的行為。項目組人員工資性支出列支和管理是否符合規定,勞務費發放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超標準、超范圍發放勞務費的情況。科研項目管理費是否按規定的方法和標準核定并實行總額控制,有無從項目經費中直接或超標準提取管理費計入項目成本等變相截留科研項目經費、虛增科研成本的行為。科研項目設備費支出是否合規,手續是否完備,購置的科研設備是否存在閑置或利用效率低、運行效果差等變相損失浪費現象。科研項目燃料動力費、差旅費、會議費、國際合作與交流費等支出是否與科研項目相關,手續是否完備,費用列支的原始憑證是否完整等。
2 科研經費審計的難點
2.1 審計人員對科研項目進度難以把握
許多大型科研項目在項目合同書約定根據項目進度分期撥付和使用科研經費,但合同里只明確了分期撥款的時間,對階段性的成果或進度標準并沒有具體要求,使得對科研項目進度的判斷沒有明確的依據和標準,審計人員對于項目進展到何種程度往往難以把握,也就難以判斷項目承擔單位是否按項目進度使用科研經費,是否完成了項目進度任務,因此,一些項目承擔單位往往由于未按項目進度開展研究工作,進度滯后,先將分期撥付到位的經費用于其它項目,待其它項目結題時,再將項目經費轉回到本項目上。
2.2 抽審科研項目協作單位手段有限
對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共同承擔一個科研項目,要了解項目經費整體管理使用情況,除審計項目第一(主要)承擔單位外,還要抽審項目協作單位,審計人員在抽審時使用的審計手段往往極為有限,一是由于部分項目的協作單位數量較多,分布在不同的地域,且承擔不同的科研任務;二是一些項目協作單位并不屬于本系統(本單位)內部管理(所屬)的單位,難以直接對其進行審計;三是項目協作單位對外部審計往往帶有抵觸情緒,甚至隱瞞或不按規定保存相關資料,不配合審計工作。由于審計手段和審計技術落后,在檢查項目協作單位時存在較大難度。
2.3 科研經費使用效益難以量化
當前,國家對科研經費使用效益的評價尚未有統一的標準,科研項目所形成的最終成果主要有論文、專利等,但對科研經費投入是否達到預期的經濟效益和技術效益,往往難以用技術指標予以量化來進行描述和評價,在審計實踐中,基本使用定性的描述,由于難以用量化指標來評價科研經費使用的效益性,也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審計人員在對科研經費使用效益方面存在的有關問題進行判斷和定性時往往存在一定困難。
3 加強科研經費審計的建議
3.1 加強科研項目合同管理
科研項目合同書中各項條款應具體詳細,對能夠量化的事項應予以量化,如對分期撥付科研經費的項目,應在合同約定項目所要完成的階段性成果或任務,才能撥付經費,未完成項目進度任務的,應暫停撥付經費,并追究相關責任。對涉及項目協作單位的,在簽訂項目分項合同時,必須明確科研項目經費撥付單位可隨時對項目經費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和檢查,協作單位必須配合并按要求保存有關資料,對不配合審計檢查或未按要求保存有關資料的,應承擔有關責任,通過合同對協作單位進行約束,并為審計檢查提供依據和保障。
3.2 加強科研經費效益審計
科研經費使用效益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志,經費使用效益審計是對已結題科研項目運行情況及其效果進行的審核和合理評估,進而為加強科研管理、提高資金效率提出合理建議。開展經費使用效益審計對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都有很高要求。因此,在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員一方面要借助相關領域專家的力量,充分發揮專業人士的專長;另一方面,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運用有關技術,從科研經費投入、完成時間、最終成果水平、成果轉化產出等方面建科研經費使用效益評價體系,通過量化相關指標,作為評價經費使用效益的標準和依據。
3.3 加強科研經費管理使用的動態監督和檢查
科研項目自首次撥付經費起,就應對經費的管理使用進行動態監督和檢查,動態監督和檢查可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主要目的就是要從源頭上防范科研資金風險,通過事前、事中全過程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經費管理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糾正,從而監督科研資金按規定管理和使用,項目按合同書約定進度進行,確保項目預期目標的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崔惠絨、鮑洋,2012.9:如何做好科研經費財務審計[J],財會月刊,P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