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說明:該論文為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階段性成果。
(項目名稱:培養具備“多元文化”溝通能力拔尖外語人才研究 項目編號:L13DYY030)
【文章摘要】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漢語,世界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口語課的教學,如何提高外國留學生的漢語口語水平,如何培養漢語口語拔尖人才是我們急需研究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
漢語口語;拔尖人才;培養策略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 在“漢語熱”的大環境下,在華留學生漢語教育迅速發展。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語言的主要功能是用來交流,口語能力的培養是留學生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培養漢語口語拔尖人才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課題。
1 口語交際的重要性
口頭表達能力是指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以達到與人溝通、交流的目的的一種能力。口語交際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梁,口語交際是現代人才的基本能力,同時它也需要敏捷的思維能力和快速的反應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口語在溝通、交流、信息傳遞中占的比例越來越大。求職演講、商務談判、經貿往來、旅游服務都對口語交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口才會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加強口語交際能力訓練,使學生擁有好口才,是培養留學生漢語口語能力的重要環節。作為學習漢語的外國留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可以幫助初到中國的外國留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還可以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 影響外國留學生漢語口語水平提高的因素
影響外國留學生漢語口語水平提高的因素,主要分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
2.1 主觀因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思維因素和個體差異。
在漢語學習中,外國留學生的學習目的、動機、興趣和愛好,會影響其漢語口語水平。在口語課上,有一部分學生,總是害怕自己說錯,所以不好意思開口說話,影響了漢語口語水平的提高。同時對外漢語教學屬于第二語言教學,入門階段的外國留學生往往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按照自己本國語言的思維模式來說漢語。此外,受國別、民族、年齡、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影響,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在漢語口語學習中表現的態度也不同。
2.2 客觀因素:主要包括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因素。.
2.2.1 課程設置單一化
傳統的提高口語水平的課程設置基本上就是口語課,練習形式固定化,內容上大部分以詞匯、語法為主,與生活聯系較少,應用性和實踐性不夠。此外,有利于提高口語能力的課程設置較少,過于單一,缺乏有利于口語訓練的新課程。
2.2.2 教學方法機械化
目前口語課的教學方法大部分受教材的限制,采用教材中固定的教授模式,機械地進行練習,導致教學方法不夠靈活。同時,受教材和教學進度的制約,教師很少也很難創新,使學生漸漸失去興趣,很多學生處于被練習、被學習的狀態。
2.3 考核方式固定化
留學生在中國學習漢語一般會參加兩種考試,一種是學校的常規考試,口語考試一般分為筆試和口試兩部分,但是這種考試很難全面考核學生的漢語口語水平。一種是國家漢辦組織的漢語水平考試,是為測試母語非漢語者(包括外國人、華僑和中國少數民族考生)的漢語水平而設立的國家級標準化考試。它分為聽力、語法、閱讀、綜合四個部分。很多高校將此項考試的成績作為能否入學的重要條件之一,在這種形勢下,學生重筆試,輕口試,結果考試能力提高了,漢語口語水平越來越低。
3 留學生漢語口語拔尖人才培養策略
為了解決留學生在口語學習中的困難,消除影響留學生漢語口語水平提高的不利因素,培養漢語口語拔尖人才,我們可以嘗試新的人才培養策略。
3.1 培養目標
確立符合市場需要的漢語口語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求學生漢語口語水平高,掌握翻譯技能,具有較強的漢語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強,發音標準。對留學生最大限度地做到全面培養,讓知識培養和能力培養有機結合,使學生在學成漢語后能真正成為國際社會需要的人才。
3.2 課程設置
進行課程設置改革,探索符合留學生漢語口語人才培養目標的課程設置,改革和創新口語課程。實現新舊結合,以新促舊的新發展。傳統的口語課程基本上就是以話題為主,語法為輔進行訓練。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訓練面過窄、針對性不強、實用性不夠。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要創新口語課的課程設置,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培養應用能力強的漢語口語人才。課程設置主要分為幾大板塊,漢語正音板塊、成段表達板塊、演講與口才板塊、詩詞朗誦板塊,課程板塊的劃分突出課程設置的多樣性,加強教學的實踐性,體現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強化口語表達的重要性。
3.3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正確處理聽、說、讀、寫之間的關系,不同的板塊要根據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任務型教學法為指導,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漢語正音板塊主要采用語音模仿、手勢法、一對一糾音的方法進行正音,從單音節到雙音節到多音節,從漢字到詞組到句子,進行基礎的正音訓練,改善學生的語音面貌。成段表達板塊采用精講多練的方法,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語用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從詞語用法搭配到關聯詞語的使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篇章表達能力。演講與口才板塊采用培訓式的方法進行教學,以實用性為原則,培訓內容分為繞口令、相聲、快板、演講等。采用先集體培訓,再單獨培訓的方法。訓練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心里素質、語言表達等多項綜合能力。詩詞朗誦板塊采用培訓法進行教學,訓練學生的語速、語調、節奏、手勢、感情、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朗誦能力。
3.4 考核驗收
傳統的口語課考試形式就是筆試和口試,考試僅僅是對學生學習考核的一個最基本的手段,它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口語水平和表達能力。所以我們應該大膽嘗試新的考核形式——參加比賽,如漢語演講比賽、漢語語音大賽、漢語表演比賽等。通過參加不同級別的比賽來檢驗學生的口語水平,這個方法既實用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走出為應付考試而學習的困境。
【參考文獻】
[1]董萃.留學生漢語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改革.課程與教學研究,2012.
[2]佟欣.學生對外漢語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文學教育 ,2013.
[3]周紅.對培養具備國際化溝通能力拔尖外語人才的思考.沈陽航空航天 大學學報,2013.
【作者簡介】
孫杰,黑龍江大學國際文化教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現代漢語語法、對外漢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