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桂華
《新課程標準》倡導我們:“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這就要求小學生們在寫作時應真實地表現(xiàn)童真、童趣,用真心真實地抒寫真性情。教師要立足成才,讓學生的文章中流露出“真”,洋溢著熾熱的情感,從而顯現(xiàn)出旺盛的生命力。
一、童真
小學生因其生理結構、年齡特點、認知結構方面的局限性,呈現(xiàn)出幼稚與天真,也正因為其“小”而可愛,所以我們在平時的作文中,要求學生在言人行、吐人言、品人性中,透露出原汁原味的擁有“孩子”氣的作文,讓他們的文中多一些無拘無束、無猜無忌的童言,少一些陳腐老到、諳于世故和成人腔。同時,讓稚嫩的小手描繪出純真與可愛,描繪出屬于孩子心田的那份真摯與樸實。
小學生正值少年兒童階段,年齡在六七歲至十二三歲,生理、心理發(fā)育均未成熟,他們與成人在觀察行為、思維方式、語言表達等方面均表現(xiàn)出很大的差別。如一個學生寫道:“這兩天我成天在想,小貓捉老鼠吃,吃了就去睡覺,從不刷牙,口腔多臟呀!今天讓我給它來刷刷牙,清潔一下口腔……”讀到這兒,我想你也一定會為學生的奇怪想法而嘖嘖稱贊吧!“我百思不得其解,一到冬天,人們忙不迭地一件一件把衣服往身上穿,可樹兒們?yōu)槭裁窗炎约荷砩系囊路撊ィ屪约鹤兊靡唤z不掛呢?難道它們不怕冷嗎?”說實在的,也正因為他們是孩子,才有如此天真、直率的想法和洞察力。因此,我們不應刻意追求“寫生動、寫形象”,寫得“有血有肉”,應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潛能,這樣才能讓小學生的作文向健康的方向邁進。
二、真實
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人做人求真,那么教學生作文,真實更應該是作文的生命。
在傳統(tǒng)的教學和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小學生作文曾一度與《優(yōu)秀作文選》《作文大全》《作文寶典》等各級各類作文輔導刊物為伍,內容虛假,材料失真。學生所寫的全然不是自己的真實經歷或所見所聞所感,而是套用現(xiàn)成的材料,或復制或克隆,然后再按照老師的要求和考試的需要任意編造故事,虛構情節(jié),進行杜撰,致使學生作文偏離了航向。有的教師為謀求高分而不惜讓學生背范文。殊不知,沒有學生真心傾注的作文、脫離學生實際的作文是沒有任何感染力的,這樣的“假、大、空”反而影響了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致使學生作文能力提高滯緩。
面對現(xiàn)實,審視新課程教育的今天,我們提倡寫“真實習作”,讓作文“返璞歸真”。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實踐發(fā)掘、感受生活的魅力,感受人性的美,會沒有心理負擔,沒有畏難情緒,產生自由表達的愿望。如一學生寫道:“我走進房間,輕輕地坐在床頭,發(fā)現(xiàn)媽媽睡著了,心想:我生病時,媽媽坐在床頭陪我,今天我哪兒也不去了,我也要陪著媽媽。爸爸不在家,我就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漢……”這份摯愛從一個小學生的筆尖淌出,即使心如磐石的人我想也不禁為之潸然淚下,為之動容的。我想只要學生的心中擁有真實,文中必然會開出燦爛的真實之花。因為它真、它純,學生才能從熱愛生活,關心社會、關心自己、關心他人中產生強烈的責任感,才能產生創(chuàng)作的沖動,這種火花才能令小學生的作文更生輝。
三、真情
人是感情動物,當你把真情注入到語言文字中時,讀者才能從字里行間體悟到你的真情實感,才能產生共鳴。小學生作文應提倡用自己的感官去觀察體驗,用自己的頭腦去思想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抒寫評價自己的生活,對發(fā)生在周圍的和自己熟知的事物發(fā)表自己真實的、獨特的想法。我們應鼓勵學生激發(fā)情趣,張揚健康的個性,人人表達真性情。提倡學生寫生活作文、寫生活日記,定格“生活鏡頭”,調查“生活家園”,采訪“生活中的人”,親近生活,享受無限的樂趣。
如在一次作文課《合作添畫賽》中,我讓學生以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為底形,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圖畫并憑圖撰文:學生由梯形創(chuàng)作了環(huán)保車,表達了環(huán)保的意識;學生由三角形想到了友誼之傘,體現(xiàn)了同學及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學生用正方形繪成了長城,從而激發(fā)了民族自豪感;學生由平行四邊形想到了書,認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等。一切皆源于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執(zhí)著,也因此造就了學生創(chuàng)作的“藍本”。
有個學生在《歷史是一本標點集》中寫道:“歷史是一本標點集。省略號……是白骨累累,具具血尸,不計其數,是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是遇難同胞的呻吟與哀號。省略號,你可是冤魂的淚水,點點滴滴都是仇恨……”如此酣暢淋漓的形象比喻,滲透著小作者對歷史的緬懷,凸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理解,抒發(fā)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創(chuàng)作要引領學生自由表達,才能從幼稚中看到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因此,教師只有換一種眼光去審視,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才能令學生敞開心扉、自由表達,才能激發(fā)出深埋在小學生心底中的那份“真”,讓他們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黃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