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陜西省法學會2013年課題
【文章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進步,腐敗現象也日益增加,本文基于此,從我國腐敗現象現狀入手,對其出現的原因、危害性進行了分析研究,從而提出了相應的預防措施,希望大學生能夠通過思法課的學習,在未來的工作中自覺杜絕腐敗行為,并提醒官員樹立清正廉潔的作風。
【關鍵詞】
腐敗;現狀;原因;預防措施
0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是腐敗現象也越來越嚴重,盡管政府已經加大力度開展反腐敗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這一問題在當今社會依舊比較突出,大案要案越來越多,涉案金額也越來越多,腐敗主體逐漸向高層次擴展,“一把手”腐敗問題對社會的不良影響比較大,一些高級、中級干部的腐敗情況尤為突出,國家雖然已經通過各種形式制止行業性、部門性以權謀私的情況,但是依舊無法消除腐敗現象,甚至有些腐敗活動已經發展成集團化,我國反腐敗形勢非常嚴峻,習近平主席在上任之后也著重強調了腐敗問題的嚴重性,并加大力度進行整治,腐敗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顆定時炸彈,時刻威脅這社會的進步與人民政權的鞏固。
1 我國腐敗問題現狀
1.1 腐敗集團化
我國腐敗問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之前的特點是一人一案,腐敗分子之間的聯系是比較少的,幾乎沒有窩案串案。到了二十一世紀之后,腐敗分子相互勾結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表現出集團化趨勢,這種集團化腐敗實際上就是指擁有一定公共權力和公共資源單位的核心決策層或管理層采用非法或看似合理的手段,通過濫用權力,為特權階層謀取非法利益的行為。比如當今出現比較多的公款旅游、公款宴請送禮等,這種集團腐敗的最明顯特征就是犯罪主體的團體性,另外表現出嚴密的組織性、形式的合理性、手段隱蔽等特征,因此,這種形式腐敗給國家帶來的危害更加嚴重,如震驚全國的福建省廈門市遠華走私案,主犯賴昌星為實現其通過走私手段牟利,拉攏了一大批的官員,他們之間構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使這些官員走上了貪污腐敗的不歸路,也使自己身敗名裂,并給國家造成巨額損失。據調查,此案件中涉及的部門包括黨政機關、執法機關、海關等,涉及到的國家工作人員總共346名,其中有20多名是中廳局級以上領導干部,導致國家經濟損失高達830億。
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集團性腐敗犯罪數量只增不減,腐敗分子之間通過一種共同利益勾結在一起,給黨和國家帶來嚴重危害。
1.2 腐敗市場化
腐敗市場化是指在腐敗產生過程中,圍繞腐敗現象出現了買方賣方、討價還價,投資回報等具有經濟學意義上的市場行為。從這一角度來看,腐敗也是遵循市場規律,受到供求關系影響的,甚至有些部門或者單位已經對于某些條件形成固定的價格。比如建筑行業工程承包商在項目中標后,根據固定價格給發包方回扣;醫藥行業購銷醫療器材、藥品也要收取一定的回扣,醫生手術要給紅包也已經成為一種不成文的規定;學生入學要交一定的贊助費等。在社會的發展中,國家的住房、醫療及教育事業應當是社會福利的一部分,政府有責任讓廣大人民群眾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幼有所學,老有所養,如果在這三方面都已經出現了市場化的腐敗現象,那么就會增加人民的生活負擔,給社會的發展帶來很多不穩定性因素。
1.3 腐敗涉黑化
腐敗涉黑化主要是指司法系統的官員與黑惡勢力相互勾結,司法官員成了黑惡勢力的保護傘,與其同流合污。黑惡勢力通過錢財、禮品等收買司法官員,這種腐敗行為的后果非常嚴重,并會給社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比如重慶市原司法局局長文強,曾經致力于打擊黑惡勢力,后來卻成了他們的保護傘,最終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我國社會正處于轉型階段,黑惡勢力也在趁機發展壯大,給社會造成的危害逐漸增加,當黑惡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企圖通過與政府“合作”來實現他們的共同利益。
2 我國腐敗問題產生的原因
我國腐敗問題產生的原因,本文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一是造成腐敗的客觀原因,二是造成腐敗的主觀原因。
2.1 造成腐敗的客觀原因
第一,長期封建思想的影響
中國有著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背景,有些人依舊存在著腐朽落后的思想觀念,尤其是其中的等級觀念和特權思想在我國當今干部和群眾中根深蒂固,這是導致我國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我國社會結構轉變的影響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社會階層結構出現了較大的變化,社會結構表現出越來越復雜的趨勢,據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官方網站顯示,我國現在已經存在十大階層,包含國家與社會管理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等,人們的政治利益、利益關系、價值觀念也都是這種新的環境下發生著變化,為腐敗問題的出現提供了契機,各個階層的人通過非正常手段獲取財富和其它社會資源,從而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在這種環境下,不少人階層身份的上升都與腐敗離不開。
第三,民主法制建設不完善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法律制度依舊不夠完善,并未建立健全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各項制度,長時間以來都沒有重視法制建設。特權問題雖然遭到一定的遏制,但是依舊在蔓延,要想從根本上解決特權問題,不僅要注重思想意識方面,還要注重制度的完善,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所有制結構和分配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難免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問題,但是卻并沒有制定相關的制度來解決這些問題,抑制由此造成的腐敗現象。
2.2 造成腐敗的主觀原因
第一,價值觀念的影響
價值觀念是行為主體在長期的價值活動中形成的對某類事物的價值信念、價值目標、價值標準等的穩定的看。腐敗問題的產生多數是由于這些人員價值觀念的影響,而價值觀念的形成又受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的影響,上文中我們分析到我國長期受到封建社會落后于腐朽思想的影響,加之社會制度的不完善,這些都是導致一些領導干部走向腐敗的影響因素,歸根到底還是他們的價值觀念腐朽,尤其是在改革開發之后,極端個人主義的價值觀、人生觀開始流行,致使一些領導干部將自己手中的權力私有化,貪欲膨脹,惡性循環。
第二,文化因素的影響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流行著“禮尚往來”的觀念,他體現了一種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范,它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掌握好這種關系的“度”,人情關系在適當的范圍是情義,超過一定范圍就會產生腐敗。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更多的超越了這個“度”,為腐敗行為的出現提供了一條條便捷的渠道,扭曲國家公職人員與人民群眾的正常關系,也削弱了社會對權力的監督與制約。
第三,心理失衡因素的影響
心理學認為,人的任何行為都是在其心理的支配下進行的。因此,腐敗行為也是在腐敗行為主體的心理因素支配下產生的,這種心理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幾種:一是法不責眾的心理。在大多數人認為,不管是哪種腐敗行為,只要是大家都這么做了,那么即使它是一種違法行為,那么也是安全的;二是僥幸心理,腐敗行為主體在實施腐敗行為之前,一般都會意識到這一行為將帶來的嚴重后果,但是他們依然會鋌而走險,抱有很強的僥幸心理;三是攀比心理。很多公務員會將其收入與國外進行對比,而在我國,公務員的工資收入和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因此,他們就會希望通過其他渠道增加自己的收入,最終導致腐敗行為的發生。
3 我國腐敗問題危害性及預防措施
我國腐敗問題已經給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影響,具體來講表現在政治、家庭、國家及黨的建設,當今大學生要通過思法課的學習,要充分意識到腐敗帶來的嚴重后果,并在未來的工作中自覺保持清正廉潔的作風。
3.1 腐敗的危害
第一,在政治方面:中國共產黨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政黨,腐敗現象如果一直不能根除,就會失去民心,甚至亡黨,導致經濟貧窮、民族分裂、社會動亂的局面。
第二,在國家方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五十六個民族緊緊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繁榮盛世,如果腐敗現象蔓延,就會面臨國家分裂的危險,威脅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第三,在家庭方面:腐敗是一種犯罪行為,給整個家庭帶來的是家破人亡的威脅,毀掉親人一生的幸福。
3.2 預防腐敗的措施
第一,加強廉政文化建設,提高公民道德
為了有效預防腐敗問題的出現,我們要弘揚清正廉潔的傳統作風,艱苦樸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政府官員要以身作則,不濫用職權以權謀私;塑造優秀的道德模范,充分發揮榜樣的力量;在校園、社區等公眾場所加強反腐倡廉的宣傳教育等。
第二,完善法制建設
在立法方面,建立健全的反貪污受賄法,執法方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樹立法律的權威,依法治國,而且還要加大懲罰的力度,對各種腐敗行為進行及時有效的制裁。
第三,調整激勵機制,適當提高收入水平
自1989年起公職人員經過了六次加薪,福利待遇也在不斷提高,但是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其收入與消費水平依舊表現出不平衡趨勢,而這種不平衡就會在定程度上催生犯罪,所以,可以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實際,適當提高其收入水平。另外,要實現公職人員收入透明化,嚴格查處不合法收入,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4 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發展,腐敗現象也越來越突出,本文從我國腐敗現象現狀入手,對其出現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預防對策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
【參考文獻】
[1]李浩.構建我國腐敗預防體系的思考[D].華東政法大學.2012-04
[2]周燚.新時期我國加強反腐倡廉建設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2-03
[3]張亞楠.馬克思主義信仰視角下黨員干部腐敗問題研究[D].海南大學.2012-03
【作者簡介】
孫倩,女,1984年11月9日,陜西省西安市,助教,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