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英文名稱為Comic,法文名稱為bande dessinée。“漫畫”目前在學科的解釋上普遍被認為是以夸張、變形、借代、概括、虛構、比喻的繪畫手法,陳述一定情節背景的敘事繪畫方式。在此我們不難看出漫畫之重要特征:敘事表達,而人類文明史初期就已經在應用圖形的敘事功能。例如公元2世紀,羅馬人所造之圖拉真柱,柱身環繞敘事圖形用于贊頌圖拉真皇帝的功績。
漫畫的創作是以敘事的方式承載了人類關于記錄、傳播、裝飾、娛樂、諷刺、文學表述等功能。而當漫畫進入當代范疇,一方面由于讀圖時代來臨,消費閱讀盛行,漫畫具有更活潑鮮明的流通方式。另一方面,當代意識的植入使得漫畫這一傳統的大眾藝術衍生了另外的觸角,藉由漫畫這種獨特的視覺圖形傳達方式,用于承載創作者的藝術觀念。在漫畫業蓬勃發展的法國,漫畫獨立于其他藝術方式成為法國第9項獨立存在的藝術類型,借敘事漫畫引申出許多美學以及哲學觀點。
普瓦捷大學與安古蘭美院聯合辦學的漫畫專業是歐洲僅有的漫畫專業碩士點,為歐洲培養眾多出色人才,如《LA TRIPLETTE DE BELLEVILLE》(中文譯為《美麗城三重奏》)的作者Nicolas de Crecy、法國著名漫畫家Sylvain Chomet、Paguito Bolino等。安古蘭市區設立有著名的法國國立漫畫與影像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Bande Dessinee et de lImage),陳列與展示世界優秀漫畫作品以及漫畫學術成果。安古蘭地方政府還專門設立有漫畫創作者之家(La Maison des Auteurs)以及扶持當地動漫產業的馬杰利斯影像產業計劃(Magelis)。而在安古蘭,每年一月份會舉辦世界兩大漫畫藝術節之一的“安古蘭國際漫畫節”,該藝術節區別于同級別的美國圣地亞哥漫畫節空前繁盛的英雄主義漫畫,是更多元的歐洲漫畫的典型展示,其展品除了被銷售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展品由歐洲獨立漫畫出版社和當代概念藝術漫畫組成。
2013年筆者以中國公派訪問學者的身份,對法國普瓦捷大學與安古蘭美院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考察,參與了兩所學院聯合培養的漫畫碩士核心課程的教學工作,并于同年一月受邀參加了第40屆安古蘭國際漫畫節的嘉賓劇場創作表演。訪法期間,筆者對法國高校漫畫藝術教育有了全新的認知:漫畫在法國歸屬獨立的藝術門類,漫畫不僅是產業鏈的概念,還肩負了審美與觀念承載的任務。而法國普瓦捷大學以及安古蘭美院的漫畫專業教育以“視覺圖形”承載創作“觀念”為切入,創造人類精神思考之新形式。
法國普瓦捷大學漫畫專業教育課程的基礎結構設置
(一)基礎造型課程設置。
基礎造型課程不被列入學期計劃表中,而是以基礎造型訓練工作室對外開放的方式,由學生自主把握個人時間,在工作室開放時間內進行人像寫生、素描或色彩寫生、人體動態與結構研究等內容的訓練。
(二)材料工作室的設置。
材料工作室的功能是提供相應的藝術實踐手段所需的材料分配。不同畫種或者媒體圖像實驗室為不同創作需求的學生提供實驗場地以及技術指導。學生根據個人創作需求自行申請不同材料工作室的使用。
(三)獨立藝術家的workshop(工坊)教學。
工坊課程邀請多位專業教師前來授課,基本上被邀請的老師來自世界各地并且都是職業漫畫家,他們都在個人創作上有獨到的見解且藝術風格迥異鮮明,在漫畫創作理念上有豐富細膩或者強烈奔放的個人方式。美院會對不同的藝術家進行一次或者多次的邀請,在2周到3周左右的時間內完成課程。課程教學往往是十分有趣、自由的視覺圖形教學嘗試,課程也沒有所謂的規范教案或者教學綱領,而是更多依靠藝術家們的創作經驗。例如,美國漫畫家Ben Katchor也在我訪問的期間來到安古蘭美院作2周的課程教學,他要求學生各自默畫一張腦海內的臉的形象,然后學生互換各自的作品,拿到別人作品的學生依次根據臉的圖像,假設此人物的身份、社會背景、特質、情緒等內容,從而進行故事聯想,完成一套短篇故事漫畫作品。此課程的方法旨在讓學生從慣性造型方式走出來,置身于慣性之外并嘗試聯想。
(四)研究生導師制度
導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圍繞漫畫創作的觀念以及個人意圖出發,引導學生應用視覺圖形語言完成獨立性強的劇情漫畫,并由此引申出個人論文研究的方向,將視覺傳達與個人論述觀點兩個問題貫穿始終。筆者此次訪問對接的導師是法國著名的繪本漫畫創作人吉哈德·葛呂里(Gerald Gorridge),訪問期間我曾經問道:“您如何教導自己的學生進行當下的漫畫創作?”他答道:“創作有無限的可能,我認為漫畫創作就是在這些無限的可能中去尋求自我意識之存在。”可見對于學生的創作指導而言,觀念的引導總在首要的位置。
(五)生成觀念的課程引導
普瓦捷大學文學院是漫畫專業的主辦機構,由此可見“文學性”對于漫畫語言表述有直接關系。當下的社會特征呈現多元化,愈來愈多的信息模式的變換使得文學的傳播方式拓展開來,借助圖形語言表述文學含義從而揭示人類情感或哲學觀點的方式成為了必需。當視覺圖形也成為傳播方式必不可少的版塊,漫畫這樣鮮活的創作形式得以成立,由此必然產生此類創作方式的責任擔當:觀念承載。普瓦捷大學漫畫專業的授課內容有另一特別重要的版塊,即是理解觀念以及產生觀念。在訪問期間,我旁聽了許多此類相關的課程,其中包括電影美學、現代藝術、心理學、哲學、劇情分析、鏡頭語言應用、文學寫作等。課程旨在引導學生從文學表述為基礎出發點,以敘事圖形為基礎創作手段,從人類復雜的生活過程或對客觀事物的理解中生成創作的初衷以及概念。
通過對普瓦捷大學教學內容的整理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法國學院漫畫專業教育的一些原則性特征。首先,觀念總是前置于技巧。其次,敘事過程服務于觀念。再者,理解觀念以及產生觀念直至概念的自主傳達成為此專業的授課核心,由此生成的教學效果是自由而且具有探索精神的。法國漫畫具有較強的文學性,大部分作品藝術風格個性化,加之歐洲漫畫市場的包容度,是法國擁有大量的成年人漫畫讀者群的原因。法國的獨立漫畫或先鋒漫畫也得到高校教學體系的認可,以致更容易展開細致和系統的漫畫學術研究。
中國的學院漫畫教育之學術方向思考
中國有豐厚的敘事連環畫(以單幅且連續的畫面形成敘事圖形的創作方式)的創作傳統,其作品以細膩傳統的畫風講述文學故事或民間經典。時間跨越到當代,新的敘事漫畫(以多格漸進的敘事方式進行創作,常帶有對話窗口以及擬聲詞)出現并風行,在火熱的“動漫”文化產業的驅動下,政府給予國內原創更多關注和政策傾斜,中國的美術高校也開始嘗試“動漫”專業教學,與之展開的專業以動畫、敘事漫畫、敘事繪本與文學插畫為主。
由于社會對“動漫”概念界定的含糊以及片面,出現了簡單定義動漫以商業運營為途徑的低齡快速閱讀文化產業的現象。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院校對于漫畫專業的教學定位,簡單地將動畫或漫畫教學定位為應用美術。過多強調實用技法以及市場規則,導致培育出的學生顯得沒有個性主張,學生作品徘徊于閱讀經驗的模仿或某些實用技法的復制當中,因而關于動漫文化的學術氛圍至今未見形成。
我們不能說動漫產業鏈與學院研究型漫畫孰輕孰重,兩者的領域不同,針對的受眾各異,承擔不同的社會功能。但如果只是注重市場模式應用技巧的訓練而缺失學院體系下對于文化發展之探索自覺的動漫教育必將是沒有生命力的。讀圖時代的來臨,漫畫與小說、電影、戲劇等傳統敘事模式共生共長,漫畫無疑會成為新類型文學閱讀的分支,以漫畫為載體的藝術創作更應直面此類創作方式所承載的思想之責任。只有形成國家文化特征的作品才能形成具有國際發言權的文化產業。漫畫理應如同其他文學研究方式那樣,去表述情節的同時建立其自身的價值體系。
結語
思想的結晶必然是創作觀念的生成。任何一個藝術類型的發展與衍生總不會脫離在那個時間以及空間關系的相互作用。當漫畫進入人們的生活,必將產生審美的選擇,而新興的學院漫畫教育也理應在觀念這個創作的基點上思考自身的教學方向,從審美的角度產生新的動作和面貌,發出更多中國原創力量的聲音。
【潘麗萍,廣西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