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忠美
“千以內的隔位退位減法”是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減法”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千以內的退位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一個知識點,探索并掌握隔位退位減的計算方法是教學的重點,而理解隔位退位減的算理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如何讓二年級的學生理解并掌握這一知識呢?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從學生的特點、教材的特點出發,設計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激起計算的欲望,體會到計算的樂趣,體會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所在,讓計算課去掉枯燥、去掉乏味、富有活力,讓學生快樂地學習計算。
片段一:動手操作,促進算理形成,激發計算的欲望。
出示 204-108。
師:你會不會計算?真的嗎?在作業紙上試一試,邊做邊想,計算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什么新的情況?
學生自己試算。
師:老師發現有的小朋友遇到困難了,你可以請計數器來幫忙??!
生撥計數器在小組內交流撥算珠計算的方法。在交流的過程中提問:
①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1,十位上又是0,怎么辦?
②百位上撥去1顆算珠,接下去應該怎么辦?十位上現在有10顆算珠了,再接著該怎么辦?
一生演示撥珠的過程:先撥上204,個位4減8不夠減,向十位借,十位沒有,向百位借。從百位退1,表示1個百,1個百借到十位就表示10個十,在十位撥上10,再從十位退1,表示10個一。個位上14減8得6,十位上9減0得9。
師:我們再跟著電腦回想剛才的撥珠過程,一起來撥一撥、說一說。
學生跟著課件的演示一邊撥一邊輕聲地說。
師:回顧剛才撥珠的過程,你能看著豎式說一說計算的過程嗎?
指名學生說。跟老師一起說。同桌互相說。
師追問:我們今天在計算時遇到了什么新問題?這跟以前做的題目有什么不同,我們是怎樣解決的?(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十位是0,就先從百位退1,當作10個十,再從十位退1,當作10個一)
思考: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在計算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大膽放手,引導學生帶著研究的態度自主探索,主動地獲取知識。隔位退位減是減法計算中的難點,如何突破這一難點,讓學生輕松地掌握計算的方法并理解有關的算理呢?片段中教師讓學生先自己算一算,發現問題時借助計數器,通過撥一撥計數器來理解,個位不夠減要向十位借,而十位沒有,要向百位借,從百位退1在十位上當10,這時再從十位上退1和個位上的4合起來用14-8。這樣設計有效地激發了學生計算的欲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下面的連續隔位退位減埋下了伏筆。
片段二:利用表演,理解掌握算理,生成計算的快樂。
(1)出示1000-537。
師:個位上夠減嗎?教師想請4個小朋友分別扮演被減數個位、十位、百位、千位上的數寶寶,把他們退位的情況表演出來。誰想當數寶寶?
(2) 4位學生手拿數字卡片(1、0、0、0)排成一行。
問:他們現在組成了多少?
問:個位上0減7,你怎么辦?十位呢?百位呢?(依次在學生的腦門上點上點)
師:現在千位還有嗎?(千位的學生翻掉卡片,出示空白的)
千位退1到百位,變成?(百位的學生翻出10)
百位退1到十位,百位還有?(百位的學生翻出9)
1個百到十位表示?(十位的學生翻出10)
十位退1到個位,十位還有?(十位的學生翻出9)
個位上是多少?(個位的學生翻出10)
師:(指著表演的學生)你們看,原來的1000現在變成了多少?(9個百、9個十、10個一)
展示豎式,問:根據剛才的理解,說說個位上是算幾減幾?十位呢?百位呢?
思考: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喜歡表現自己。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他們的這些特點,讓他們上臺演示、板演、當小老師、小售貨員等,在表演中學習知識,在快樂的體驗中吸收知識。片段中,教師用富有童趣的數字寶寶來演連續隔位退位減的過程,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讓學生邊看邊思考“個位不夠向十位借,十位沒有怎么辦?(向百位借)。百位沒有怎么辦?(向千位借)。從千位退1到百位,再從百位退1到十位,最后從十位退1到個位”。 一次簡單的表演,讓靜態的數學過程變活了,在表演中學生積極參與,于無意注意中吸收了知識。這樣,能讓學生再次明白隔位退位的意義和方法:豎式計算時要從個位算起,減不夠時要向前一位借1,前一位退下來的1應作10……這樣的設計,讓計算去掉了“枯燥和乏味”增加了“生動和趣味”,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覺得有趣的同時也更好地培養了他們的思維能力,生成了計算的快樂。
(江蘇省揚州市生態科技新城泰安學校)