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辨析有關平康鄉(xiāng)人的敦煌文書

2014-04-29 00:44:03陳菊霞
敦煌研究 2014年4期
關鍵詞:敦煌

內(nèi)容摘要: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文獻中有若干關于平康鄉(xiāng)或平康鄉(xiāng)人的文書。本文通過分析這些文書中人名的關聯(lián)性,認為P.4693、S.6123、P.4525(8)和Дx.2954等多件文書也是有關平康鄉(xiāng)人的敦煌文書,并簡要概述了平康鄉(xiāng)的地界、居民、寺院分布以及居民的生活狀況。

關鍵詞:平康鄉(xiāng);敦煌文書

中圖分類號:G2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4)04-0044-10

自敦煌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以來,學者們已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深入研究了藏經(jīng)洞出土文獻,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由于藏經(jīng)洞出土文獻存在著來源復雜、許多文書的原始信息被打亂后進行二次利用等問題,學者對一些文書的年代和形成地點難以作出明確的判斷,因而對一些問題無法進行深入的研究。鑒于此,筆者試圖通過考察敦煌文書中人名的關聯(lián)性,并借助其他文獻證據(jù),來推定出一批有關平康鄉(xiāng)人的敦煌文書,以促進對這些文書和相關問題的考察,同時也借此全面地了解平康鄉(xiāng)居民的生產(chǎn)、生活狀況。

一 平康縣鄉(xiāng)制概述

從正史和現(xiàn)存的敦煌文獻來看,平康作為敦煌縣鄉(xiāng)建置最早出現(xiàn)于北周。《隋書·地理志》之“敦煌”條云:

舊置敦煌郡,后周并效谷、壽皇二郡入焉。又并敦煌、鳴沙、平康、效谷、東鄉(xiāng)、龍勒六縣為鳴沙縣。開皇初郡廢,大業(yè)置敦煌郡,改鳴沙為敦煌。[1]

這說明北周初期已設立了平康縣,隸屬敦煌郡。據(jù)齊陳駿先生考證,平康是在北魏孝昌二年(526)以縣建置的[2]。及至北周保定四年(564),宇文周對敦煌郡縣進行了一次大合并,將原有的敦煌、鳴沙、平康、效谷、東鄉(xiāng)、龍勒六縣和壽昌郡降格為鄉(xiāng),全部并入鳴沙縣。平康始以鄉(xiāng)建置。

從隋代到吐蕃統(tǒng)治敦煌之前,平康一直保持著鄉(xiāng)建置。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大谷文書2839V《周圣歷二年(c.699)前后敦煌縣各鄉(xiāng)營麥豆畝數(shù)計會》寫于景龍二年(708)。甘肅省博物館藏017號《〈十戒經(jīng)〉道士索澄空題記盟文》和至德二年(757)P.3770-1《十戒經(jīng)》的尾題中都有關于平康鄉(xiāng)的記載{1}。據(jù)后兩件文書的記載,平康鄉(xiāng)有洪文里、安昌里和修武里。

貞元四年(788),吐蕃占領沙州[3],廢除原來的鄉(xiāng)里制,改為千戶部落與將頭制。部落主要有中部落、上部落、下部落和絲綿部落等。平康鄉(xiāng)名隨之廢棄[4]。

大中二年(848),張議潮率眾推翻吐蕃統(tǒng)治。大中五年(851),張議潮建立了受唐中央政府冊封的歸義軍政權。因張氏歸義軍奉唐為正朔,所以又恢復了唐代的鄉(xiāng)里制度,平康鄉(xiāng)也得以恢復,并一直存續(xù)至歸義軍政權的末期。

平康鄉(xiāng)在縣城北,東界黨河(城北段),北至大井澤,西至宜秋東支渠,南在三藂口東西一線,大致相當于今肅州鄉(xiāng)境,耕地約兩萬八千六百畝[4]49,主要姓氏有張、索、氾、陰、宋、杜、李、王等。

二 典型文書

敦煌藏經(jīng)洞出土文獻中,有幾件文書明確寫明是平康鄉(xiāng)的,還有一些文書是與平康鄉(xiāng)人有關的。我們可將這些文書作為標尺來推定其他有關平康鄉(xiāng)人的敦煌文書,下面列出并簡要分析這些文書。

1. P. 2822+羅振玉舊藏《唐先天二年(713)沙州敦煌縣平康鄉(xiāng)籍》

本件文書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P.2822,記錄了一名戶主的田地分布及四至情況,但該戶主的姓名、年齡一行缺失。第二、三部分為羅振玉舊藏。第二部分也記載了一名戶主的田地分布及四至情況,同樣也缺失戶主的姓名、年齡一行。此外還有王行智戶籍,但僅存一行。第三部分是一件殘片,其縫背注記曰:“沙州敦煌縣平康鄉(xiāng)先天二年籍”。既然是平康鄉(xiāng)戶籍,那么王行智以及自家田地與二名缺失姓名之戶主的田地相毗鄰的張智詮、張行開、張慶、張表、張玄福等16人當為平康鄉(xiāng)人,詳見《中國古代籍帳研究》[5]。

2. P.3418V《唐沙州諸鄉(xiāng)欠枝夫人戶名目》

本件文書首尾均殘,現(xiàn)存文書按鄉(xiāng)的順序完整地登記了敦煌鄉(xiāng)、神沙鄉(xiāng)、龍勒鄉(xiāng)、赤心鄉(xiāng)、洪閏鄉(xiāng)、慈惠鄉(xiāng)、平康鄉(xiāng)、效谷鄉(xiāng)的部分人戶的欠枝情況{2}。其中登記的平康鄉(xiāng)欠枝夫的戶主有60人,詳見唐耕耦和陸宏基先生的錄文[6]。

關于P.3418V的寫作年代,池田溫先生推斷在9世紀后半期[7],郭鋒先生判定在894年前后[8],鄭炳林先生判定在894年之前[9]。總之該文書書于張氏歸義軍后期。

3. P.3231(11)《癸酉年至丙子年(974—976)平康鄉(xiāng)官齋籍》

本件文書由七份官齋籍組成,第一份官齋籍的前部殘缺;第二、三份寫作“平康鄉(xiāng)官齋籍”;第四、六、七份寫作“平康鄉(xiāng)官齋歷”;第五份簡寫為“官齋”,主要記錄了平康鄉(xiāng)從癸酉年(974)至丙子年(976)的七次官齋情況。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書,它為了解和認識歸義軍時期敦煌地區(qū)的官齋情況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我們知道,佛教有三齋月,即在三、五、九月要持齋。敦煌的官齋沿用了佛教的三齋月,但又有所變通。因為正月的歲祭拜及佛事活動很多,而這些佛事活動都要持齋,所以該月不再另行舉辦官齋,而是集中在五月和九月舉行。官齋日一般選在當月的望日或晦日[10]。從這件文書的內(nèi)容來看,每逢五月和九月的官齋,平康鄉(xiāng)都要持齋一天,而齋會主要由官府組織籌辦。官府依據(jù)齋會人數(shù)撥出面、油、粟等,指定平康鄉(xiāng)的一些民戶制作成蒸餅、糊餅、羹饦、漿水粥等,供齋會時食用。在癸酉年(973)九月、甲戌年(974)五月、甲戌年(974)十月{1}、乙亥年(975)九月和丙子年(976)五月的官齋中都有“平康鄉(xiāng)官齋籍計壹百柒拾貳人料”的記載,由此可見每次參加齋會的人數(shù)都是172人。據(jù)筆者統(tǒng)計,每次參與齋會食品加工的人數(shù)約為60—80人,這些人有的反復出現(xiàn),有的僅出現(xiàn)一到二次。總的來說,從癸酉年(973)到丙子年(976)約有230名平康鄉(xiāng)人參與制作了官齋食品,具體姓名參見唐耕耦和陸宏基先生的錄文[11]。

4. P.3721V-1《庚辰年三月廿一日平康鄉(xiāng)堤上見點得人名籍》

這件文書首部完整,尾部殘缺。首行云“庚辰年三月廿一日平康鄉(xiāng)堤上見點得人”[12],其后列寫人名共53人。唐耕耦先生認為這件文書“與水利有關”[13],也許是平康鄉(xiāng)防水、平水或修筑河堤時的人名點檢錄。點檢的應當都是平康鄉(xiāng)人,因為這53人中有18人還出現(xiàn)在P.3231(11)中,他們是武愿昌、吳僧子、郭保盈、李衍雞、張清奴、張僧奴、李丑奴、張富昌、張全子、陰住奴、汜加慶、閻什德、王定昌、汜萬盈、陰保盈、張瘦兒、張住德、張清忽。另外也可依照P.3231(11)的年代將P.3721V-1中的“庚辰年”定為太平興國五年,即980年。

5. 大谷文書2836V《圣歷二年(699)三月二十日敦煌縣檢校營田人等牒》等22件文書

這22件與平康鄉(xiāng)人有關的敦煌文書多為契約和借貸文書(見表1)。對于其中平康鄉(xiāng)人的判定以及部分文書的時代判定詳見腳注。

三 推定為關于平康鄉(xiāng)的敦煌文書

上述文書都是有關平康鄉(xiāng)或平康鄉(xiāng)人的敦煌文書。筆者以它們?yōu)榫€索對敦煌文獻進行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下列文書可以明確判定為平康鄉(xiāng)文書:

1. P.4693《官齋籍》

唐耕耦先生將P.4693文書定名為《年代不明(公元十世紀)官齋籍》,并作了釋錄[11] 246。譚蟬雪先生又指出,P.4693文書中一半的人名與P.3231(11)中的人名相同,二者應屬同一時代[10]212,但譚先生沒有展開討論。現(xiàn)將二者列表比較(表2)。

從表2可見,P.4693中的陰住奴等23人又出現(xiàn)于P.3231(11)中,而且他們承擔的任務都基本相同。如宋丑勿、鄧丑奴和王定昌任“漿水粥及白粥頭”,陰慶住任“煮菜頭”,趙再成、宋殘子、陰曹子等人任“羹饦頭”,陰幸員任“食布頭”等等。由此推知,P.4693必屬平康鄉(xiāng)官齋籍,而且其時代與P.3231(11)的時代相近。據(jù)此可將其定名為P.4693《10世紀80年代前后平康鄉(xiāng)官齋籍》。

2. S.6123《戊寅年(978)七月十四日宜秋西枝渠人轉帖》

本件文書共錄有26人,其中索赤頭、索鐵子、索再昇、索流通、索員昌、索不藉子、索延德、陰清朵、陰幸員、陰富定、汜連兒、汜萬盈等12人又出現(xiàn)于P.3231(11)中。另外,文書首行題為“宜秋西枝渠人轉帖”。據(jù)P.2822+羅振玉舊藏《唐先天二年(713)沙州敦煌縣平康鄉(xiāng)籍》記載,平康鄉(xiāng)某戶主的三段田地分別在“城西七里宜秋西支渠”,“城北四里西支渠”和“城西五里西支渠”[14];據(jù)ф.366記載,平康鄉(xiāng)張大遇的一段田地在“城北七里西支渠”[6]366。上述信息表明,S.6123當是平康鄉(xiāng)人的轉帖。詳見寧可、郝春文《敦煌社邑文書輯校》[15]。

3. S.329V5《858至894年正月十三日常年設齋轉帖抄》、S.6981《癸亥年(903?)八月十日張賢者阿婆身故轉貼》、P.3875A《癸未年(863、923、983)秋座局席轉帖》、S.0214V2《甲申年(924?)十一月廿日少事商量轉帖抄》、S.5631《庚辰年(980)正月十四日少事商量轉帖抄》、P.3875AV《少事商量轉帖抄》{1}

上列六件轉帖都有一個共同點,即都通知社人于“普光寺”{2}取齊,可見這些社人的居住地離普光寺不遠。李正宇先生認為普光寺在城西北宜秋西枝渠附近[16]。寧可、郝春文先生認為“宜秋西枝渠在平康鄉(xiāng)界”[15]379。既然前述的S.6123也通知社人“于普光寺門前取齊”,其首行云“宜秋西枝渠人轉帖”[15]378,又屬平康鄉(xiāng)文書,而普光寺又在平康鄉(xiāng)界,那么上列六件轉帖應該都是關于平康鄉(xiāng)人的文書。

4. P.4525(8)《官布籍》

這件文書由2部分組成。第1至6行為第1部分,第7至15行為第2部分。由于這件文書的兩部分都有殘缺,在第一部分,現(xiàn)能完整識讀的人名有16人,其中張定長、楊千子、張保定、曹閏{3}成、陰彥思、索安住、武愿昌、索鐵子、張再住等9人又見于P.3231(11)、P.3721V-1、P.4693等平康鄉(xiāng)文書中,由此可推知第1部分的官齋籍是關于平康鄉(xiāng)的。

為方便討論,現(xiàn)將P.4525(8)的第2部分全文轉錄如下:

7 有,馮都官安校棟伍傾叁拾捌畝,曹都頭玖拾畝,鄧長慶陸拾伍

8 鄧家郎君叁傾貳拾壹畝,趙安住壹傾玖畝半,梁保通壹傾

9 宋再昇叁傾拾畝,李永受陸拾壹畝,張回通壹傾叁拾畝,張

10 畝,吳員俊壹傾,王安吉壹傾貳拾捌畝。音聲王安君貳拾畝

11 畝。吹角汜富德貳拾畝,索再住貳拾畝,牧子李富德貳拾畝,張

12 畝,趙阿朵貳拾畝,張憨兒貳拾畝,鄧富通貳拾畝,張員松貳拾畝

13 貳拾畝。打窟陰骨子叁拾貳畝,索阿朵子叁拾肆畝,有張

14 陸畝半。

15 已前都頭及音聲、牧子、打窟、吹角都共并地貳拾叁傾貳拾伍畝半。[6]454

第15行記錄的“地貳拾叁傾貳拾伍畝半”與第7至14行所登記的田畝總數(shù)相當,可見第15行是第2部分的結語,與第1部分無關。而第15行的內(nèi)容也說明了第2部分中登記人的身份,因為上面所錄文書用朱筆寫了“音聲”,“吹角”,“牧子”和“打窟”,而馮都官至王安吉等12人當是都頭一級的官員。這一點也可在P.3721V-2《庚辰年(980)正月十五日夜見點人名籍》和P.3721V-3《己卯年十一月廿六日冬至見點人名籍》中得到印證。P.3721V-2所列宋再升至杜義通之間的38位官員都是都頭一級的官員[17],其中就有上列錄文中的宋再昇(升)、張回通、吳員俊和王安吉;P.3721V-3所列安來興至張永昌之間的22位官員也是都頭一級的官員[17]134,其中有上列錄文中的李永受。

上列錄文中的馮都官、安校棟、曹都頭、鄧家郎君沒有列出名字,除此之外的18人中僅有李富德、趙阿朵、張憨兒、張員松、索阿朵等5人見于平康鄉(xiāng)文書,但筆者仍認為這部分文書也是關于平康鄉(xiāng)的。理由有兩點:第一,第2部分文書抄于第1部分文書之后,而我們已判斷第一部分文書為平康鄉(xiāng)文書;第二,第2部分登記的“音聲”,“吹角”,“牧子”和“打窟”人共有9人,而其中5人我們已判定為平康鄉(xiāng)人。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都頭一級的官員竟無一人出現(xiàn)于平康鄉(xiāng)文書中。當然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也有其必然的原因,因為P.3231(11)和P.3721V-1都是參與制作食品和防水、平水或修筑河堤的平康鄉(xiāng)普通民戶,理當沒有這些都頭一級的官員。據(jù)此,筆者認定P.4525(8)屬平康鄉(xiāng)文書。

P.4525(8)前后均缺,沒有明確的寫作年代。唐耕耦先生認為這件文書與P.3236V《壬申年三月十九日敦煌鄉(xiāng)官布籍》的筆跡相似,其年代應當與P.3236V相近。而關于P.3236V中的“壬申年”,唐耕耦先生僅推定其為972年或912年。其實這個“壬申年”是可以確定的,因為前文已提及,P.4525(8)中的都頭李永受又見于P.3721V-3;宋再昇、張回通、吳員俊和王安吉又見于P.3721V-2;而關于P.3721V-3中的“己卯年”,筆者已判定為太平興國四年,即979年[17]119。P.3721V-2中的“庚辰年”也可以推定。

P.3721V-2中的都頭翟保興又見于S.4700、4121、4643《甲午年(994)五月十五日陰家婢子小娘子榮親客目》的記載“翟保興都頭及衙推小娘子都頭合門等六人”[13]13;都頭張富高又見于P.3721V-3和P.3878《己卯年軍資庫司判憑十五通》;都頭令狐崇清又見于S.1398V-2《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呂住盈、阿鸞兄弟典賣土地契》,由此可見P.3721V-2中的“庚辰年”是宋太平興國五年,即980年。

既然明確了P.3721V-3寫于979年,P.3721 V-2寫于980年,那么P.3236V中的“壬申年”就只能定在972年。而P.4525(8)的筆跡又與P.3236V的相似,其寫作時代也應在972年或972年前后。

5. Дx.2954《后周廣順二年(952)正月一日百姓索慶奴戶狀》

據(jù)本件戶狀記載,索慶奴一家至少有6人,妻為令狐氏,男有延昌、延德、小兒子等。索慶奴共受田49畝,都分布在宜秋東支渠[6]477。據(jù)李正宇先生研究,宜秋東支渠約起于州城西7里處,東北行,流至州城西北7里,灌溉龍勒、平康二鄉(xiāng)[16]114。本件戶狀詳細羅列了索慶奴田地的四至情況,見表3。

由表3可見,與索慶奴田地毗鄰的戶主大多為索姓,如索住子、索懷弁、索擖、索文俊、索清子、索住兒、索幸宗等。而索清子和索擖又見于新德里國家博物館藏《丙寅年(966)平康鄉(xiāng)百姓索清子貸絹契》{1}。該《貸絹契》明確寫明索清子為平康鄉(xiāng)人,索擖是其叔父。由此可知,表3所列與索慶奴田地毗鄰的索姓人很可能多為其宗親。依據(jù)上述信息,我們也可認定Дx.2954中所記載的索慶奴全家以及表3所列的戶主都是平康鄉(xiāng)人。

6. S.5632《丁卯年(967)二月八日張憨兒母亡轉帖》{2}和北圖周字66《辛酉年(961)四月廿四日安丑定妻亡轉帖》

上列二件轉帖都通知社人“于顯德寺門前取齊”[15]103,99,顯德寺是顯德年間由法門寺更名而來[18]。李正宇先生認為,顯德寺在沙州城內(nèi)[16]85。但據(jù)筆者考證,顯德寺應在平康鄉(xiāng)界[17]93-95。因此上述二件轉帖中的社人也應是平康鄉(xiāng)人。

四 對平康鄉(xiāng)的認識

上述有關平康鄉(xiāng)和平康鄉(xiāng)人的敦煌文書使我們對平康鄉(xiāng)有了大致的了解和認識。

1. 平康鄉(xiāng)地界

據(jù)大谷文書2836V、P.2822+羅振玉舊藏《唐先天二年(713)沙州敦煌縣平康鄉(xiāng)籍》、ф.366、Дx.2954等的記載,平康鄉(xiāng)的田地主要分布在城北四里至七里的八尺渠、城北三里的宋渠、城北七里的泉水渠、城北五里至七里的西支渠、城西七里的塞門渠、城西七里宜秋西支渠以及宜秋東支渠。

2. 平康鄉(xiāng)人

關于平康鄉(xiāng)的居民,以P3231(11)為例來看,大姓主要有張、索、汜、陰、宋、武、李、王等姓,另外,還有令狐、趙、陳、楊、梁、閻、鄧、曹、高、康、白、何、任、石、吳、郭、胡、岳、菜等姓。其中張姓人數(shù)最多,這與張姓為敦煌第一大姓相符{1}。其次為索、汜、陰等姓。

3. 平康鄉(xiāng)寺院

平康鄉(xiāng)境內(nèi)至少有兩所佛教寺院,即顯德寺、普光寺。

前文已論及,顯德寺和普光寺都在平康鄉(xiāng)界,其中顯德寺為僧寺,普光寺為尼寺。“顯德寺”一名最早出現(xiàn)于北圖周字66《辛酉年(961)四月廿四日安丑定妻亡轉帖》。在之后的敦煌藏經(jīng)洞文獻中也時常出現(xiàn),其最晚的敦煌文書是P.3240(2)《壬寅年(1002)七月十六日付紙歷》{2}。土肥義和先生曾考證過顯德寺的歷史沿革,他認為顯德寺是顯德年間(顯德元年為954年)由法門寺更名而來。法門寺存在于五代后晉至后周顯德初年(即936—954年間),而法門寺則由歸義軍初期建立的奉唐寺更名而來[18]357-361。

普光寺最早出現(xiàn)在S.2729《吐蕃辰年(788)三月沙州僧尼部落米凈辯牒》中,有尼47人。晚唐時,其寺尼增至189人。該寺一直存續(xù)至歸義軍末期,有田園、羊群、倉儲利貸及布施等收入[16]92。

4. 平康鄉(xiāng)名人

P.3418V記載,“陰仁貴枝卅一束”,“曹子盈廿七束”[6]435。

據(jù)郭鋒先生研究,本件文書中各戶的納枝數(shù)目與家境貧富程度成正比[8]90。由此可見陰仁貴與曹子盈的家境都很富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陰仁貴和曹子盈各自家族的勢力。陰仁貴和曹子盈主要活躍在金山國張承奉時期,下面分別加以介紹。

乾寧三年(896),歸義軍實權落到張承奉手里。天復十年(910),張承奉得知唐朝滅亡,遂自號白衣帝,建立金山國。但剛剛建國的金山國又遭到甘州回鶻的多次進攻。P.3633V-1《龍泉神劍歌》云:

37. 今年回鶻數(shù)侵疆,直到便橋列戰(zhàn)場。當

38.鋒直入陰仁貴,不使戈鋌解用槍。堪賞給,早商量,

39. 寵拜金吾超上將。急要名聲續(xù)帝鄉(xiāng),軍郡日日更英雄,

40. 囗囗東行大漠中。短兵自有張西豹,遮收遏后與羅公。

41. 蕃漢精兵一萬強,打卻甘州坐五涼……[13]382

根據(jù)引文可知,在便橋之戰(zhàn)中,陰仁貴沖鋒、張西豹陷陣、羅通達斷后,在他們及士兵的奮勇抵抗下,最終擊敗甘州回鶻,迫其退兵。陰仁貴也因功被擢升為金吾衛(wèi)上將軍,負責保衛(wèi)金山國王宮的安全[19]。

曹子盈又見于S.619V《懸泉鎮(zhèn)遏使行玉門軍使曹子盈狀》,其文云:

2. 右子盈轅門賤品,未立功,夙夜兢慚,

3. 惶囗處分者,伏蒙

4. 將軍大造,拔自塵流,擢居專鎮(zhèn)。

(以下省錄)

引文中的“將軍”即張承奉[20],“轅門賤品”乃為曹子盈自己的謙稱,從P.3418V記載其欠枝“廿七束”來看,曹子盈家境富裕,有一定的族勢。這應該也是張承奉擢升他為“懸泉鎮(zhèn)遏使行玉門軍使”的原因之一。曹子盈還出現(xiàn)在P.4640《己未年-辛酉年(899—901)歸義衙內(nèi)破用紙布歷》中:“又支與懸泉鎮(zhèn)使曹子盈粗布壹匹”[11]253。雖然陰仁貴和曹子盈算不上敦煌舉足輕重的人物,但從現(xiàn)存平康鄉(xiāng)有限的資料來判斷,他們倆也算平康鄉(xiāng)的名人。

5. 平康鄉(xiāng)人的生產(chǎn)與生活

前面討論了三件官齋籍和數(shù)十件有關平康鄉(xiāng)人的社邑文書。這些文書直接反映了歸義軍時期平康鄉(xiāng)官齋和私社的盛行,也使我們生動、具體地了解到當時平康鄉(xiāng)人的生產(chǎn)和生活狀況。因為很多專家已對敦煌的結社情況作過專門研究,這里不再贅述。

此外,藏經(jīng)洞出土的數(shù)十件有關平康鄉(xiāng)百姓的借貸契約和便麥粟契不僅說明了平康鄉(xiāng)百姓可以通過借貸滿足自己的一些生活需求,同時也反映了一些人的生活狀況并不理想,他們必須通過借貸才能維持生活,而高額的利息讓他們的生活越來越窘迫。

參考文獻:

[1]隋書·地理志[M].北京: 中華書局,1973:816.

[2]齊陳駿.河西史研究 [M].蘭州: 甘肅教育出版社,1989:84.

[3]李正宇.沙州貞元四年陷蕃考[J].敦煌研究,2007(4):98-103.

[4]李正宇.敦煌歷史地理導論[M].臺北: 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52.

[5]池田溫,著.中國古代籍帳研究[M].龔澤銑,譯.北京:中華書局,2007:27-29.

[6]唐耕耦,陸宏基,編.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2輯[M].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0:427-436.

[7]池田溫.中國古代籍帳研究概觀:錄文[M].東京: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1979:598.

[8]郭鋒.略論慕容歸盈出任歸義軍瓜州刺史前的身世[J].敦煌研究,1991(4):90.

[9]鄭炳林.晚唐五代敦煌歸義軍行政區(qū)劃制度研究(之一)[J].敦煌研究,2002(2):15.

[10]譚蟬雪.敦煌歲時文化導論[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214.

[11]唐耕耦,陸宏基,編.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3輯[M].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0:239-245.

[12]法藏敦煌西域文獻:第27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0.

[13]唐耕耦,陸宏基,編.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4輯[M].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90:162.

[14]唐耕耦,陸宏基,編.敦煌社會經(jīng)濟文獻真跡釋錄:第1輯[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0:136.

[15]寧可,郝春文,輯校.敦煌社邑文書輯校[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378.

[16]李正宇.敦煌史地新論[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92.

[17]陳菊霞.敦煌翟氏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155.

[18]土肥義和.莫高窟千佛洞と大寺と蘭若と[C]//講座敦煌3:敦煌の社會.東京:大東出版社,1980:360.

[19]楊秀清.敦煌西漢金山國史[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9:101.

[20]鄭炳林.敦煌碑銘贊輯釋[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92:460.

猜你喜歡
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
敦煌之行
學生天地(2020年35期)2020-06-09 03:01:06
亮麗的敦煌
當代陜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2
在敦煌,感受千年絲路的不同開放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22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22
絕世敦煌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18
釋敦煌本《啓顔録》中的“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91原创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午夜a视频|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欧美区一区|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2020|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看看一级毛片|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国产新AV天堂|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国产精品第一区|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91精品网站|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www.精品国产| 国产黑丝一区| 一级毛片网| 青青草久久伊人|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国产喷水视频|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三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嫩模喷白浆|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日韩麻豆小视频|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亚洲人在线| 乱人伦99久久|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 国产av色站网站| 国产第四页|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h网址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国产剧情国内精品原创| 99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日韩第一页在线|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区网址|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www.91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三级av及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丁香婷婷综合激情|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精品福利视频网|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日本a级免费|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国产白浆视频| 欧美在线黄|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中文字幕啪啪|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7777| 日韩在线播放欧美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